下一站是幸福

2020-07-24 阅读数 52317

前阵子,很多人的朋友圈、微博被一部名叫《下一站是幸福》的现代都市剧刷屏,当然,咱也不例外加入了追剧大军。最开始,纯碎是倾倒于男主角的盛世美颜之下,抱着一副欣赏帅哥的心态每日舔屏,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所反映社会问题的缩影也渐渐浮出水面,且愈来愈明晰。

女主贺繁星,32岁,职场银领,可能在人们看来她唯一的缺陷就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该剧开头便有她手下的员工聚集在茶水间聊八卦的镜头,甚至是私底下称呼女主为大龄剩女。不过想来也是,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超过28岁却仍然单身一人的女性便是名副其实的大龄剩女了吧。男主元22岁,宋阳光帅气,是贺繁星所管理的实习生也是其弟弟的学生,一出场便以明媚清爽的笑颜俘获众人芳心,贺繁星也因为男主一直在线的高颜值,而对其迟到缺勤网开一面。两人在工作相处中逐渐相互吸引,对对方暗生情愫。理智却告诉女主这一切都不应该、不合理,不管内心再喜欢。可是女主已经32岁了,她早已过了为了追逐爱情而不管不顾的年龄,她需要在意父母的感受,她也害怕世俗的异样眼光,她甚至都没有勇气告诉大家眼前这个小自己10岁的男孩就是她的初恋。就这样这段充斥着回避型依恋的关系被合理行为的需要扼杀,不见天日的秘密恋情就这样被女主内心的理智与顾虑所打败。在剧中女主弟弟和女朋友的年龄差也达十余岁,剧中有句台词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女主弟弟在辩驳女主时说道”这难道能一样吗?我是男的,我可以找比自己小十岁的对象,可是贺繁星你呢?你是女人,你不可以”如若细细品读这句话,它似乎透露着性别歧视气息。

其实在中国,歧视二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字眼,而性别歧视是构成歧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歧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可谓是无处不在,想必也是社会成员司空见惯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代中国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思想以及法律法规 中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女性受歧视境遇为何没有彻底消除呢?在家庭内部具有血缘关系,在社会上具有法律强制保障的女性群体,为什么始终不能得到公 正对待呢?这只能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来的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原因,比如儒 家学说天然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等,否则根本解释不通当代中国女性歧视问题 的本质原因,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奥克肖特在《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中指出 人们会因为传统价值或者业已确定的习俗而感到熟悉,进而具有宽慰、稳定乃至于提供安全感的作用。 因此在我看来,文化基因是造成女性歧视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好似一双无形的手助推女性歧视成为社会现状,并根基深厚,以至于现代社会都受此残余定式的影响。在剧中着重体现了社会对于大龄未婚女性的歧视,中国对“剩女”的污名化自古代就有,待字闺中久久不嫁的女子就会被人们称作“老姑娘”。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就对这些“老姑娘”有所规训,在汉朝,女子到15 岁-20岁以上 仍未出嫁,这家人要被罚款600钱。到了南北朝时期,“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说如果女子十五岁还没有出嫁,家人就要坐牢接受惩罚。这些古代政策都将“剩女”视为一种违法行为,无论从律法还是礼数来看,晚婚的女子都是要被惩戒的。 这种自古代对单身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延续至今,女性的角色自然而然的定义为贤妻和良母,她们要回归到家庭,并且一定要为男性生儿育女、照顾双亲。没有完成这样的使命的女性将会被视为“异类” 、“反叛者”,收到社会群体的指责。当今社会的“剩女”一族,她们将自身的形象构建为反传统性、独立性、自主性等现代气质,然而正是这种气质使其受到污名化。 戈夫曼提出“stigma”污名一词,指广泛抹黑一个个体或者群体, 将正常健全的人变为有污点缺陷的人,揭示特征与成见之间的关系。而如今的“剩女”群体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仔细分析网友以及社会群体对于“剩女”的划分不难发现,“剩女”污名化其实是一种性别统治。“剩女”、“剩斗士”、“必剩客” 、“斗战剩佛” 、“齐天大剩”是依据单身女性的年龄而划分的,年龄越大的单身女性,收到的歧视越多。然而也有人曾提出“剩男”所遭遇的污名化,并将其划分为“完美主义型” 、“花花公子型” 、“自由主义型” 、“事业型” 、“穷困潦倒型”五个类型。“剩男”的划分是依据其选择择偶的能力来划分的,而“剩女”是根据其被“剩男”挑选的重要条件即年龄来划分的,这恰恰反映了在性别关系中对女性的一种统治。随着剧情的发展,贺繁星与元宋分手后,她转而和男二叶鹿鸣交往,男二叶鹿鸣正是完美主义型黄金单身汉的典型代表,深得女主父母喜欢。身边所有人都认为女主和男二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此时的女主对自己不停说,需要和合适的人培养感情。也许这就是权衡利弊之后,贺繁星做出的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这才是大多数人眼中看来配偶该有的样子。如果说传统择偶观,全然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那么现代择偶观则正处于自由与非自由之间。所谓择偶自由是指,现代婚姻是一种自由的婚姻,可以通过自由度恋爱来实现。所谓不自由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不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挂念与传统习俗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表面上的自由却掩盖着实际上的不自由,而实际上的这种不自由,却又貌似以自由形式存在。择偶行为与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思想修养、道德标准、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步入新时代,离婚率屡屡上升,从大多数当事人口中得知,在目前日益增多的婚姻危机和家庭解体事件中,感情不和、性格不合、缺少共同语言等,经常成为当事人离婚的理由。浅谈现代择偶观,我认为应站在双方平等的平衡角度,以价值观念、经济条件、文化、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作为立足点,更重要的是为配偶富有的独有气质所吸引吧。这样的择偶观或多或少总是符合社会文明、人性、婚姻的内在要求的。

我之所以将对配偶的爱慕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实话实说是因为,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对于一切的一切都充斥着未知的向往,也许若干年后经过时间淬炼的我回想起来,会觉得今日的说辞有多么幼稚。可是因为喜欢而在一起难道不是多数人最开始的初衷吗?只不过有些人败给了时间,更多人败给了现实。我曾读到过这样一首小诗,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四个人,第一个是你自己,第二个人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生活最爱开玩笑,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又不是你最爱的;而最终跟你共度一生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微信图片_20200724171610.jpg

 “愿你生命中有阳光,怀中有玫瑰,愿有屋檐让你躲过风雨,愿时光眷顾你。”余生有你,有幸福。

编辑:曾妍


  女性 婚恋 年下恋 凤网综编 曾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