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被亲妈两脚踹死!这些要害部位,再生气也不能打

2020-04-15 阅读数 51142

熊孩子即使有一万种

该打的理由

家长们也要记得:

下手千万别太重

小心出人命

最近有一条新闻让人难过不已:

f5f75ca2ebac82b5879ed3658b3e7b31@100Q_680w.png

4377962a9fe20aca0212b5c3180715c9@100Q_680w.png

如果说,这个妈妈还算是无心作恶,那么,发生在海南万宁的这一起,则完全是一场人伦惨剧:


ab3ba5b774c34d53157875f3b96b3af5@100Q_680w.png

70e6815166db0b69bdbaff229b502d67@100Q_680w.png


实际上

像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

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输入关键词“孩子父母毒打”

你能搜出数以百计的新闻

 10个孩子8个被家长打过

有些孩子经常被打

新浪亲子频道曾做过一个“你打过孩子吗?”的小调查,超过13000名家长参与投票。

结果,约80%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打,但不经常”、“偶尔打”;另外有13.4%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打”。

dac01c75a4d01f0240fd6fb489b3143a@100Q_680w.png

对于“如何看待‘打孩子’的教育方式”,高达81.1%的家长认为“有时太不听话了就得打两下”;只有14%的家长认为“这对教育没有一点好处”。 

f5f8a4c88fb221041635a8095abb74e7@100Q_680w.png

 为什么有些家长相信

“打一顿”管用?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器”、“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说法,在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中,都有一定市场。

2.小时候被打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在教育孩子时继承了“家风”,打骂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方式。 

3.忽略沟通,粗暴处理

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极少思考用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

也有部分家长,会把自己在社会上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下意识地通过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打孩子,下手前请三思:孩子还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各处器官都脆弱,不小心很可能打出问题。

即使再生气

也别打孩子这些部位

1、后脑勺

后脑勺分布着体力和智力发育神经系统,如果父母下手重了,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对智力也有影响。

2、肚子

孩子的肚子,是五脏六腑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前面那个福建妈妈踹了孩子腹部两脚,最终导致孩子死亡。所以,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这里。

3、后背

孩子的脊柱发育还不够健全,打孩子背部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脊椎损伤,甚至引起瘫痪。此外,后背身体内脏器官太多,重击下可能造成内伤。

4、

有些家长喜欢扇耳光,但是打耳光容易损伤孩子耳朵及周围神经,引起听觉障碍。用力过猛,还可能让孩子出现短暂性或永久性耳鸣,甚至失聪。

5、耳朵

揪耳朵容易导致耳膜受损。后果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耳内出血、疼痛、耳鸣、丧失听力。在耳根部的皮下,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揪耳朵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痛感,甚至晕厥。如果揪耳朵时没控制好力度,还可能伤到孩子脑部。

6、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可以打屁股。但是如果下手重了,孩子的屁屁很可能会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干损伤而死亡。 

孩子有时候太让人生气了,不打怎么管?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沟通无果,家长可以将“打”替换成别的惩罚方式,只要能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行:比如罚站、扣掉零食、没收心爱的东西、扣掉游戏时间。 

但要记住一点:如果要惩罚,最好是即时惩罚。

也就是说,孩子刚犯错就惩罚。这样最能让他牢牢记住错哪儿了,能特别容易建立惩罚和错误行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低龄幼儿,Ta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秋后算账”效果不好。

切记:

惩罚的目的是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则

而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坏情绪

以上由凤网综合健康时报、深圳市儿童医院、法制日报、中新网海南分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