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被骗16万!小心,骗子已经盯上了你家老人和孩子!

2020-03-23 阅读数 2534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冠战疫。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疫情期间大家的实际需求,炮制出各种诈骗“套路”,尤其盯上了未成年人、老年人这两个易受骗人群。

岂有此理.jpg

进了个QQ群,长沙12岁女孩几分钟被骗2万

湖南长沙12岁女孩小芳(化名)万万想不到,就因上网课时“走错群”,短短几分钟,她就被骗走了2万元。

小芳的父亲周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女儿用手机上网课,她同学的QQ被黑了,邀请她加入一个粉丝群,进群之后,被骗子以“红包返利,刷一百返一千”为由,短短几分钟时间骗走了2万元。

“那个人在粉丝群里面就说交100可以返1000,刚开始小孩就100块钱没看见就急了,那个人就诱导她别让你妈妈知道,躲在她自己房里,用她妈妈手机扫二维码,用微信支付还刷的信用卡。”周先生说道。

发现女儿被骗后,周先生赶紧报警,通过查看周先生提供的小芳和对方的聊天记录以及转账记录,民警当即判断,这是典型的“红包返利”诈骗。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福建晋江。黄同学在qq群里看到做任意数额10倍返利的广告,正好自己手机里还有一些压岁钱,因此就分2次支付了500元给到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然后美滋滋地等着对方返钱。

黄同学.png

谁知,对方突然称必须扫码支付满10次才能返现,不然之前的钱也退不了了。这时候黄同学自己的账户已经没钱了,她就拿了父亲洪先生的手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连续多次支付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直到当天晚上洪先生查看手机短信时才发现,共计被骗164500元。

民警介绍,此类骗局近期多瞄中了未成年人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在家期间经常会使用家长手机,因此很容易给骗子下手的机会,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听信他人言语,步步诱导未成年人落入圈套。

小凤在此提醒广大家长,要多多陪伴孩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及时和孩子交流沟通。同时,家长要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避免孩子不小心落入骗子的圈套。

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而是应该通过这样的契机,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毕竟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往往是“陷阱”。

另外,切记告诉孩子:犯错不可怕,请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别盲目听信他人的方法来“补救”,要不然“小错”很有可能酿成“大错”。


因为疫情,学校纷纷推迟开学。心焦的家长们时时刻刻关注着相关情况,因此也容易放松警惕,被骗子趁机而入。

骗子混进家长群,13名家长被骗3.3万

2月6日中午1点多,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某幼儿园小2班的家长们在班级QQ群中收到了“陈老师”发布的一则收费通知:“因为疫情影响,接教育部门通知,现开始收取幼儿园学费,统一扫二维码付款后截图发群里!”

“陈老师”随后发出付款二维码,让家长们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转账,缴费后将截图发到群里给她统计,并特别强调:“现在有教育局补贴,限定名额优惠,每人2395元。”

学生家长小雅(化名)看到通知,且群里已有好几个家长发了转账的截图,便没有怀疑,也用支付宝扫描“陈老师”发在群中的二维码付款,却显示今日无法继续收款。小雅把无法支付的截图发在群里,很快,“陈老师”找到小雅私聊,让她换微信扫码成功付了款。

可是没多久,群里突然出现另一名陈老师,她紧急告诉大家停止缴费,自己才是真的老师,幼儿园没有要求缴费,刚才发布信息的是骗子。

大家这才发现,刚才的“陈老师”虽然头像和名字都和陈老师一样,但是QQ号是新的,而且前一天刚刚入群。申请入群的时候,骗子是以学生妈妈的名义“混”进群里的。

骗子发布通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真正的陈老师在午休,没发现群里出现的异常情况。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已有不少家长扫码支付了学费,小雅也是其中的一位。经报警后调查,群里一共有13位家长被骗,损失了14个孩子的“学费”33000余元。

骗子套路升级,各位家长请小心

套路①: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冒充学生家长申请后可进入。

套路②: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会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修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

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称因疫情影响要做好相关开学准备工作,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套路③:利用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借机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正的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通常采用群收款功能,收款二维码或银行卡账号方式进行收钱。因为有些学生家长平时比较注重防骗知识学习,在群里及时戳穿了骗子的伪装,让其他家长免于被骗,骗子马上就改进了套路。

套路④:利用QQ临时会话诈骗

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在这条信息中,“班主任”交待了培训背景、收费方式和金额,骗子还称“培训结束后教育局会补贴1500元费用”。

骗子在家长同意后,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很多家长扫码的时候也会发现是个人收款码,但是因为报名图片上已经说了,费用要先交给老师,于是也就打消了疑虑,按照要求转了2300元培训费。

套路⑤:一次得手还有“下文”

骗子收到学费后并没有善罢甘休,又告诉家长:“因为英语培训需要专用的iPad,所以要再支付2700元的押金。”

学生家长考虑到这2700元押金到时可以退款,也就立马转账了,转完钱之后才发现不对劲,但再联系这个“班主任”已经联系不上了。

小凤提醒:请各位家长一定提高警惕,避免被骗!请班主任老师进一步强化班级QQ群、微信群管理,提前告知家长学校培训方式、收费方式,免得被骗子钻了空子。

QQ群、微信群怎样防止骗子钻空子?

QQ群群主、管理员看这里:

首先,在群聊界面上方点击“设置”;

shezhi1.png

把“查找方式”和“加群方式”改成适合的模式,小凤建议把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验证信息”;

shezhi2.png

“邀请方式”也需要修改,建议关闭允许群成员邀请好友进群;

shezhi3.png

“会话方式”更要注意,红框内的两个选项记得关闭!

shezhi4.png

微信群看这里:

打开“群管理”;

weixinqunguanli.png

启用“群聊邀请确认”即可。

dakai.png

不止是学生和家长,老年人也被骗子们盯上了。

近日的一天早上,中国建设银行景德镇分行景北支行还未开门营业,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就出现在门口,焦急地望向柜台,并向保安询问:“这位师傅,几点开门啊,我有急事儿,拜托通融通融吧!”

保安出于工作要求,婉拒了老人的请求。这时,行内的一位员工见状,赶紧耐心询问老人有什么事。老人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工作人员,原来,老人的儿子在武汉工作,就在前一天晚上,老人接到号称是儿子同学的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染上了病毒,一家被隔离起来,与外界无法联系,而且隔离期间需要不少花费,于是委托这位同学向老人求助给他的儿子汇5万元钱。老人急忙给儿子打电话,发现儿子手机关机,这下老人慌了神,彻夜难眠,一大早跑来银行准备把自己攒下来的养老金转给儿子救急。

工作人员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询问老人对方的电话、老人孩子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并且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工作人员质问了对方的来历以及老人儿子的基本信息,电话那头的回应却支支吾吾。得知事情即将败露,对方匆匆忙忙挂了电话。

老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这时该行的工作人员建议老人再次拨打儿子的电话,确认孩子是否安全。几声铃响后,电话里传出了老人期盼已久的声音,一番询问后,老人的孩子目前安好,之前是由于夜间手机关机的缘故没有接到老人的电话,一切真相大白。情绪恢复平稳的老人连忙向工作人员鞠躬表示感谢:“多亏了你们呐,要不然我就吃了大亏了,你们真是好人!”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诈骗常见手段,请大家提醒家中老人,注意甄别:

手段1:在网上虚假销售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假借销售口罩、消毒液、紧缺药物等防疫物资的名义收取受害人钱款后占为己有,等受害人付完钱,就联系不上了。四川成都的王大爷在网上购买了50个口罩,到货后兴奋拆开,结果一看里面装的东西哭笑不得。只见里面仅有一个完整的口罩成品,其余全是布料和绳子,大爷很是无奈,不得不自己动手加工。

手段2:以“养病狗要罚款”为由上门骗钱

一名网友发帖,称她接到母亲电话,有人假借社会局访视员的身份以“病人不能养病狗”、“养病狗会造成武汉肺炎严重”为由骗取妈妈5千元。由于对方收钱后没有开具任何收据随即离开,网友怀疑被骗,立即报警。

手段3:推销“防疫特效药”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防治新冠病毒肺炎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或是增强抵抗力的“祖传秘方”,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卡信息盗取资金。小刘的母亲此前加入了一个老年拼购群,疫情发生后,自称某国际著名保健品公司中国区代理负责人“祝总”经常用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在群里解答新冠肺炎,群里有人还表示听说过她企业的大名。小刘的父母非常担心被感染,单独加了她请教。

聊天中,“祝总”透露有“秘密渠道”可以搞到国外研制、专门预防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保健品。小刘父母赶紧询问能否购买,“祝总”表示前面还有200多人,为避免哄抢不能声张,连自己子女也不能说。欲擒故纵的手法钓得二老寝食难安,最终二老向其转账4.5万元,购得“一次服用一辈子都不会感染此类病毒”的良药。然而“祝总”迟迟不发货,又向二老推荐健康粉。二老试探着在之前的群里询问,原来她用同样的套路、单线联系,群里六七个老人也购买了此保健品。大家再去找那个“祝总”,发现已被删除,称听过她企业“大名”的那几个人也早就偷偷退了群,原来都是她的托。

手段4:以罚款为名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等国家工作人员到麻将馆、KTV等场所进行检查,并以疫情期间违规营业为由收取罚款,诈骗他人财物。

手段5:伪装成公益机构募集捐款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慈善机构、医疗机构名义通过为新型冠状病毒募集善款的形式骗取财物,或者在转发真实的募捐信息时将收款账号篡改为自己的收款账号诈骗善款。

近日,最高检察院公布了一则个人伪装慈善机构诈骗的案例,2020年1月27日,广东揭阳蔡某注册名为“武汉市慈善会”的微信公众号,此后,陆续有多名群众搜索咨询捐款事宜。蔡某欺骗对方称捐款功能还在完善,误导群众通过扫描其本人的微信支付“二维码”进行捐款。

1月27日16时至22时间,共有112名群众通过该方式向蔡某个人微信账户累计转入人民币8800余元,其中最大一笔为人民币3000元。1月29日,犯罪嫌疑人蔡某被广东省揭阳市公安局抓获。

2月28日,北京西城法院审理了一桩类似案件。法院查明,被告人孙某某、蒋某经预谋,于2020年1月27日12时许,打印虚假宣传材料3000份,在西城区多地张贴、散发,假借“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市志愿者协会”之名,以“为抗击新冠肺炎募捐”为由,谎称已联系到口罩等物资的购买渠道,骗取他人向孙某某微信个人账户转款。截至案发,尚未有钱款转入被告人微信账户。

西城法院经审理认为,孙某某、蒋某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具有犯罪未遂等情节,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二人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此外,疫情期间,广东省东莞市、湖南省浏阳市等多地公安机关也通报过类似假冒慈善机构进行捐款诈骗的案件。

手段6: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检查为名利用网络、电话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以 “上级要来检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需要购卫生用品”为由,或者冒充上级主管部门,以要求订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为名,要求公司业务员按照其提供的联系方式购买,以此骗取钱财。

手段7:车、船、机票退改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者拨打电话,称“航班/列车因疫情防控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诱导受害人登陆短信中的钓鱼网址或通过语音提示进行操作,进一步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将余额转走。

手段8:订单退款诈骗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快递公司物流时间调整,很多电商平台及其卖家延迟了发货时间,部分客户因此提出退款申请。不法分子针对这一情形以“订单退款”为由主动联系客户,诱骗客户提供账户信息、获取短信支付验证码,从而盗取资金。

手段9:以亲属“感染”为名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公司工作人员,以孩子或某亲属疑患“新冠肺炎”已被隔离医治为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缴“住院费”“治疗费”等,骗取受害人钱财。

手段10:以“体检费”为名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主要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地方作案,他们不断地寻找着外来人员,谎称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病例增加,必须经过检查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且要求缴纳“体检费”。

【老年人防骗小贴士】

1.购买医用口罩等防疫用品,请到正规药店或网站购买。不要轻信陌生人口中所谓的“特殊渠道供货”、“网上代购”等虚假信息,切勿通过“中间人”微信、支付宝转账来进行线下交易。

2.目前常规体温检测都是免费的,切勿相信一切所需缴纳“体验费”的项目,如在外时出行受阻,可及时与该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3.收到陌生短信要慎重,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对提出要求转账的,一律拒绝。

4.接到“退改签”的电话或短信,要慎重,可先登录相对应航空公司、火车票销售及酒店、旅行社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电话进行信息核实,不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实际上,退改签、退款是无需提供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如果对方要求此类信息,一定要拒绝。另外,为了防控疫情传播,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铁路、民航等交通部门和部分酒店、旅行社早就推出了免费退票、退费、退订等政策。

5.遇到自称公安民警等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检查时可要求出示证件进行核实,如遇要求将罚款直接交付给对方,一律拒绝。

6.捐献善款时,对网络上发布捐款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7.教育部门已正式通知,在正式开学前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提前收费。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也不会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因此,家长在收到任何交学费的消息时,都应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避免受到财产损失。

8.凡是收到网店、快递“客服”电话的,最好与网店或快递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9.国家相关机构针对疫情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在权威媒体公布,大家要时刻关注权威媒体的报道,面对打着“推销药品”旗号的不法分子,大家千万不能轻信!不要相信特效神药推销,不买特效神药,不信非专业机构信息。强身健体靠锻炼,治疗疾病靠医生!

10.收到亲属感染等信息,一定要与亲属本人等多渠道确认,切勿匆忙打款。对这次的疫情患者,国家是免费治疗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支付账户、付款码等信息,更不会索要钱款。


来源:政法频道、东南早报

  诈骗 防骗 凤网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