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
本轮冷空气分股南下
有种“持久战”的态势
湖南从上周日(24日)已经成为降温的主战场
过程中最高气温降幅可达12℃~14℃左右
堪称“俯冲式”降温
预计未来一周,长沙的天气以阴雨天气居多,最高气温下滑明显。根据最新气象预报,今晚到明天阴天有小雨,气温6℃~14℃;26日至29日,天气以阴天有小雨为主,最高气温只有8℃左右,最低气温仅有5℃。
抗住“物理攻击”以及“魔法攻击”
作为严寒中最“接地气”的抗冻“神器”
秋衣、棉衣、羽绒服轮番上阵
全国羽绒服预警地图出炉
↓↓↓
尽管天气逐渐寒冷,
但依旧阻挡不了年轻人的冬日时尚
——露脚踝。
浙江一名19岁的时尚达人小林(化名)
因为不听“老人言”,
痛经痛得无法下床……
为显腿长,她坚持露脚踝
小林是杭州某高校的大一学生,穿着打扮时尚。前几天降温,室友们都自觉穿上保暖衣物,但小林不管穿什么,都坚持露出脚踝,因为她坚信这种穿衣风格,能显腿长。
想不到没过几天,小林因为痛经痛到无法下床,室友们从没见过她这么严重过,吓得赶紧给小林妈妈打电话,妈妈得知后立即带她到医院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范小芬仔细问诊后,发现小林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她认为小林本身体质较弱,夏季喜食冷饮、冬季又爱露脚踝,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范小芬副主任医师表示,脚踝是人体较为脆弱的部位,对人体健康很关键,她不建议年轻人天冷了还露脚踝,长期冻脚踝对身体健康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会有一定影响。
要风度,更得要温度
其实每年冬天,医生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年轻人别“要风度不要温度”,即使是“春捂秋冻”,也要注意关键部位保暖。
要根据气温增减选择合适的衣服,一般以15℃为标准。如果春天气温连续两周到15℃以上,这时候,我们可以脱掉冬装,换上春装。秋天如果气温连续两周降到15℃以下,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提示,寒冷季节穿衣服尽量做到上薄下厚,足部、腿部要保暖,昼夜温差超过8-10℃的时候,要适当增减衣物。
虽然“春捂秋冻”确实可以一定程度增强抵抗力,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判断。想提高抵抗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露脚踝的这些坏处,你一定要知道!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防保科医生毕丽清说,脚踝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由于脚踝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较差,如果过早把脚踝露出来的话,有可能导致脚踝的踝关节疼痛、甚至是腿寒。
“因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脏器或者是关节都非常重要,如果你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这样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关节损害、关节炎。
如果你是关节受寒,整个腿部都会比较受冷,俗话说寒从脚底生,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气温适当地加减衣服,不要太早把脚踝和颈肩部露出来,以免造成关节受损或者是感冒。”毕医生说。
容易受凉
脚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脚踝是联系两个心脏之间的重要接通枢纽,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部却只覆盖了一层单薄的软组织,极易受凉。一旦脚踝受凉,寒气侵入体内,就可能使人发生感冒等症。
导致关节病
冬春季节露脚踝导致脚部长期暴露在冷空气中,低温可能伤害到关节,阻碍气血循环,导致关节冷痛、局部怕冷、伸曲受阻等,长期不注意会患关节病。
长冻疮
冬天身体组织受凉,最可能出现的伤害是皮肤长冻疮。出现局部青紫、瘙痒、溃烂等症状。
加重痛经
如果女性正处在经期,冬春露脚踝,会导致女性痛经加重。甚至有的人因体内受寒严重,还会增加其他身体组织功能受损的风险。
天气骤冷,警惕这些疾病会要命!
1、温度骤降,引发心绞痛、心梗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因为很多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而冬季气温又比较低,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因而这样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绞痛、心梗、猝死等疾病!
2、温差较大,诱发脑卒中、脑血栓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因此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导致诱发脑中风。
这和心梗、猝死非常类似,温差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等发作的机会。
3、空气寒冷干燥,引发肺炎、哮喘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雾霾多发,很容易引起肺炎、哮喘、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发作,此类患者冬天就开始慢慢增多。
老年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的变化极为敏感,如果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4、日照减少,容易抑郁导致自杀
冬季可以说是一年四季中最容易抑郁的季节!冬季抑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来源:凤网综合整理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 、中华全国学联(ID:zhqgxslhh ) 、中国教育报、长沙晚报(ID:cswbweixin))、中国天气网(ID:chinaweathernews)、健康时报(ID:jksb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