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喷驱蚊水,怎么还是一身包?真正安全有效的要这样做

2019-07-30 阅读数 296299

炎炎夏日,蚊虫扰人。

防蚊驱蚊可谓是一整个夏天的战斗,无论出门前出门后,都要抓娃来一阵花式狂喷,驱蚊水倒是用了不少,但最终还是以娃被叮收场。

不少宝妈会苦恼:明明很注意驱蚊了,怎么还是被叮一身包?

小编告诉你,不一定是驱蚊水的问题,有时候,是宝妈没有正确掌握驱蚊方法。

为什么蚊子更喜欢叮咬宝宝?

蚊子更加青睐宝宝,其实有两个原因。

首先,天气太热,宝宝又属于一刻都停不下来的那种,身上经常都被汗液弄得黏黏腻腻的,一身的汗味,再加上宝宝正在吃奶,身上会有奶香味。汗液的味道和奶香味混合在一起,对蚊子就有了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弱,蚊子很容易就能刺穿宝宝的皮肤,同时,还不用担心会被宝宝拍死。所以,蚊子自然就喜欢叮咬宝宝了。

大部分人会认为被蚊子叮了,就是会有个红疙瘩,然后皮肤发痒,虽然宝宝会难受点,但是并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

蚊子是会给宝宝带来危害的!

1.宝宝被蚊子叮咬后,会迅速红肿起来,然后宝宝会觉得痒的难受,会用手一直去饶痒。饶完痒后,如果家长没有在身边,宝宝一般是不会洗手的,这时再用手去抓东西吃的话,就很容易感染病菌了。

2.宝宝会感染到疾病。如果蚊子吸收的前一个对象的血液带有病毒,这时候再来叮咬宝宝,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宝宝,使宝宝感染疾病,比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给宝宝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为了防止宝宝被蚊虫叮咬,各种防蚊招数轮番上阵。市场上各种“无毒、纯天然”“婴幼儿专用”驱蚊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深受爸爸妈妈的追捧。

这些所谓的“无毒、纯天然”“婴幼儿专用”驱蚊产品真的是无毒、纯天然吗?

首先,小编来科普一下各类驱蚊产品的有效成分。按照国标要求,各类驱蚊产品的有效成分如下:

蚊香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等;
电热蚊香片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等;
电热蚊香液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等;
杀虫气雾剂烯丙菊酯、炔丙菊酯、胺菊酯、苯醚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等

各类驱蚊产品均含菊酯,菊酯是什么?

上面的菊酯统称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其实就是一种低毒性、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及其媒介的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国标对上述菊酯在驱蚊产品中的含量有一定要求,如果实际产品中的菊酯含量低于国标要求,杀虫效果就不明显。

正常使用条件下,菊酯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还是安全的,但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孕妇和老人、婴幼儿存在一定的威胁。如果人体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引起头晕、头痛、神经感觉异常甚至神经麻痹等症状。

“婴幼儿专用”一定安全吗?

 

当前,印有“婴幼儿专用”标签的驱蚊产品琳琅满目,甚至有推销员大势宣传“婴幼儿专用”这个概念,极大地吸引着宝爸宝妈们的眼球。它可能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但降低之后,驱蚊的效果也随之降低了。

 

目前,就驱蚊产品而言,国家标准没有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分类,不存在“成年”“儿童”以及“婴幼儿”称谓的标准等级划分,也就不存在“婴幼儿专用”这个概念。因此,宝爸宝妈们需要擦亮眼睛了。

这些安全的驱蚊成分可以mark一下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已经证实,以下 3 种成分是宝宝可用的: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酯(IR3535,伊默宁)

避蚊胺

一些驱蚊产品以不含避蚊胺为卖点,但事实上避蚊胺是非常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其驱蚊效力最长能持续10~12小时。但要注意,驱蚊剂中避蚊胺的浓度要控制在30%以下。

派卡瑞丁

含有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剂,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的使用浓度为5%~10%,其驱蚊效力最长能持续8小时。

驱蚊酯

驱蚊酯的优点是毒性低,刺激小,建议使用浓度控制在20%以下。但一般认为,低于10%的浓度,驱蚊效果不理想,因为驱蚊酯本身降解快,防蚊时间比较短。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认为,驱蚊酯对皮肤没有明显毒性,仅对眼睛可能产生刺激,但孕妇、婴儿、易过敏者仍要注意其刺激性和过敏问题。

不建议给2个月以下的宝宝涂各种驱蚊产品

在涂摸、喷洒驱蚊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使用方法,避开宝宝的眼、耳、口和手等部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刺激或者宝宝吃下去造成损伤,伤口处也不能涂哦。

以上3种成分,对于 2 个月以上的宝宝都是安全的。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妈妈给2个月以下的宝宝涂各种驱蚊产品哦!

对于2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物理防蚊方式,如出门穿浅色轻薄的长衣长裤、卧室安装纱帘、宝宝睡觉时准备一个简易便捷的小蚊帐等。

  夏季驱蚊 宝宝驱蚊水 凤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