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图问诊“走红” 而有些“小忙”连医生都没法帮?

2017-05-24 阅读数 151627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请医生朋友帮忙看病,是不少患者心中的“捷径”。不仅能节约排队时间、享受更优质的态度,还不用担心开药太多、复诊太麻烦。

然而,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想请医生帮点“小忙”的患者可谓是越来越“懒”——随手拍个症状图或是检验单,私信给医生,请对方帮忙看看“有没有问题”,就连复诊见面的时间都给省了!

只是,这样的“小忙”反倒难倒了医生——究竟什么情况下能看图识病?什么时候又不得不拒绝“举手之劳”呢?让我们听听医生们怎么说!

现状|

微信传图,患者求诊

“医生,我是XX的朋友,请您帮我看看这张化验单有没有问题吧!”

一张手机拍的照片、凌乱的波线图、密密麻麻的数据……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唐医生花了很长时间才看清图上的字样——“诊断结果:疑似脑炎”。

朋友发来的化验单,是唐医生经常碰到的事情。不过,这别人眼中的“举手之劳”却让她感到很苦恼,“一边是朋友请求帮忙,另一边我要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于是,面对这样的化验单,唐医生的回复是:“麻烦再来医院复诊。”而对方却觉得医生“没人情味,不爱帮忙”。

除了朋友要“帮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周医生还经常遇上需要复诊的患者“求帮忙”。他们看诊时想尽办法添加医生的微信,然后不想来医院排队复诊,就用微信求助医生,“接下来该怎么用药?”

“有的‘小忙’真的不好帮!”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段医生说,大多数时候,面对患者的化验单或是某一张症状图片,医生只能初步判断这张化验单是否正常,却没办法告知具体是什么病、如何治疗。不过,这样的诊断结果,患者的化验单上往往都有显示,仔细阅读诊断数据与结果,对照参考值范围,患者也能判断。所以,托关系再找医生微信诊断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问题|

看图识病,医生也要对症问诊

“每一个不同科室的医生都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刘医生说,遇上微信传图求诊的患者,实在要帮这个“小忙”,她会利用下班时间,追问对方5个方面的问题,再做进一步诊断——比如,患者担心自己内分泌紊乱,那就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甲状腺毒症的表现、是否容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等。

然后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甲状腺肿大的表现,通俗点说就是有无脖子肿大。脖子肿大是均匀性肿大,还是局部肿大,是否可以摸到小结节等。

接着要了解患者是否怀孕。因为怀孕时,化验结果的数据不能完全参考正常值范围,所以在用药时,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同时,要了解患者以前有没有甲状腺疾病史。这意味着,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初诊、复诊等结果,根据之前的用药类型、剂量以及时间等作出相应调整。

最后,除了化验单,医生还需要向患者了解一些其他检查报告结果。很多疾病不是单一出现的,可能并发其他类型的症状,了解全面的检查结果,才能正确判断某一种病。

建议|

大多数治疗方案不能依靠传图看诊

有些病人已经获得明确的诊断,有时会希望医生在微信上给出治疗建议。其实,医生在网上接受咨询,只能“指方向”,不能给出具体的治疗意见。

“大多数疾病的治疗方案都不是单一的,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具体选择。”段医生表示,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更是有个体差异化,患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治疗办法,医生通过面诊,或许还能提前诊断出一些可能由某种肿瘤导致的其他疾病。

“别人眼中的这种‘小忙’,对医生来说可能是种负担和挑战。”周医生强调,只看一眼化验单根本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对病人也是不负责的。因为医学的根本在于“人”,看病看的是“病人”,而不是“病”。

链接|

这些皮肤病可以看图识病

“大多数疾病不建议患者依靠图片看诊,不过,如果有皮肤病困扰,倒是可以试试拍图求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主任陆前进介绍,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开发了中国首个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也就是说,患者用手机对准患病的皮肤拍照并上传,系统便能给出所患皮肤病种的诊断提示,并提供国内在这一领域最有研究的专家,甚至可以向患者推荐离你距离最近的专家的门诊信息,实现一键挂号。

陆前进表示,由于皮肤疾病病种繁多,仅记载在册的就有2000多种,而皮肤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皮损表现是疾病诊断线索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使其成为适宜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潜在学科。不过,这也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唯一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