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里的岁月变迁:二十年后,变了味

2018-02-28 阅读数 205755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刘艳

刚刚到来的2018年农历新年,朋友圈里刷起了怀旧,刷的内容以首播二十年后重播的《还珠格格》为代表。很多网友说,二十年过去,再看这部曾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感受怎么完全不一样了呢?令妃心机了,皇后单纯了,紫薇绿茶了……有人说,这就是成长!和影视剧一样,一本书,二十年后再看,感觉也会与当初完全不一样。本期我们采访了三位湖南女作家,她们的阅读故事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一起来看看她们二十年后再看曾经看过的文学作品,感受会有哪些变化吧。

《青枝绿叶》:

曾经个性鲜明的人物,现在看来太简单了

文/唐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阿鹰》、《男生跳跳》、《南方的神话》等。)

二十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时,学校设有《名作家谈创作》这一课程,请来了著名作家刘绍棠讲课。当这位被人们称作“神童作家”的人出现在教室时,教室沸腾了!

他给我们重点介绍了他17岁时的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青枝绿叶》这部短篇小说集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的冲撞特别的明显。小说集中的人物身份意识特别明显!就像我们看以前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一样,英雄人物出来连五、六岁孩子都能辨识出来。坏人一般都长得歪瓜裂枣,不瞎眼睛就是缺胳膊少腿的。作品里出现的合作社社员、单干户,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等词汇,这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而现在来看,会觉得小说人物可以不用太脸谱化。

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学创作永不过时的主题。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注重的是革命性、阶级性,对人性的东西是有所压抑的。当时的青年男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了爱情,只能放在心里,用眼神交流也是悄悄地,牵手属奢侈行为!这在今天的年青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书中有一段,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描述:“……不止哩!还要朝集体农庄引;到那时节,屋里有电灯,黑夜能演电影,耕种收割有拖拉机,农闲时,坐上农庄的汽车,到北京参观……”。在当时看来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非常超前的了!然而在二十年后的现在来看,感觉上辈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简直太低了。

《边城》:

二十年后再读,是底层人民的悲苦

文/方雪梅(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作协全委,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资深副刊编辑。)

第一次读到《边城》,我尚年轻,沉浸在翠翠与天宝、傩送的凄美爱情故事里。我那时只是爱读故事,尤其喜欢那种男女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小说。

但从文老先生的这部小说,让我心里无比难过。在湘西茶峒这么美的地方,翠翠的爱情应该有完美的结局,才配得上那澄碧的河水,宁静的渡口和她美好的年华。可我读到的是一个凄美忧伤的悲剧:天宝、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善良的哥哥天宝发现翠翠爱的是弟弟后,便选择驾船远离故乡,以成全翠翠的幸福,却不幸溺亡;弟弟因为难以承受打击,也在痛苦中远走他乡,留下失去爷爷后的翠翠,孤苦地等在渡口,年复一年……

这结局未免太坚硬、太寒凉。满心柔软的我,被这坚硬的冷,逼出了眼泪。

20多年里,我数次重读《边城》。近年再读,我觉得值得向这本书俯首致敬,因为它诱发了自己心里更多的东西。以现在的年岁,我不再只注重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好读。我的目光穿越了这些表层因素,抵达更深的社会肌理。

我会从翠翠的故事里,读到天下女性的命运与底层民众的欢欣和悲苦;从天宝、傩送、顺顺和爷爷等人身上,发现民风淳朴、人性善良是当今社会最需要释放出来的一种气息;从浸着朵朵白云和青山倒影的茶峒碧溪中,从当年边地老城清新的空气与掩映的草树间,生发对今日环境保护的思考;亦深切感悟:作家深入故土、深入民间进行地域性写作,是夯实地域文化底气的一件重器,它可以把被渺远的时光风化、松动的传统美好,归置、牢固起来,让后来的读者,看到文化的光焰。

重读《简•爱》:爱情是小,女性尊严是大

文/奉荣梅(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浪漫的鱼》《寒花淡影》《品读长沙.风流人物》等)

重读《简•爱》,是因为上高中的儿子说读不懂,我就陪读。经典毕竟是经典,因情节和文笔的牵引,花了断续的几个夜晚读毕。二十年后的重读,还是有两次的泪濡眼眶,与青葱岁月第一次阅读时自然也是别样的情怀。

春心萌动时读《简•爱》,为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的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叹惋不已。二十年后,中年时重温《简•爱》,忽略了这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情节,对于小说中阐释的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有了更真切的了悟。

简•爱是一位一尘不染、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社会底层小孤女,在受尽磨难后,她对自由幸福热切渴盼,有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对于小说中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内心告白,在中年的沉静中,能更多地感同身受其中坦诚倾诉的呼号与责难。

《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现在看来,她并非主要想表达爱情,而是要表明女性爱情、事业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与160多年前的女性追求的爱情相比,现代女性看起来似乎更“简单”更物化了。

简•爱爱上年长她二十岁的罗切斯特,并非其富有的身家,是基于一种理解、相互尊重的深挚爱情;她离开罗切斯特,是出于尊严,是对完美爱情的维护。

用二十年的感悟,写出一部新作

文/余艳(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守望初心》《板仓绝唱》、《杨开慧》、《后院夫人》三部曲。)

二十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红二军团红战纪实》写的是贺龙领导的红军艰苦奋战、不怕牺牲的故事,记忆尤为深刻。没想二十年后,我写了《守望初心》,写的就是红二六军团征战纪实中“一家八口上长征”的故事,串起留守家乡的不屈红女嫂,书写了“征战纪实”那书后面守望初心的情怀。

“八一南昌起义前后,人口不过10万的桑植县,有2万多人当红军,最后活着回来的不足一个连,命运给这片血染的土地留下3000红寡妇。女人们唱着凄美的桑植情歌,几乎定格成一个姿势——含悲,抚孤,守望。”“守望”是这一段人民历史的主题,《守望初心》写了一批征战的红军和留守的红嫂。“带一颗初心,帽子上顶着红五星的男人走了,女人们站成一道守望的风景。坚守的红嫂,苦水,泪水、汗水,流成一条绿色的河;不屈的红军,红星,红旗,鲜血,走出一条长征路。征战的,把艰难时光化成绝对忠诚,把不屈生命站成耸立丰碑;守望的,把悠长寂寞化作无尽怀念,用痴情坚贞把岁月等老。”今天的中国人早已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的时代,“守望”的主语推展为人民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不变跟党走;党,赢民心者赢天下。党和人民血肉相连,走到今天,才开启崭新时代。

其中,以戴桂香为代表的一大批苦难的红嫂,是《守望初心》的后方主角。

68年,多少个日日夜夜,阿香知道自己爱得——值。换句话说,嫁了一个了不起的丈夫,注定就得承受与之相匹配的牺牲。正因为这样,她作为歌里的那把锁,就不愿再被别人打开。

不同于阿香婆的,丈夫活着没回来的红嫂们,待到后来夫妻有机会相聚,丈夫却另有妻室,受革命队伍一夫一妻制的约束,既不能再续前缘,又不愿改嫁出门“移花别处栽”,只好按命里的走势去。

每回每次,当听到一个个关于她们故事,我仿佛于泪光莹莹中触到了一个个命运的呼喊、灵魂的颤动,以及那一声声回荡于历史和现实深处的生死歌哭。唱着“马桑树”的歌苦等苦捱,等来的、捱来的,却是前缘已尽、咫尺天涯。设身处地想想,怎一个等字了得!怎一个捱字了得啊……

《红二军团纪战纪实》,我用了20年来感悟,前方征战英勇付出,而更大一种牺牲是他们的家人。正是前方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牺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走向成功,集结成了一方永远的根据地。

这正是我们的一部红色历史。

你有哪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二十年后再看,感觉完全不一样吗?与我们分享一下吧。

  岁月 简爱 今日女报/凤网 刘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