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丨沉静的“她”力量

2025-10-31 阅读数 27642

文/林文虹

  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30周年。我不由得想起,此前参加湖南省直机关妇工委集中培训去板仓开慧教育学院学习的一些感受。缪伯英在李大钊先生指引下,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从此日夜奋进,最终牺牲在革命一线的人生轨迹。杨开慧是毛泽东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妻子,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中国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本可选择一条更安逸的路,却为了心中的“大爱”,毅然追逐心中之梦。

正是有无数她们这样的人,才让“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身边的现实。

这次培训与平常的工作任务不同,更像是一场期待已久、与“她”的心灵之约。

随着车行渐近,城市的喧嚣被一层层剥落,绵延整齐的的田畴与苍翠欲滴的山峦映入眼帘,秋日的气息混杂着泥土和草木的味道神圣而宁静。久居城市浮躁不安的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怀着几分敬仰与期待,我走进开慧学院。这里是静的,这静,并非空无一物的寂寥。绿树环绕、静谧肃然,荷塘涟漪,充盈着历史感的深沉回响;站在“伟人恩师 板仓先生”的标幅下,当新时代的湖湘女儿们齐声喊出“潇湘巾帼心向党”的铿锵口号时,强烈的求索和进取精神油然而生。

所有不朽的事业都源于深沉纯粹的精神信仰。学习参访的第一站是开慧故居。院落不大,陈设简朴,一张床、一张桌、几把椅子,几乎就是全部。站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方寸之间,曾孕育过那样炽热而坚定的革命理想与爱情。我凝视着那些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她,眼神清澈、温柔,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她的生命残忍地定格在了29岁,她也凝固成历史星河中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她柔弱的身躯中得以生动诠释。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平凡的母亲如此伟大?真正的力量或许正源于对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至真至诚的信仰当中。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缪伯英故居坐落于开慧镇飘峰山村,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土木结构院落。展厅里一张张照片和实物,清晰地勾勒出一位湖南才女,如何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坚持不懈追求真理,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在参观中,我被正值青春年华的开慧和伯英聚精会神商量工作的照片所深深吸引。在一群年轻的面孔中,两位女性柔和的面容格外突出,不仅是被那份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和热情所感染,更彰显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湖湘女儿携手无反顾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力挽乱世于狂澜,为民族兴亡抛头颅洒热血的“巾帼担当”。两颗青春的灵魂,在充满危险的他乡,由于共同的信仰和追求碰撞在一起,彼此支持、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湖湘女儿最绚烂的巾帼之歌。

学习告别尾声。我漫步小镇,三十年前陈旧破落的村舍已被朴素庄重的民居所替代,坑坑洼洼的道路已被宽阔的柏油公路所重塑,依山傍水的度假村、白墙灰顶的民宿民居、连绵亘叠的生态茶园错落有致,一个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与乡村时尚生活交融的现代化小镇如同出水芙蓉,历经风雨却更显出一种岁月的厚重和淡雅。回首三十年风雨历程,阳光透过高大的香樟树,在这座英雄的土地洒下细碎的光斑,随风轻轻晃动,仿佛在延续着过往的“她”的故事。我走在其中,仿佛走在一本摊开的、墨香犹存的历史书卷里。此时,我的心中没有离别的康桥,而是充满了一种踏实温暖、澎湃向前的力量。

这一趟板仓之旅是学习、是寻访、是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净旅。潇湘巾帼心向党,我收获的不止是课堂上的知识、记忆中的风景,更是一份沉静的“她”力量,它将如一颗种子,在未来的道路上,静默生长,枝繁叶茂。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