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茂矫、汪先云:从扶贫对象到防疫战士,龙山90后夫妻多次身份转变,为“疫”线谱写青春之歌

2020-03-27 阅读数 10131

微信图片_20200326161746.jpg

面对抗击疫情的重大挑战,青年已然成为一支主力军,书写着这一代人面对风险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召市镇的姚茂矫、汪先云就是这样的一对青年夫妻,在抗击疫情面前,用他们的方式,谱写青春之歌。

从扶贫对象到防疫战士

召市镇共有2500户贫困户,10599名贫困人口,姚茂矫、汪先云便是其中一员,经过脱贫攻坚政策帮扶以及家人努力奋斗,他们两家分别于2017年、2018年脱了贫。2017年10月,龙山县招募扶贫青年志愿者,通知一出来,二人便主动到镇里报名,通过考核,成为了扶贫青年志愿者。从扶贫对象到扶贫工作者,他们完成了第一次身份的转变。

因工作的交集,经历的相似,让两人相知,也因此在今年元旦喜结良缘。

“我们夫妻二人曾经都是贫困户,依靠政府帮助脱了贫,这次能够在防疫一线出自己的一份力,特别自豪。”新春佳节本是亲朋好友团圆的日子,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主动申请参加防控工作。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个火盆,一顶帐篷,便凑成了他们的办公点。虽然条件简陋,夫妻二人从不叫苦。疫情防控工作初始,防护物资不足,仅仅一个普通口罩,便是他们全部的防护,面对未知的人流和车辆,他们笑着说“我们年轻,抵抗力强”。作为防疫工作者的一员,他们要把好全镇的安全大门,守卫召市镇这片净土,守护五万多村民的健康。从扶贫工作者到防疫“战士”,他们再一次转变了身份。 

图片1.jpg

汪先云与其他工作人员在监测点执勤。

“等疫情过去,我们还约好一起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希望能考上吧。”夫妻二人相视一笑,这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转变,又何尝不是“扶贫先扶志”的一份满意答卷呢?

登记表是他们最美的情书

“白天出入的车辆和人员我已经统计了,纸质版的我放在这个蓝色文件夹里面了,电子版的我放在疫情防控那个文件夹里面了,登记的时候一定要核实身份证号码,电子版接着我的登记就行,到时候别弄混了……你自己注意安全!”每次交接工作,汪先云都会仔细叮嘱姚茂矫。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召市镇在入镇、入村主干道设置疫情防控监测点,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执勤,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姚茂矫、汪先云夫妇二人就是入镇主干道杨柳槽监测点中的排查登记员。其中,妻子汪先云执勤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丈夫姚茂矫执勤时间是每天下午5点到凌晨0点。一个白天执勤,一个晚上守岗,每天的工作交接就是他们最长情的告白,一张张登记表是他们的最美“情书”。

a2eb62e95e1b3103eca5ba8b1c34d078@100Q_680w

姚茂桥、汪先云夫妻二人在登记交接工作。

上阵“夫妻兵”,同一岗位双份责任

“你们一起过来的是几个人”“麻烦把身份证拿出来登记一下”“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去哪里做什么”“麻烦过来这边测一下体温”……这些是他们夫妻每天说的最多的话,也是他们工作中的“口头禅”。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杨柳槽这个监测点执勤,负责排查登记工作,我们有双份责任。”杨柳槽监测点是全镇5万多百姓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来往行人、车辆最多,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为做到疫情防控不漏一人,不落一车,严防死守,姚茂矫每天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去监测点与妻子交接工作,总结当天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完善夫妻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样的岗位,丈夫却担着双份责任。

待到疫情结束我们再回娘家

“今天是妈的生日,你别忘了给妈打电话。”2月8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汪先云母亲的生日。初为他人女婿的姚茂矫,早早地计划好了岳母的生日。因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没时间回家,因为人群接触过多,他们不敢回家。夫妻二人非常愧疚,只能在电话里给母亲祝寿。“有你们记得我生日我就很开心了,原来我们都是接受帮助,如今也应该为国家出份力,你们自己一定要多注意,我们在家里都好好的,不用担心我们,安心工作。”本应沉浸在新婚夫妇回娘家的喜悦当中,因疫情防控需要,近在咫尺的家却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图片3.jpg

姚茂桥雨夜执勤。

“汤圆好吃吗?”丈夫姚茂矫来到卡点交接工作,给妻子带来了热乎乎的汤圆。“情人节的红包怎么没收?”丈夫姚茂矫以为妻子生气,没有接受自己情人节发的红包。“太忙了,我没时间看手机。”2月14日西历情人节,天气放晴,外出人流、车流剧增,妻子汪先云一整天忙着登记、排查。

在龙山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像姚茂矫夫妇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战斗的人很多,他们无怨无悔。正是有了包括他们夫妻二人在内的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一往无前,才凝聚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