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她丨斯托夫人:写了一部小说 引爆一场战争

2018-06-13 阅读数 509449

专栏 “今天”的她

文/夏昕

19世纪的世界文坛涌现了一大批泰山北斗,诞生了众多流芳千古的鸿篇巨制。但当时最为畅销的小说,不是俄国托尔斯泰的扛鼎之作《战争与和平》,也不是英国狄更斯的呕心之作《雾都孤儿》,而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鞭笞黑奴制度的小说当时既叫座又叫好,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历史罕见。它甚至直接引爆了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以至于后来林肯总统称赞她是一位“写了一部小说,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斯托夫人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并非偶然,她对推翻黑奴制度有着长期的情感沉淀和素材积累。

207年前的今天(6月14日),斯托夫人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她全家都是黑奴制度反对者,父亲曾偷偷收留并保护过逃奴。她的哥哥爱德华曾在波士顿一个教堂里发表慷慨激昂的废奴演讲,另一位哥哥亨利·华德曾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黑奴拍卖活动,拍卖结束后他让所有的黑奴都获得了自由,因而引发广泛争议。家人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了斯托夫人。

16岁那年,斯托夫人全家迁到辛辛那提,父亲担任当地莱恩神学院院长。斯托夫人后来结识了莱恩神学院的教员卡尔文•斯托,并与他结婚生子。同时,斯托夫人在这里认识了《慈善家》杂志主编甘梅尔·贝利,与她结为至交。而且,斯托夫人也是在这里开始了创作,这段期间她撰写了一批生活随笔。

当时的辛辛那提市有众多的大农奴主种植场,走到街头,斯托夫人经常听到凄惨的黑奴故事,也常听见激昂的反对黑奴制演讲。辛辛那提市因此成了北美废奴运动的中心之一,同时也成了各地逃奴的避难地。南方的黑奴不顾被奴隶主追回打死的后果,冒着风险通过“地下铁道”逃到辛辛那提,然后以那里为中转站,再逃奔加拿大或北方自由州。在辛辛那提市的耳闻目睹,让斯托夫人对黑奴制度愈发憎恶。

1850年,斯托夫人随先生举家迁到新英格兰北部。在那里,斯托夫人对黑奴遭遇了解更多了,并成为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当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天空沉郁昏暗,斯托夫人跟着一位朋友来到一座植物园,在一间黑乎乎的小屋里,一名黑奴给她讲述了他家几代人悲惨的生活。走出小屋,斯托夫人的心里非常难受。而这时她又目睹了一名黑奴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然后被吊在一棵树上,奄奄一息。

斯托夫人悲愤不已,回到家里,嫂嫂爱德华·比彻夫人正好给她寄来了一封信。嫂嫂在信中再次跟她谈及黑奴制度,并请求她写点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黑奴制的可恶。斯托夫人早就有为废奴运动创作的想法,此时心中的创作欲望被彻底点燃。她将自己关到房间里,奋笔疾书。很快房间的纸写完了,来不及去外面买纸,她就将家里面包的包装纸扯下来,在上面接着写。写完一个章节,她念给丈夫和孩子们听。大家都被故事吸引了,斯托先生鼓励她继续写,“坚持写下去,你一定会写出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书”。

深受鼓舞的斯托夫人便给甘梅尔·贝利写信,告诉她自己正在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甘梅尔·贝利此时已到了华盛顿,在一家废奴主义刊物《民族时代》担任编辑。斯托夫人跟甘梅尔·贝利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可以在《民族时代》首发,大约要连载三至四期。甘梅尔·贝利非常高兴,她立即复信并预支了300美元稿费。从1851年6月起,《汤姆叔叔的小屋》就开始在这家周刊上连载。斯托夫人完全没有料到,随着小说情节一步步推进,她竟有些管不住手里的笔了,小说竟越写越长,最后在《民族时代》上连载了近一年时间(共40多期)。小说连载完以后,斯托夫人说:“这小说是上帝自己写的,我只不过是她手里的一支笔。”

1852年春,《汤姆叔叔的小屋》结集出版并引起强烈反响,一年内在美国就印了100多版,销售31万册。当时出版商穷尽3个造纸厂的人力物力,依然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英国,《汤姆叔叔的小屋》更是受到了狂热追捧,一年内就卖掉了上百万册。随后,小说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当时,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也无论是雕刻品、游戏或拼图、歌曲等,上面随处都有摘自《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内容。当时有评论说,这部小说“像燃起的熊熊烈火,闪亮了天边;像汹涌的感情潮流席卷眼前的一切,然后越过浩瀚的大海,将影响波及全球。全世界都在思索和谈论着它。”就流行程度和影响力而言,《汤姆叔叔的小屋》确实堪称当时世界文化界的一大奇观。

  专栏 “今天”的她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