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蔡特金。
文/陈晓丹
克拉拉·蔡特金,这个名字注定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紧密相连,一百多年来,每逢这一天,全世界妇女都缅怀克拉拉·蔡特金。作为“三八”妇女节的创立者,她毕生都在为妇女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薪火相传才有今天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地位上的全面飞跃。蔡特金有生之年并没看到这个壮丽景象,但她早已预见女性的崛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国际共运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蔡特金在上世纪前期大放异彩。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无产阶级女权解放的灵魂”。终其一生,她都在斗争、集会、演讲、呼号,她的朋友圈有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共产主义大腕,她的对手则是希特勒、戈培尔等大反派。她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上挥舞双臂,喷射着愤怒,大声呼吁男女同工同酬,对女工特别保护,号召全世界团结起来反对战争、反对军国主义。
在她的努力下,德国妇女于1918年得到选举权。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引起纳粹党的害怕与仇恨,1932年蔡特金准备到柏林主持德国国会开幕式,希特勒扬言如果她来就要暗杀她,可她照旧强硬地登上国会讲台,甚至宣称:“投票给希特勒就是投票给战争!”
也许是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共性,蔡特金刻意回避私生活而突出伟大的事业。在流传下来的影像中,她多以“战神”“钢铁战士”的形象示人,气场强悍、无坚不摧。面对像“男人婆”一样的蔡特金,人们不仅好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对她的家庭生活充满疑问。通过后人查证,蔡特金语焉不详的感情生活才逐渐浮出水面,她经历过两段志同道合的感情,成就了最非凡的自我。
1857年7月蔡特金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叫维德劳的小村,父亲是小学校长。她从小喜欢读书,尤其酷爱父亲珍藏的两本描述瑞士和法国革命的禁书,很早就明白“为自己的信仰而牺牲生命”的大义。蔡特金17岁时就读于莱比锡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接受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21岁时,她爱了流亡德国的俄国革命者奥西普。
奥西普因反对沙皇专制而受到本国政府追捕,只好逃到德国莱比锡。他经常向俄国留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也吸引了有共同信仰的德国姑娘蔡特金。在他引荐下,蔡特金逐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878年,“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镇压社会主义法”,奥西普被驱逐出境,流亡各处。蔡特金思念成灾,3年后追寻情郎的踪迹,风尘仆仆走过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等国,最后在法国巴黎的贫民窟里找到了奥西普。两人相拥而泣。
生活极度艰难,他们依然坚持信仰,1885年奥西普因为参加巴黎公社的悼念游行,被警察的马刀砍昏在地,留下后遗症。生活越来越穷困,三年后奥西普全身瘫痪,几个月后撒手人寰,年仅37岁。7年的家庭生活,留给蔡特金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丈夫没实现的雄心壮志。
可以说,奥西普是蔡特金的灵魂伴侣,他引领她走向革命,并因为志同道合的信仰而感情深厚,蔡特金后来将“实现人类和妇女的全部解放”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其实也有继承亡夫遗志的意味。
奥西普死后,蔡特金用疯狂工作释放痛苦,一晃十年。但革命者也有浪漫时刻,当一段奇特的感情突然出现,42岁的蔡特金爱上了24岁的德国青年乔治。在外界看来他们是老妻少夫,年龄很不般配,但实际上打动蔡特金的并非年轻帅气,而仍然是信仰上的契合。
乔治原是斯图加特艺术学院的学生,一直同情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社会主义情怀。他组织学生罢课抗议被校方开除,校园生活戛然而止,这时他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共产国际领袖蔡特金。共同的价值观消除了年龄上的差异,他们惺惺相惜,1899年结合。之后两人住在斯图嘉特郊外的西林布治,乔治以画画、经营农场与艺术经纪为业,许多社会主义运动领袖都去西林布治拜访过他们。这段感情持续了30年,直到蔡特金71岁时分手。
蔡特金是妇女运动的先驱,注定她面对爱情的超前与不凡。选择爱人,她不选择出身、年龄、财富、地位,而将志同道合的信仰作为首要追求,这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人们说婚姻是一场赌博,恰恰是因为把赌注押在看得见的硬件上,而忽视了看不见的软实力。一个有优秀内在和共同价值观的伴侣,可以与你携手开创幸福,并成就你于微时,婚姻如老酒历久弥香。而一个同床异梦的伴侣,只会毁灭你所有的幸福。
如何寻找高成长的幸福婚姻,蔡特金其实给出了一个答案。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