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汉字谐趣人生丨 “需”与“须”

2018-01-17 阅读数 353948    赞 1

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文/石川

“须”和“需”都念“xu”,不仅同音,而且近义。它们可构成完全相同的词组,如“必须”和“必需”,“须要”和“需要”,意义极其接近。每逢用时,常令人模棱两可,举棋不定,下笔艰难,出现不知用谁为好的麻烦。

其实,“需”与“须”还是有区别的,大体上可以类比为英语的“need”和“must”,“需”相当于“need”,“须”则相当于“must”。“需”,主要是指需要、想法、愿望、希望、欲望,偏重于需求、想要之意,是人的一种内在动机和内生动力。以“需”组成的“必需”或“需要”,后面连接的多是名词类词语。“须”,则偏重必须,着重事理上情理上的必要,或者强调一定要,是一种意志的强求和责任的担当,其后常常连接动词或动性较强的词语。

“需”与“须”又是有联系的,“需”的满足需要“须”的努力,“须”的行为与表现可以促成“需”的实现。只有“需”的愿望没有“须”的付出,“需”就是空想;只有“须”的劳动没有“需”的目标,“须”的表现就会流于一种盲目与盲动。

将“需”与“须”的联系与区别运用到人生的打理与经营则别有一番意味。

人活世上没有“需”的想法是不可想象的,没有“须”的表现也是不可思义的。人的一生实质上就是“需”与“须”的组合、“需”与“须”的贯通、“需”与“须”转换、“需”与“须”的促进。换言之,人的一生就是想法、行动,再一个想法、再一个行动,又一个想法、又一个行动的循环往复,是想法与行动互相转换的进行时,是想法与行动的结合体,谁遵循和践行了这一法则谁就拥有丰富而完美的人生,谁违背了这一定律谁的人生不是失败也是平淡无奇。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知识浅薄,对“需”与“须”的意义含混不清,而且在人生的料理中脱离了“需”与“须”的要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只有“需”没有“须”,或者说欲望多多、想法多多、需求多多而行动少少、付出少少、必须少少。这种人只想收获不想耕耘,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只想享受不想吃苦,对待别人拥有的都想拥有,但就是不愿意付出拥有背后的努力,不愿意履行“需要”中所隐含的“必须”,其结果不仅不会顺水顺风、遂心如意,还会演变成心理上的“羡慕嫉妒恨”和“空虚寂寞冷”,同时还会落下“空想主义”、“想法先生”、“徒羡人士”等笑柄,为人所不齿。

人是应该有需要的,而且需要推动着人的革新与成长。人只有生发出一个又一个的需要和想法,才是拥有了希望、憧憬和向往,才会面向未来、走向前方。有需要无疑是正常人的表现。问题是需要不会自发地满足,而是要靠人的主观努力,靠践行所需要内容的运行规律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达到、一点一滴搞填充。肚子饿了要充饥,要充饥就须找充饥的东西,要找充饥的东西就须花钱买或者动手做,只有“需”与“须”一环套一环,充饥的需求才能得以保障,不然充饥这样简单的愿望也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需”与“须”有机地捆绑在一起,一个人才不只是正常的,而且是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一个社会也只有将“需”与“须”紧紧地拢在一块,才能有发展、有进步,呈现出生机勃发之景象。

按照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并且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后才可以生发高一层次的需求。其实,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从不同的维度来划分,人的需求大体应有生理与心理、简单与复杂、基本与多样、物质与精神、低级与高级、隐性与显性之别。那么一个人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反映着其所处的生存状态与水平,也折射着其思想境界与高度。明白“需”与“须”要义的人,必然就会不断地按照“必须”的要求去做好相应的工作,去满足现实的“需要”,然后再生发更高的“需要”,再用“必须”的要求去应对。这样的人必然会希望多多、收获多多,必然会拥有超然的成就和成功的人生。

专栏链接: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谐音汉字谐趣人生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