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故事会”开讲啦! “八千湘女”代表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7-11-01 阅读数 89893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八千湘女”代表王灿辉、陈诗健、欧阳美娜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近2000人聆听了“八千湘女”代表的传奇故事。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纯梓

11月1日,湖南女子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湘女故事会”——“八千湘女”代表王灿辉、陈诗健、欧阳美娜为女企业家、女大学生、基层妇女工作者、女空乘、女警察等各行各业新湘女代表近2000人讲述了“八千湘女”的传奇故事。

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罗婷出席活动并致辞。故事会由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兵主持,以现场访谈的方式,让新湘女们进一步感受“八千湘女”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也鼓舞新时代的湘女们传承和弘扬湘女精神,不畏困难,坚毅顽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活动中,卢妹香为湖南女子学院授“湘女精神文化教育基地”牌匾。“湘女秀”大赛组委会为湘女基金捐赠善款,出席活动的领导还与三位湘女一起,启动了新湖南湘女频道的开通。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进疆奋斗

王灿辉:苦恋家乡,甘将青春献祖国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今年82岁的湘女王灿辉,是长沙人,老家在长沙白沙井附近。说起自己入疆的经历,还蛮有一段故事。

老人说,当年长沙还没解放时,因为家里穷为有口饭吃,曾做过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一名通讯员。长沙解放后,一位共产党大姐就介绍她去当年的长沙农业银行当出纳。1951年,王灿辉15岁,听说部队要招募志愿军去朝鲜抗美援朝,有过革命经历的她立刻从银行辞职去报名参军,但被部队因年龄不够拒绝了,王灿辉说,后来部队的人告诉她新疆也在招女兵入疆,年龄只要求15岁以上她可以去试试,就这样王灿辉报名成功。

不够因为是瞒着父母去报的名,临走那天她就带了几身衣服坐上了去往新疆的火车。

入疆之路比她想象中艰难许多。当年火车只能坐到西安。到西安后,十多名湘女分成一组再坐上了连棚子都没有的大卡车。

当年路上还有土匪,运送她们的车辆,前面由驾着机枪的车开路,后面还有车辆跟着保护。所有湘女必须把头发全盘到帽子里,外表不能看出女性特征。

一路颠簸,风餐露宿走了1个月,中途还遭遇一次惊险。王灿辉说,在翻越一座大山时,前面有辆卡车在盘山公路上翻车了,死伤好几人。这让后面的女兵惊恐万分,抱在一起抱头痛哭不肯走了,后来,经过思想动员,才又坚持继续赶路,就这样一路到了新疆。

来到新疆后,王灿辉被分到了库尔勒二军六师十八团。当年呈现在她面前的库尔勒就是荒芜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为让戈壁滩变良田,部队正在修建水渠,而修水渠的石头都要靠人一块块从山上背下来。王灿辉她们很快加入了背石头的行列。手和裤子很快就被粗粝的石头磨破,没有新的发只能用医务室的胶水粘一下继续穿。

戈壁滩上风沙大又没有水,一天两盆泥巴水12人用。夏天,天气热没水洗澡,湘女们身上头上都长了成片的虱子。戈壁滩上蚊子个头特别大,她们穿的都是短裤没有长裤,随便咬一口,奇痒无比手一挠,血就滴下来了。

冬天,住的是在地上挖洞挖出的“地窝子”,天一黑就没有光亮冷如冰窖,湘女就是互相搂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然而即便是这样,在当年建设新疆的革命热情下,湘女们虽然苦恋着家乡,仍然以百倍的激情投入建设新疆的热潮中。戈壁滩上夏天太阳又辣又毒,在地里干活的人连遮阳的帽子都没一个,部队就给女兵们发一些凡士林涂抹。太阳一晒,风一吹,湘女们娇嫩的皮肤全被晒伤也都顾及不上,王灿辉说,她们班有个班长来自益阳,特别吃苦上进,86岁了,至今她的脸上仍是黝黑粗糙的皮肤,就是那个年代晒伤留下来的。

1954年,新疆的屯垦部队集体转业,王灿辉被分到了兵团农二师29团,她后来当过教员、幼儿园老师,又生育了4个子女,子女们后来也都参军入伍,将青春和梦想都奉献在边疆。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感情婚姻

陈诗健:公用的婚房,骑马的新娘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纯梓

“进疆其实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说起1952年进疆的经历,今年82岁的湘女奶奶陈诗健说自己的动机很单纯。陈诗健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是湖南省衡阳市人,1952年3月,当时年仅17岁的她听说部队在长沙招人进疆。为实现参军的理想,她瞒着家人毅然而然的报名参军,“我母亲不同意,嫌新疆太远了。”于是,陈诗健就悄悄地从衡阳的家中偷出户口本,没有路费,她就找好朋友借了三块钱后,再去长沙报名参军。

而说起当时在新疆谈婚论嫁的情形,陈诗健仍记忆犹新。她回忆说,那时候,领导会按职务、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给这些年轻的湘女们介绍对象,而她也不例外。

1952年,陈诗健刚到师部宣传队的时候,队里的指导员就找到了她,说是要介绍对象,“是一个主干科的科长,年纪比较大。”当时陈诗健才年仅18岁,考虑到“年纪还小,现在不想谈”,她一口回绝了,看她态度坚决领导也就作罢,“尊重了我们的意见,没有强迫我们”。陈诗健说,虽然组织会给湘女们介绍婚姻,但也会尊重湘女们的选择,实行婚姻自主原则,“绝大部分湘女都是自由恋爱”。

1955年,部队就地解散后,陈诗健被分配到了当时是伊犁地区自然条件最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四师12团(现为71团),屯垦戍边,开荒造田。在这里,陈诗健邂逅了自己后来的丈夫朱道信。

“部队就地解散后,我和他都分配在了一个单位——伊犁农四师十二团,当时他是三连的文体干事,我在二连搞生产,两个部队之间相隔有5公里。”陈诗健说,此前她和朱道信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在1955年底的元旦文艺演出活动中,两人才匆匆见过一面。

直到三个月后,1956年3月的某一天,当天陈诗健下班后,二连的文化教员叫住了准备回宿舍的她,递过来一封信,说是有人寄过来的。陈诗健很吃惊,谁会给她写信呢?。于是她赶忙拉住文教询问,文教对她神秘一笑说:“你看看就知道了”。

回到宿舍,陈诗健迫不及待地拆开信。陈诗健说,拆开信后,才发现是一封“情书”,信里的人自称叫“朱道信”,是隔壁三连的,信中附有他本人的照片,仰慕陈诗健已久希望和她交往,并在文末表示“同意就回一封信”。看完信后,陈诗健懵了,因为她不记得这个“朱道信”到底是谁。但是陈诗健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人也长得帅。”

好奇心驱使着陈诗健找到了给她递信的文化教员。“你不认识了?就是经常来打篮球,后卫位置的那个高个子。”陈诗健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个长得还不错的男生。看朱道信长得帅,字也写得漂亮,略作思考陈诗健提笔回信答应了他。

虽然二人工作的距离很近,相距不过三公里。但是当时部队里面的生产工作繁重,十天才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朱道信和陈诗健才能抽出时间见一次面。有时候,朱道信会借着工作的机会,顺带来看看陈诗健。

陈诗健说:过去谈恋爱,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由于是集体宿舍,没有私人空间,陈诗健和朱道信只能是偷偷地跑到附近的野地里,互相谈谈心,聊理想。

两人是自由恋爱,感情基础深。当时部队里要结婚要通过申请、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于是在交往三个月后,朱道信和陈诗健就向组织申请,通过政审两人结婚了。

陈诗健还清楚地记得当初新婚洞房时的场景。“当时是三连的指导员,给我们主持的婚礼。”陈诗健说,去婚房不像现在一样是用车接送,“那时候部队里只有一匹马,平时是运送物品的工具,结婚的时候就变成了新婚夫妇的‘婚车’,我就是坐着马去的婚房。”

“房子是单位的平房,只有不到15平米,两张单人床一拼,床下垫着两人的旧被子,床上盖着新被子,这就成了我们的爱巢。”陈诗健说,这个房子是公用的,他们只能在结婚的5天假期里用,等假期结束后,“两个人就卷铺盖走人,各回各的宿舍,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7年,朱道信调到乌鲁木齐机关单位工作后才有算改观。陈诗健说,“虽然房子还是只有15平米,设施同样简陋,但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扎根传承

欧阳美娜:一家29口人扎根新疆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罗雅洁

“疆一代”远赴千里,屯垦戍边,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疆一代”有了“疆二代”、“疆三代”甚至是“疆四代”,在这次“湘女返乡”活动当中,有一位湘女提及自己的家庭时就非常自豪:“我们家有29口人,全部扎根在新疆!”

她就是欧阳美娜。

祖籍永州宁远,但从小在长沙长大的欧阳美娜保留了“辣妹子”的本色,虽然已经80岁,但她声音洪亮,精神抖擞,上下楼梯都拒绝别人搀扶:“我能行!”

1951年入疆时,欧阳美娜还没满14岁。新疆的戈壁沙漠让她愈发想念家乡,“想到妈妈就掉眼泪”。但这样相隔千里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1953年,欧阳美娜把母亲和自己的弟妹都接到了新疆。

“当时有号召,让士兵把家人接过来,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很多人不愿意,但我是一万个愿意!”欧阳美娜说,想念家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她8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当时最小的弟弟才两个月大,“妈妈一个人在长沙带孩子,实在太苦了”。

谈到母亲,欧阳美娜满是钦佩。“妈妈聪明能干,初中毕业,是当时少见的文化人。”她说,母亲在长沙时做会计工作,到新疆后也从事老本行,“工作能力很强”。

把家人都接过来后,欧阳美娜更有干劲了。一开始,她在宣传部工作,文艺骨干这个身份,也让她收获了爱情。

“我丈夫比我大14岁,当时是个警卫员。指导员问他,你喜欢宣传部哪个小姑娘?结果他说,我就喜欢你们那个‘大棉花’!”原来,当时宣传部有一出《棉花舞》特别受欢迎,欧阳美娜是领舞。欧阳美娜对他也非常满意:“小伙子很英俊啊,还是战斗模范。”

婚后,俩人感情很好,相继生了两儿两女。“我和丈夫的育儿理念非常一致,对他们严格要求。”她回忆,当时儿子因为在别人的菜窖里小便,丈夫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后来我一问儿子,他也很委屈,告诉我那已经是一个废菜窖了”。

除了要孩子努力学习知识,欧阳美娜也不断向他们传授湘女身上的坚毅品质:“吃得苦,敢说话,正直能干。”她自己也以身作则,通过考试和培训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最终,大儿子从政,小儿子是律师,两个女儿都是教师。

如今,欧阳美娜依旧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家练电子琴,还会去上老年大学。更潮的是,欧阳美娜还随身带着智能手机,没事儿就使用微信聊天解闷。

  八千湘女代表 湘女回娘家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