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洪辉
阳明山十万亩野生杜鹃红遍初夏,桐子坳三千株古银杏染金深秋,双牌县以80.5%的森林覆盖率,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这座湘南小城以“打造一双王牌、做足两篇文章”为战略指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具体实践,构建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县域样本。
制度筑基:“制度+科技”筑牢绿色屏障
双牌将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治理的先手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2025年最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事项目录》细化9大类32项执法清单,以“按日连续处罚”等刚性条款严守生态红线。潇水流域推行的“智慧河长3.0”平台,实现水质监测、污染源追踪、执法调度的数字化管理。2025年6月总河长会议进一步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这一治理模式成效显著,推动双牌在2024年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中跃居第一档。
产业转型:全链条打通“两山”转化路径
竹产业科技园内,毛竹经精深加工,变身为出口西班牙的户外建材、销往日本的车厢底板,300余种产品串起“山上建基地、山下初加工、山中兴产业、园区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全县竹木产业综合产值达60.5亿元,带动2000余人通过民宿经营实现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文旅融合方面,“春赏杜鹃、夏避酷暑、秋观银杏、冬品雾凇”的四季旅游体系,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双牌的生态实践彰显系统性思维。降碳领域,投资12亿元的竹木产业智能科技园,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和循环经济技术,使单位产值碳排放较传统工艺下降23%;减污环节,2024年污染防治“夏季攻势”行动对建筑工地实施“三包”责任制,城区PM₂.₅浓度同比下降11%;扩绿方面,“林科教工程3.0”推动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年增碳汇能力约5万吨;增长维度,“双牌有礼”文创品牌赋能,实现虎爪姜、剁椒鱼等农特产溢价30%以上。2024年,双牌县实现生态环境满意度96%与经济增速7.8%的双重佳绩,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增效日益凸显。
双牌的探索深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绝非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阳明山的花海到潇水河的碧波,从竹产业的创新到文旅的勃兴,这座小城以实践证明:唯有将生态优先贯穿始终,方能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诚如县委书记张跃斌所言,双牌的山水间流淌着“和”的智慧——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正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源:今日永州
编辑:徐珂
审核:唐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