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文旅融合正以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反哺文化的双向互动,成为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从湖南益阳清溪村的“文学+文旅”模式到贵州榕江的“村超”现象,县域文旅融合的实践正以多元路径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文化基因解码:实现从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到文化价值的系统重构
县域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通过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流动资本”。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文化基因库”。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山乡巨变》的创作背景地。深厚的文学底蕴,为清溪村的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清溪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文学+文旅”的发展路径,将文学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打造21家清溪书屋等文化项目,清溪村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让文学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数据显示,2024年清溪村共接待游客超135万人次,旅游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39万元。文旅融合不仅让清溪村实现了经济上的飞跃,更让文学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印证了文化赋能产业的乘数效应。
科技模式助力:达成从传统业态的科技赋能到创新模式的多元探索
激活县域文旅融合“乘数效应”,科技创新是最好的催化剂。当前,人工智能、全息影像、数字光影等技术应用,为文旅产业发展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平遥的晋商票号元宇宙、枣庄的光影秀、洛阳的剧本杀,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为游客精心打造了一场触动全感官的盛宴。沅江市依托洞庭湖生态资源,运用VR技术重现"渔舟唱晚"的传统渔猎场景,开发智慧导览系统讲述湖区人文历史,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馆。同时,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云游沅江"直播活动,单场观看量最高突破百万。这种"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新模式,不仅拓展了客源市场,更推动了传统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2024年,沅江旅游收入线上渠道贡献率超过30%,显示出数字技术对文旅融合的强劲助推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县域文旅产业形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治理体系革新:完成从政府单一主导到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型跨越
县域文旅融合的可持续性,依赖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贵州榕江“村超”赛事的成功,源于“政府引导+村民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创新。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完善足球场、直播基地等基础设施,村民自发组织赛事运营、文化展演,抖音、快手等平台提供流量支持,形成“超好吃”美食、“超好玩”美景的协同效应。2024年,“村超”带动榕江旅游收入增长400%,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典范。
从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到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从科技赋能到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县域文旅融合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些实践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唯有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产业高度、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将治理创新转化为制度优势,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永续转化。当县域文旅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将更加坚实,共同富裕的图景也将愈发清晰。
来源:沅江新闻网
编辑:陈雪炎
审核:吴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