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汉启唐——北朝书法与雕塑艺术展”现场。 袁思蕾摄
文/何竹梅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在岁月长河中,文化传承恰似熠熠星辰,照亮民族前行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殿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演绎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人篇章。
曾几何时,简牍作为“冷门绝学”,鲜有人问津。2007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正式开放,彼时参观者寥寥。然而,时光流转,到了2024年,该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变化,见证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从陌生到热爱的转变。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而长沙简牍博物馆馆藏超10万枚,约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三分之一,宛如一座尘封岁月的古代图书馆,静静等待后人揭开历史的面纱。
甲骨、青铜、竹简、木牍、缣帛、纸张……文字载体不断变迁,它们如同一艘艘舟楫,载着后人溯源中华文明。先秦至魏晋,简牍作为主要书写材料,成为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每一枚简牍,都蕴藏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牍中既有治国理政的智慧,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里耶秦简中的 “九九乘法表”,让我们看到古代数学教育的萌芽;走马楼吴简里的户籍资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管理状况。这些简牍,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历史角度看,简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我们与先辈对话的桥梁。它们让我们知晓从何处来,明晰民族的根脉所在。从现实意义而言,简牍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如诚信、仁爱、民本等,对当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简牍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长沙简牍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之路,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开发文创产品、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让简牍文化“活”起来。“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精神主题展”,系统展示了简牍时代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让观众在欣赏简牍文物的同时,领略到中国精神的内涵。博物馆还利用数字技术,将简牍文物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简牍文化。这些举措,既传承了简牍文化,又满足了当代人对文化的多元需求。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长沙简牍博物馆正稳步前行。它不仅守护着珍贵的简牍文物,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简牍文化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千年楚汉文化,点亮文化强国新程,续写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
来源:红网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