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锦绣中国年里看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2025-02-05 阅读数 19586

文/庞新梅

金蛇舞春来,锦绣中国年。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浓缩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又焕发出新时代活力与魅力的新春佳节期间,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与祥和,喜庆的颜色、欢乐的声音、温馨的味道……人们以亘古不变的热情,携手开启红红火火新的一年,让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迈步向前。

古韵今风交相辉映,过文化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守护团圆幸福,老老少少期盼开心快乐。从北疆雪域到南海之滨,从古朴村落到现代都市,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北京的胡同里,人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用红火的装饰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广州的花街上,鲜花簇拥、年味十足,人们挑选着寓意吉祥的花卉和年货。在上海的豫园,精美的花灯照亮了夜空,游客们流连忘返于古色古香的景致中。在湖南张家界的民俗文化展演暨迎春晚会现场,迎宾鼓、舞蹈、三句半、九子鞭、土家打溜子等饱含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跟着旋律一起舞动。据统计,春节期间,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过年民俗、冰雪、康养、研学、演艺等需求,全国举办约2.7万场次文旅活动,让大众欢度春节、乐享文旅盛宴。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人们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创新融合激发无限可能,过活力年。在这个新春佳节,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人们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联欢晚会上,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与舞者共舞,手绢花翻飞旋转,为观众呈现一支大开眼界、别开生面的机器“赛博”秧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成为人们惊叹的亮点。多家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推出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穿越时空,体验古代春节的繁华景象。线上直播、社交媒体打破地域界限,让全球华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共享节日的欢乐与温馨。据统计,春节期间,各类春节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观看量超过120亿人次,社交媒体上关于春节的讨论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500亿次。这些创新元素不仅为春节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下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

文化自信引领国际交流,过开放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寓意团圆美好的春节,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是中国带给世界的文化礼物。春节期间,共有来自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来到中国参与春节庆祝活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同比增长了1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春晚序曲 全球看春晚”线下活动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举办,87个国家136座城市的3508块公共大屏宣介或直播总台春晚。红火的中国年味和可爱灵动的吉祥物“巳升升”让全球民众共享中国新春的喜庆氛围。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积极参与春节庆祝活动,学习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与友谊。同时,中国也通过春节这一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