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论方法论:写好评论,除了讲逻辑还要讲什么

2022-05-31 阅读数 51093

编者按: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已于4月28日正式启动,现面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大赛官网:https://hpzg.rednet.cn/)。现在作品征集期内,策划“网络评论方法论”专题,将通过对判断选题价值、确定文章立意、形成有效论证、找到关键论据等基本写作环节的常识性探讨,为广大网络评论写作者拓展思路而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本文关键词:创新表达

□马若虎(新华网评论室副主任)

作为一种现在进行时的书写,评论天然地具有当下性。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交媒体平台兴盛,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评论创作,要立足于网络特性,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常说的“短、实、新”三个字,在互联网语境下也当有新的内涵。

短,能“长话短说”就别“说来话长”。

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即时性、交互性。短小精悍的新闻跟帖、即时评论成为影响舆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

各大媒体对于网络评论形式的探索,从网评到微评,从锐评到热评,风格越来越多样,篇幅越来越短。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栏目“你好,明天”,新华社的“新华微评”,新华网的“新华锐评”等都是面向互联网、面向网民的短评栏目。这些栏目用百来字评析热点新闻事件,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观点、清新的表达,在互联网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新华网三句话”,可以说在此基础上“短”出了新形式。这个评论栏目,其实本身就是新闻跟帖、网络即时评论的延伸,旨在突发事件、网络热点出现后“快发声”,选好一个角度,用三句话直指问题核心;在事件态势不明了的时候“善发声”,用三句话表达关注又不盲目介入,避免因“快”失准。比如去年4月,有网友在微博平台上发文感谢国航CA8647上的空姐,相关话题因正能量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引发网友广泛讨论。但随着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广,老人动机引发质疑,大量网友陷入“女性社会地位不高”等负面情绪中,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在事件过程和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新华网在微博热搜话题下推出三句话评论,将网络即时评论写成新闻跟帖,参与到网友的讨论中,积极引导舆论。

实,接地气的表达才有情感穿透力。

评论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很严肃的。之所以说严肃,一方面是因为选题过于“高大上”,另一方面则因为说空话多、套话多,接地气的话少。

有网感是接地气。《主播说联播》官话民说、硬话软说,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主播妙语连珠、金句频出,网络流行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针对美国的一系列荒唐行为,康辉连怼1分钟:“怼得你灰头土脸,怼得你哑口无言。而且怼的时候,我们始终气定神闲。”年轻化的文本语态,调侃中带着态度,契合了网友对主流媒体的期待,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网友听得感同身受。

娓娓道来也是接地气。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新华网当天播发了一篇评论《风雨压不垮 苦难中开花》,回望武汉从封城到解封那段负重前行的岁月,从彷徨讲到坚定,从绝望讲到希望,从众志成城讲到回归平凡。没有讲大道理,通俗化、口语化的叙述里,只有一个个普通人的选择,还有我们共同的记忆,却润物无声地让受众由内而外产生“共情”“共鸣”。

新,可视化给了评论更多创新空间。

在传统纸媒评论中,文字是评论的唯一表达形式,新媒体时代,一张图一个视频一个音频,甚至一个表情包,都可以成为观点的载体。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评论部推出“字解两会”融媒体产品,把每天的两会热点浓缩为一两个变形字,使复杂的两会议题化繁为简,再配一句话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20年,新华网持续推出“创意海报+短评”,第一时间围绕网民关注的热点组织微评论,并配上创意海报,使得评论报道更加鲜活,频频登上热搜。以云南大理扣押重庆口罩一事为例,新华网推出《大理,你“欠理”了!》,配发的海报上面“大理”二字,伸出了勾住口罩的黑手,形成了“无理”,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一张张简明的海报,以精炼传神的姿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传统媒体时代,评论员是纯粹的文字工作者,新媒体时代,评论员则是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出镜能播。新华社《学习快评》,记者出镜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以往“正襟危坐”的评论员文章鲜活起来;人民日报《两会同心圆》《两会“石”评》,用接地气的语言,与广大网友一起看两会、聊两会。新华网《看点》,用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记者、专家、网评员解读热点事件,轻松活泼的形式,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引发网友热议。

不日新者必日退。新媒体时代,评论有了更多“花式玩法”,评论员不再只是“笔杆子”,评论的创作除了讲逻辑,还要讲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理念创新都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