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来自湖南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2021-11-06 阅读数 1487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

1.jpg

11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王沪宁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5日下午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公布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中,有10位来自湖南。

其中,3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分别是↓↓↓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刘习明 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艾爱国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

黄诗燕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

7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分别是↓↓↓

徐金娥 汨罗市爱行天下志愿者协会会长

黄厚瑜 衡阳市雁峰区老干部服务中心离休干部

段意花 益阳水文站退休职工

黄黎明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谢运良 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   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学院学生

彭艮凤 邵阳市隆回县花门街道排头村村民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刘习明:“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

2.jpg

刘习明(右一)在义诊活动现场。图源网络

38年初心不改,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刘习明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探索出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体系,成为国内不孕不育领域的首批拓荒者。以高尚的医德践行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术攻克不孕不育难题,他创办的医院已为近3万个不孕症家庭实现生儿育女的梦想。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不孕不育学科尚不完备,相应专科医院更是匮乏。刘习明立下诺言: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哪怕耗上一生的时间。

 刘习明始终践行“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的承诺,“因病制宜”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特困家庭减免医疗费。先后为4000多名患者减免费用1000余万元,80余次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偏远地区开展义诊、免费送医送药。

 “做出了一点成绩后,更要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这是刘习明持之以恒做的事。作为省政协委员,他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帮助茶陵县枣市镇身患尿毒症的村民贺志国免费治病和技能培训,帮助涟源市古塘乡古仙界村村民吴华新摘掉“贫困”帽子。

 此外,他还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设立“刘习明奖学金”;向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捐款;为湖南90所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款,总额达1850余万元。

艾爱国:追求极致的湖南好“焊”

3.jpg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艾爱国在操作电脑制图。湖南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一位71岁的老人,终日奋战在高温火花中,只为给我国焊接事业贡献力量。

他就是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的湖南好“焊”。

1969年,19岁的艾爱国从湖南的罗霄山脉来到湘江边的湘潭钢铁厂,由知青变为焊工。

 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还是普通焊工的艾爱国,主动请求一试,他提出采用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

 艾爱国用湿棉被挡住身体,用石棉绳缰包住焊枪,在高于700℃的高温材料旁持续奋战…… 整整5个月的奋斗后,他焊的21个风口全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七一勋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从业以来,艾爱国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获得数不清的奖项。

 “做好传帮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传承,是我的责任。”作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艾爱国倾心传艺,培养的600多个徒弟都已在祖国各地发光发热。他还无偿地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还坚持免费给个体户、民办企业的焊工培训上课。

 “我坚信,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50多年来,艾爱国以追求极致的劲头引领着我国焊接事业不断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

黄诗燕:用生命兑现承诺的“最美扶贫书记”

4.jpg

2016年4月6日,黄诗燕在村民家中走访。

2019年11月29日,炎陵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因多日劳累,骤然倒下,年仅56岁。

 时间回到8年5个月零4天前。2011年6月25日,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

 黄诗燕始终装着贫困群众,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通过深入调研与论证,黄诗燕与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打造炎陵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八大“农字号”特色产业,鼓励村民“量体裁衣、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一带八基地”的突破口在哪里?黄诗燕将目光盯准了炎陵的黄桃。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黄桃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黄诗燕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积极主动为“炎陵黄桃”站台吆喝。 

在他的带领下,截至2019年,炎陵县累计脱贫24000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5%;经济总量增长2.3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2.7倍,炎陵县获得“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称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位“最美扶贫书记”,用生命兑现“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庄严承诺,倒在了走向胜利的号角声中。

徐金娥:让志愿精神从“一棵树”发展成“一片林”

1964年12月,徐金娥出生于汨罗市古培镇一个农民家庭。她的助人为乐,从1984年春节为村上的孤寡老人洗头洗澡剪指甲、洗衣晒被翻床铺、送猪肉送糍粑送油豆腐开始。

 37年来,徐金娥热心公益,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身体力行服务弱势群体,全家人为留守儿童、特殊学校、危急病人、贫困家庭捐资捐物累计300余万元,并一对一资助53名贫困学生。她还发动更多力量投入公益事业,团结带领2300多名爱心人士,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000多人,服务群众3万余人,让志愿精神在汨罗发扬光大,从“一棵树”发展成“一片林”。

黄厚瑜:“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少年儿童强,国家就强。”这是95岁的黄厚瑜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51年,45岁的黄厚瑜是八千湘女援疆队伍中的一员,参军戍边,她以教师的身份,与热血湘女一起,成为“援疆的第一代母亲”。

 33年教书生涯,黄厚瑜的3000“桃李”遍布新疆建设的各个角落。为了这群孩子,老人一生都没有要自己的孩子。她荣立过一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1960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后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黄厚瑜与丈夫离休来到衡阳。在衡34年,她资助的学生超过25位。

段意花:雷锋式家庭的女主人

56岁的段意花,是益阳市水文站趸船值守临时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段意花和丈夫五十多次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濒临死亡的生命。

 因为工作的安排,段意花和丈夫安家在一艘趸船上,丈夫李国庆在水文一线岗位上坚守了43年,段意花在旧趸船上驻守了22年。由于长期生活在趸船上,段意花夫妇练就了一身骄人的水上功夫,每当听到落水者的呼救,都会迅速跳入水中。凭着过硬的游泳技术和多年的水上救人经验,一次又一次向落水者伸出援助之手,用执着与信念抒写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让看起来平凡的她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

黄黎明:13次见义勇为的记者

1967年8月出生的黄黎明,是娄底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中共党员,因见义勇为致残。

 黄黎明是一名13次见义勇为的记者,特别是在2010年见义勇为致残后,他又8次见义勇为。打击违法犯罪,他奋不顾身,始终奔跑在第一线;遭遇飞来横祸,他舍己救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女大学生身陷传销,他冒险解救,捣毁传销窝点;偶遇扒手,他拖着残腿紧追不放,智勇擒拿。35年来,他抓获或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近300人,荣立三等功4次,被省公安厅领导誉为优秀的“编外警察”。2016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谢运良:“把助残帮困爱心事业做下去”

谢运良是湖南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企业,残疾人与正常人同工同酬。企业累计吸纳1200余名残疾人就业,企业的残疾员工占比一直保持在55%以上。同时他投入100万元创建“培训基地”,先后培训残疾人1800余人次。

 此外,谢运良投资3000万元建成2条“扶贫生产专线”,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1792人,总分红额达3036万元。他还带领好人军团主动帮扶749户贫困户,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带头捐款捐物70万元。

 “我承诺一辈子把助残帮困爱心事业做下去!”谢运良坚毅地说。

邹晴:带着妈妈上学

邹晴2001年10月出生,现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共青团员。

 邹晴的母亲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小学四年级时,外婆和父亲因癌症相继去世,从那时起,邹晴就独立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

 2016年,邹晴参加中考,她暂时舍弃继续高中求学的梦想,选择衡阳市核工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学校旁边租了间屋子,边读书边照顾母亲。从此,邹晴在哪里,她就带妈妈到哪里。2019年邹晴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招录。大学3年期间,“带着妈妈上大学”的她,尽管生活异常艰难,但她始终如一守护着自己的妈妈,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

彭艮凤:用爱传承好家风

1985年,24岁的彭艮凤嫁给隆回县花门街道排头村村民范海长,成了范家的大媳妇。从嫁入范家开始,她就跟这个大家庭结下了深厚的亲情,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年迈的父亲、公婆和丈夫的大伯、二叔等5位老人,直至老人们安然离世。 

2005年,彭艮凤的小叔子从建筑工地上摔了下来,下身瘫痪。半年后,弟媳与他离婚。“小叔子瘫痪在床,没人照顾,作为哥嫂,不能不管。”彭艮凤每天给他上药、消炎、包扎,在彭艮凤的精心照顾下,范金常状态逐渐恢复。 

丈夫范海长懂她也心疼她,“能娶到她,是我们一家的福气。”

这些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道德标杆,什么是榜样力量。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来源:湘伴君

编辑:郭轶琳

审核:吴雯倩

lo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