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江西)】景婺黄(常)高速助浮梁迈上致富路

2021-04-17 阅读数 32068

浮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东邻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交乐平市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于是又被人们赞为“中国名茶之乡”。 4月14日下午,记者驱车沿着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来到浮梁,在路上感受沿途的风景、故事和力量。

4月14日下午14:40,记者抵达景德镇东收费站。

景德镇东收费站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东大门”。2019年6月9日,景德镇东收费站旧貌换新颜,整体以清代徽派建筑风格设计建成新站,共设有4进7出11个出入口,通行能力较原有老站提高了近3倍。景东收费站距景德镇市皇窑陶瓷文化旅游景区仅2.7千米,与景德镇重要的陶瓷文化创意园区陶溪川、雕塑瓷厂仅9千米,是景德镇地标性的高速门户枢纽。

湘湖镇地处景德镇市东郊,素有“瓷都东大门”之称,是浮梁县的重点乡镇。镇境内拥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重点院校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婺黄(常)、景白公路穿境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浮梁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高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景德镇东收费站与湘湖镇政府共同围绕“大学城、大交通、大集镇、大基地”这一目标,依托区位优势,促进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湘湖镇实现财政总收入为7676.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47元。

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村民们背着竹篓,提着袋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去卖掉换成现钱,场面蔚为壮观。“这几天的茶农们收成都还不错,荷包都鼓起来了!” 36岁的茶老板江坤圣说。

2014年初,在浙江杭州搞装修的他回到家乡,发现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追梦后都不愿再回来,老一辈人守着茶叶地年复一年。“农村需要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只要人勤奋,土里也能刨真金……”在亲朋好友的一片惋惜声中,2015年,江坤圣毅然放弃蒸蒸日上的装修行业,回到家乡创业,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做茶上,创建50多亩茶园农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他跟随父母学习做茶技术,成为大家公认的“做茶达人”。

江坤圣说,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开通以后,农村道路也更加畅通,茶叶的生产运输更加便利,宣传和销售也走上了正轨,有信心将自己的“浮严珍芝”品牌做大做强。如今通过营销优质采品牌,他开的车,从面包车,换上了比亚迪,最近又换上了德国大众车,生意日益兴隆。

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是考古调查新发现的古陶瓷文化村落,因其完整保存了宋代制瓷的生产体系、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最优质瓷石出产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被誉为“瓷都摇篮、山水桃源”和“中国最美丽的窑址”。

下午,记者驱车经宽阔的湘官公路来到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全村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小南河溪流自村头自村尾,交通便利。

进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华告诉记者,进坑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进城务工、种植、养殖为主,村民民风纯朴,百姓安居乐业。到201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0元。

刘文华告诉记者,2004年前,他和他父亲一起在村里做木匠,2004年-2005年期间,他抓住商机,开始为景婺黄(常)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运送建材,做起了筑路的建材生意,淘得了第一桶金。2006年,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刘文华正式开始做一站式建材采购采销,生意越做越火。

刘文华说,“进坑”不是“进入坑里”的意思,是“进入宝藏”的意思。自从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开通之后,这个原本隐藏于大山深处的无名小村庄,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为保护这里珍贵的历史文化,进坑村逐步恢复了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切实保护古陶瓷矿坑,创建村史馆,全面实施了瓷石、麻石古道和瓷石水碓恢复工程,建设了400多米长的原生态石彻围墙,通过史料、实物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宋代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再现当年陶瓷生产风貌。同时,该村还开发了以“进坑村史馆——苍坞宋代窑址——国山下宋代窑址——瓷石古道——瓷石加工水碓——宋代青白瓷艺术特展”为主线的宋代制瓷风情游览路线,吸引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慕名前来参加陶艺沙龙、文化交流、陶瓷考古和陶艺创作。

日前,该村被纳入了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规划建设为“国家陶瓷历史文化公园”。如今走进进坑,随处可见明清古建,瓷石古道在连绵田野之间延伸,古樟树、门楼、民居、古桥凉亭等参差其中,游客们悠闲地漫步在村中小道……

为实现以农带旅、以旅富农,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和补充,该村组织成立了陶文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旅游农业,全村130多户村民加入。

“我们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坚持打好陶瓷文化牌、生态牌、旅游牌,种植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目前,这里已形成油菜120亩、观赏荷花100亩、有机水稻60亩、桑葚40亩、紫薇和月季花40亩、皇菊30亩、郁金香和百合花30亩的种植规模。”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合作社还通过举办“泼泥节”、“荷花节”等特色活动,不断做旺人气、做大名气、做足财气,带富当地群众。

随着乡村游逐渐升温,村民们也先后办起了10多家民宿饭店,举办土特产展示活动。在合作社分到了红利,在乡村旅游上尝到了甜头,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目前,进坑村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家乐、休闲农庄和乡村民宿等,年经营收入增长到5000万元,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休闲农业带动户数135户,占总户数的72.6%,该村真正成为了能给村民带来幸福感的美丽乡村。

刘文华告诉记者,近两年,进坑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来自驾游,有些游客还留下来,成为这里的电商和创客。目前进坑村有10多个创客在村里租房定居创业,成为这里的常驻“村民”。

王博文,易梦寻,河南信阳人,一对小情侣。“进坑村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她的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同时进坑村离市区不远,生活比较方便。” “在北京地铁很拥挤,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觉得这并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当时想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落,找座老房子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从事自己喜欢的自媒体工作。” 王博文说。

据了解,王博文,2017年毕业于江南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海淀国投工作。易梦寻,2017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先后在广东电视台驻北京栏目组、央视中国品牌影响力栏目担任主持人、制片职务。

王博文告诉记者,易梦寻这两天忙着准备瓷都文旅形象大使决赛,还参加江西省旅发大会导游员演练培训。”

王博文、易梦寻来到景德镇进坑村租了一户农院,租金1年1万多元,装修用了20多万元。

易梦寻1995年出生,因为偶然的一次出游,她便爱上了作为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镇之初的景德镇浮梁县。2020年,她辞工作,退房子,别旧友,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让她充满压力的北京,来到了让她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景德镇。十年的租期,她打算定居在这里。为了将老房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自己动手砌墙,和水泥,贴瓷砖,画墙画,用了两个月时间终于将原本破败的旧村房改造成了诗意栖居之处。但是安逸之余,怀揣着陶瓷梦的她总想着得为瓷都做点什么,于是她注册了一个传媒公司和一个自媒体号“梦寻记”。她想结合新媒体优势,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展现景德镇的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爱上景德镇。

如今短视频自媒体号《梦寻记》几个月时间便吸引了全网10几万粉丝,而且在瓷博会时,她与师傅学习拉胚的直播,实时观看量冲到了江西第一名。

记者走进进坑村“一点山舍”民居。民居的女主人是青年雕塑师罗庆美。她告诉记者,“进坑的自然环境,氛围安静,我们和房东相处也很好,周围的创客朋友都相处愉快。而且这个村子相对来说离市区还是挺近的。”

罗庆美女士1995年出生于湖南,2017年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201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雕塑。

罗庆美的丈夫王桂生,1989年出生贵州,江西省工艺美术师,少数民族雕塑美术师,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景德镇雕塑协会会员,2010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雕塑,201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大学毕业时,他以贵州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三个民族元素设计的一套陶瓷雕塑在优秀毕业作品展上拿了一等奖,为他毕业后的创作指引引了方向。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氛围以及老师们的影响,坚定了他毕业后留在景德镇创业的决心,毕业后留在景德镇创立自己雕塑工作室。

“我老公是从贵州山里走出来上大学的,就是因为有了便利的交通,让他来到景德镇喜欢上陶瓷艺术,他的梦想是用陶瓷材料来塑造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宣传贵州。”“高速公路让我们可以自驾来回贵州、湖南和江西。在路上,我们可以随时下车去看风景,没有限制,说走就走。高速也让我们可以自驾去外地的铜厂做作品,拓展更多的材料来丰富我们的艺术作品。”(王健摄影)


  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