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沉在基层,干在前头——记泸溪县武溪镇党委书记邓建军

2020-07-23 阅读数 5666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孟河 向晓玲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向晓玲

“红岩村大面积塌方2处,朱食洞村路基坍塌3处……当时清理土石方、疏通公路,大家忙得晕头转向。”7月21日,泸溪县武溪镇党委书记邓建军来到五里洲村村民曾令南家询问受灾情况时,跟记者谈起了7月8日的强降雨。

6月以来,武溪镇先后出现5次特大暴雨,降雨量最高达158.5毫米。邓建军带领镇里党员干部忙着抢险救灾,开展灾后修复工作。

邓建军参加工作21年,先后辗转5个乡镇,沉在基层、干在前头,为改变贫困乡村面貌用心坚守、默默付出。

“故土难离”也要搬

“邓书记经常到村里来,我们有什么困难都会跟他讲,我们都信他!”武溪镇大溪村村民王达林说。

从乡镇计生专干到副乡长、镇长、镇党委书记,邓建军一直在乡镇工作,跟当地农民感情很深。对他们的困难,他感同身受,总是尽力帮他们解决。他说:“我生在农村,看到乡亲们信任的目光,我浑身都是劲。”

武溪镇大溪村曾是全镇贫困程度最深的村。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2016年撤乡并镇后,作为武溪镇党委“一把手”,邓建军主动联点大溪村。

大溪村共有18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占80%。不到半年,邓建军挨家挨户走了一遍,对村民情况如数家珍。为加快脱贫,决定对村里自然条件很差的天星寨实施整寨易地搬迁。但寨里70多岁的周安清夫妇以“故土难离”为由,不肯搬迁。

怎么办?邓建军三天两头往村里跑,上门和两位老人谈心。周安清夫妇深受感动,终于道出不愿搬迁的真实原因。原来,他们还有个失联17年的儿子,担心搬迁后儿子回来找不到家。邓建军立即在全镇展开寻亲。公安干警网上查,镇村干部与群众合力找。2年苦苦寻找,2018年6月,终于帮周安清找到了在外务工的儿子。

“17年,天天等着儿子回家,终于等到了!”邓建军把好消息告诉周安清夫妇时,两位老人感激不已。2018年9月,失联的儿子回到家。不久,一家三口搬进了新家。

后来,在邓建军帮助下,周安清的儿子在安置区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月薪3500多元。儿子有了工作,二老有了依靠,一家人脱贫摘帽。

目前,武溪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49户1668人,危房新建及维修394户1630人。

靠山吃山种葡萄

武溪镇黑塘村山高坡长、土地贫瘠,2016年有贫困村民190户702人。

“靠山就要吃山,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方山水就能养活一方人。”邓建军对村干部说。

黑塘村狮子山凭河临风,岗丘连绵,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葡萄。邓建军请来专家制订规划,与村支两委以及种植大户杨新勇、杨辉等人商议,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发动村民种葡萄。

为帮助黑塘村发展葡萄产业,邓建军劳碌奔波,跑部门、走村寨,还联系省科协专家前来指导技术。

“再等一阵,葡萄就可以吃了。”在依山傍水的黑塘村狮子山,看着漫山遍野、果实满枝的葡萄,村里种植大户杨新勇高兴地说。

“多亏了邓书记,帮我们村发展葡萄产业,现在我们村葡萄年收入有2700万元。”杨新勇介绍,目前,黑塘村种植葡萄6500余亩,有4500余亩已挂果。还建成了集采摘、餐饮、观光、精品民宿于一体的四季生态休闲观光精品园,狮子山葡萄沟被评为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带动村里156户贫困户656人脱了贫。

“百姓开心,我心里更甜。”邓建军说,今年7月下旬,将在狮子山举办葡萄节,邀请网红直播带货。

在邓建军担任镇党委书记后,武溪镇7个贫困村先后脱贫出列,1693户贫困户6497人实现脱贫,全镇贫困发生率从11%降至0.24%。

巩固成果不松懈

“邓书记始终冲在最前面。”在泸溪县和怀化沅陵县交界处疫情防控卡点,曾和邓建军一起执勤的武溪镇干部周围说,疫情防控期间,邓建军穿梭在路口健康监测点、大街小巷执勤点和渡口码头等处,现场处理解决问题。

农历正月初一,邓建军参加完县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当即召开镇党政班子成员会,明确从初二开始取消休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疫情防控,守护一方平安,巩固脱贫成果。

为有效防控疫情,邓建军第一时间制定了工作方案,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发送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疫知识,消除群众恐慌,并切实保障物资供应,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按邓书记说的做,准没错!”今年2月,复工复产陆续开始,武溪镇在加强农药、化肥、种子等春耕物资储备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防疫与生产,全镇生产、生活很快恢复正常。

今年6月以来,武溪镇又连遭暴雨袭击。邓建军组织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灾后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记者到武溪镇采访时,他正在各村挨家挨户察看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决不能让老百姓因灾致贫返贫。”邓建军坚定地说。


  脱贫攻坚 基层 邓建军 华声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