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复兴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跌入历史的低谷。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最大、伤痛最深,将中华民族一步步推向亡国灭种的境地。
吞并中国,将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是近代以来日本的既定战略。为达此目的,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穷兵黩武,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74年,日本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又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强行并入日本版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吞并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南部和京津一带等地区驻军的侵略权益,为扩大侵华战争构筑了前沿阵地。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自“九一八事变”起,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政治上炮制伪“满洲国”肢解中国,培植汪精卫等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对中国东北及其他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军事上实施法西斯暴行,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实行“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惨案,肆意残杀中国人民;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战略物资;文化上蓄意摧残中国民族文化,在占领区实施奴化教育,培养效忠天皇的“顺民”。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爱国官兵、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先后燃起了民族自卫战争的烽火,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兴起。与此同时,关内的一部分爱国军民对日本的侵略同样进行了英勇抗击,进行了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这些抗日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野心和嚣张气焰。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对日本的侵略展开全面阻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节节抗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辟出广阔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经过一年多的连续奋战,中国军民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其陷入了长期战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经过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从而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并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将长期给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危害和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彻底逐出中国,并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的复兴由此迎来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使爱国主义更加深入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使中华民族复兴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一系列抗争。这些抗争构成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历史进程,构成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拯救危亡的使命感空前高涨,抗击侵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意志。在抗日战争洪流的巨大震撼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亿万中华儿女会聚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己任,高举抗战、团结、进步的大旗,逐步成为领导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爱国主义得到进一步升华,它突出表现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这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中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民族团结如此广泛。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此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一切伟大斗争中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中国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面前,使其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非被烧死不可。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大促进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为民族前途和命运抗争的意识,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中国在世界上只是一个饱受列强欺压、凌辱的对象,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由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而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造成了严重破坏。法西斯成为当时国际上最邪恶、最凶残、最反动的势力,反法西斯战争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反侵略战争,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无畏的先行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挫败了日本“北进”侵苏的战略,迟滞了其“南进”太平洋的步伐,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相互勾结、瓜分全球的图谋,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战略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为世界人民树立了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遭侵略、受奴役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展和胜利而得到显著提高。
1942年元旦,中国与美英苏三国领衔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表明了同盟国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决心,也表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成员。战争后期,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为巩固战争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还以反法西斯战争四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筹划创建联合国的工作,并与美英苏三国共同发起旨在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随着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的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上受压迫、被欺凌的历史,废除了国际上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宣告崩溃,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家尊严,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从此,中国开始以能够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身份重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开始以能够掌握自身前途命运的坚毅形象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国际社会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再也不能轻视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