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林场游人络绎不绝

2013-03-19 阅读数 83902

2011年4月28日中午,记者驱车到施甸县“善洲林场”采访。细雨绵绵,前来林场参观和学习的人仍然很多。从姚关镇至林场的路上,记者每隔七八分钟就能遇到从林场返回的各种车辆。司机师傅感叹道:“这个春天,善洲林场人气真旺!”

车行至善洲林场旧场部,200多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停满了车辆。在不久前刚建起的杨善洲临时纪念碑前,义务解说员正领着前来学习杨善洲精神的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在纪念碑的围栏外,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客人手持鲜花或花篮,依次排队向杨善洲纪念碑敬献鲜花;杨善洲生平事迹展室里,人头攒动……

“杨善洲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勤劳务实、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通过实地看了杨善洲生前住了9年的窝棚,参观了他的生平事迹展览,心里受到强烈的震撼。”来自昆明的王先生打算下次带孩子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自从杨善洲老书记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林场一下子沸腾了。”上午刚送走了三批客人的林场副场长周波介绍:“从去年11月以来,林场职工除了搞好日常工作外,接待前来向老书记学习的干部群众成了一项重要的新任务。”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大家通过敬献鲜花、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杨善洲生平事迹展、种植纪念树等不同方式缅怀杨善洲同志,感悟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山风轻轻吹过,记者与大学生村官、林场义务解说员杨迎春边走边聊。小杨介绍,从去年11月底以来,她与其他3名大学生村官被县里抽调到林场,担任杨善洲先进事迹义务解说员。4个多月以来,她一个人就累计接待了近7000人次。周波接过话头说:“最多时一天要接待50多批客人,1000多人次,这4名义务解说员经常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据统计,截至4月中旬,善洲林场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6万多人次。

围绕建设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去年11月以来,施甸县成立了善洲林场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从今年起,县里将连续3年安排200万元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目前,西南林业大学已在“善洲林场”建立教学科研基地;林火监测指挥系统、森林火灾扑救体系、林场防火通道、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中幼林抚育建设等5个建设项目建议书已报有关部门。林场牌坊工程已于3月中旬开工建设,将于今年6月底竣工。不久前,施甸县还决定每年由财政出资200万元,为善洲林场组建4支65人组成的专业扑火队,确保善洲林场的防火安全。

  杨善洲 杨善洲事迹 云南日报

相关推荐

  • 信仰铸就公仆本色1956年,在党的八大召开之际,一位诗人写下了这样的感触:“不要忘山乡水村的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缝缝补补的姐妹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深思。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把它像石碑一样刻在心里!人民,这就是共产党员的上帝,所有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样神奇!”诗人能用美丽语言诠释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是因为有更多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提供了动人的素材。
  • 杨善洲(资料图)党员干部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给出了响亮回答,为当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