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构改革 建设新型政府

2013-03-12 阅读数 98249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亮相,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拉开帷幕。这项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后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广泛民主,历经运筹帷幄,志在决胜千里,机构改革必将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场新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已经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六轮改革不断探索行政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合理关系,不断发掘政府职能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有效动能,不断完善部门整合与职能转变之间的有机统一。30多年来,中国社会从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从速度型发展社会转变为质量型发展社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构架和职能体系逐渐形成,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由改革引领,也伴随着改革的复杂与艰辛。

社会新形势是改革的背景,问题就是改革的重点,突破的是旧体制的阻滞,获得的是新体制的生长点。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都着眼于国家社会发展最紧要、民生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领域,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方案依然坚持了按需改革、实事求是、实践至上的原则,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的改革方向。

解读这份方案,从部门调整上:实行铁路政企分开,进一步促进铁路交通运输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的平稳快速发展;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从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落实安全监管,解决当前民生最突出的问题;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顺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从体制上保障文化强国建设;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能源发展谋划,在国际国内能源新格局当中积极履职。以“大部门体制”为主的机构改革,在重塑政府权力结构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这份方案的深层次价值,在于从职能转变上进一步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在体制机制上着重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资质认定、项目收费、工商登记以及社会组织管理等入手,简政放权,在最大限度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规律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同时,通过对市场准入的调整,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在活力与秩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主的职能转变,在划归政府权力范围上,具有更大的力度。

以机构为载体、以职能为依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看,有规律共性,无固定模式。机构改革不应是简单的拆减或合并,也不应唯“大部门体制”是瞻。部门设置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结合是基础,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与制约是前提。在部门权限调整和扩充的同时,如何防止改革可能产生的权力膨胀,一系列触及利益的棘手问题考验着机构的运行。这轮机构改革涉及的政府职能转变,既考虑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总体状况,更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长远角度进行认识,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互动的层面进行探索设计。当然,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化、问责制度的推进获得了进一步强调,法律机制、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在其中也尤为突出。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事关重大,要把握时机、积极探索,也要掌握节奏、审慎稳妥。期待通过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而归根结底,是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新型政府,进一步释放出强劲的改革红利。

  机构改革 十八大 改革 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