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带出产业新结构

2013-02-20 阅读数 272060

2012年,我国“营改增”试点减税超过400亿元,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营改增”带出产业新结构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营改增”试点启动以来,试点地区已扩大到12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截至目前,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超过100万户,12个试点地为企业直接减税超过400亿元,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平均达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

日前举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座谈会上传出消息,“营改增”试点将适时扩大改革范围,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2012年度‘营改增’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日前召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座谈会上表示,从试点各地情况看,“营改增”已取得明显成效。

税制环境有效改善

据有关试点地区财税部门负责人介绍,“营改增”以后,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转变,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税制环境。

一是促进了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有效激发制造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业对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也反过来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是跨区域、跨行业抵扣链条的形成,强化了区域内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区域合作不断加深。如,试点以来,江苏、上海、浙江3省(市)合计接受安徽“营改增”专用发票3.3万份、税额2.7亿元,占到安徽开具给外省总份数的50%以上,进一步密切了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

三是促进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接。“营改增”对试点企业提供的交通运输、研发和设计服务实行零税率,实现了与国际通行税制的接轨,提高了服务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增强了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去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上海仍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多家,投资性公司25家,研发中心17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5%。

企业减负提升管理

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从12省(市)的纳税申报情况看,“营改增”试点实现了总体减负。据统计,去年共减税426.3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减税237.2亿元。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平均达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此外,增税面不断下降。以上海为例,去年全年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增税面逐月下降,并于7月实现了全行业减税。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无疑为广大试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下了一场“及时雨”。

“营改增”后,企业上下游之间形成了完整的环环相扣链条,企业管理工作做得越好,能够抵扣的税额就越多,还能给下游企业增加抵扣额,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普遍增强。为更好地适应税制变化,企业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变,如交通运输车辆挂靠经营、制造业中的研发与运输服务等,纷纷寻求专业化协作。此外,很多企业主动从商业链构建、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了企业治理机制,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由于设备采购抵扣增加,企业加速资产更新,鼓励科技创新,有力促进了试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

服务业迎多重利好

“营改增”试点给服务业带来了解决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扩大业务领域、提升议价能力四重利好,大大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服务业集聚。统计显示,试点以来服务业企业户数增加较快。如湖北省试点一个月新增试点纳税人3952户,增加最多的是文化创意服务业,占新增户数的29.8%。

“营改增”直接受益的是服务业,但对制造业也产生了重要的“溢出效益”,推动着企业将一些服务外包出去,促进自身业务的主辅分离,专注于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服务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2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其中第二产业增长3.1%,而第三产业增长达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营改增 营改增试点 减税 经济日报

相关推荐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已运行一年有余,改革效果如何?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劳务税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试点运行平稳,预期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13年6月,在已纳入试点的134万户纳税人中,超过95%的纳税人税负实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减税幅度近30%,试点以来的减税总规模已超过900亿元。
  • 8月1日起,被称为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正式推向全国,并将广播影视服务等纳入现代服务业范围。这标志着“营改增”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实现了地区、行业“双扩围”,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营改增”改革试点自去年1月1日上海率先试点以来,到去年底快速扩至12个省市试点,再到现在推向全国,这一改革进程之快超出许多人预期。
  • 从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全面铺开“营改增”试点,此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将释放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 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再度扩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将由现行12省市扩至全国。“营改增”的进一步提速,充分体现决策层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的政策框架,适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实施“营改增”,是推进制造业升级、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能够促进工业领域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真正转变为“哑铃型”,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 8月l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扩至全国范围,至此,“营改增”的“三步走”战略已经成功迈出第二步,进入全速推进阶段。李克强总理曾如此评价: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可以预见,“营改增”将加速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行业受益。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召开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财税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认识和行动,做好2013年扩大营改增试点工作。
  • 4月1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共同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营改增”试点情况与成效,解读扩大“营改增”试点的路径与方案,描绘未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 营改增引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深度试水。营改增率先在上海启动改革试点,之后采取“雁阵”扩围方式,陆续有12个省市纳入改革试点。经过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省市新旧税制均已成功实现转换。这标志着,营改增已经试水成功,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朝着下一个目标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