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互联网站不是“李鬼”的舞台

2012-06-22 阅读数 171962

“李鬼”又出新花样了。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现实、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资源,他们开始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互联网站。

据报道,近日,“中国预防腐败网”、“中国预防腐败调查研究中心”等47家招摇撞骗,打着“维权”、“反腐”等旗号进行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网站被依法关闭。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89家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网站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关闭。

作奸犯科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自然是大快人心。然而,“李鬼”如韭菜般的强大生命力也给予我们深刻的警示:互联网站何以让“李鬼们”获得了生存的土壤?人们为何会中了李鬼们”的圈套?我们怎样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依法查处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李鬼”扼杀于萌芽状态。网站不是谁想建就能建、想建成什么样就建成什么的,是有一套严格的准入机制的,要经过许可、认证、登记、备案等一系列手续。但层层把关下还能让一些“李鬼”成为“漏网之鱼”,说明现行的有关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或者在执法层面上是存在漏洞的。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发展新情况的跟踪、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不让“李鬼”有“出生”的机会,更遑论存活空间。

“李鬼”是精于算计的,他们善于抓住现实的弊端、抓住人们的弱点。那些假冒国家机关或公益组织名义,以“反腐”、“维权”、“监督”为名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网站,就是利用了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的心态,给自己画就了一张具有强大魅惑力的“画皮”,掩饰起丑陋的真面目,打着“正义”的幌子谋取不义之财。而那些以刊载负面新闻要挟,向有关单位索取所谓“赞助费”、“广告费”或“会员费”的网站,或以承包记者站、培训会员或记者为名,以数千至数万元不等价格叫卖假记者站牌和假记者证的网站,则是利用了某些人“破财消灾”、贪小便宜等心理,如果这些受害者能及时报案,“李鬼”的如意算盘必然落空。

事实上,网络“李鬼”的手段并不高明,大多是“扯虎皮做大旗”;但“李鬼”频出的严重性、破坏性却不容小觑。他们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混淆公众视听,侵犯他人权益,扰乱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网站如果因为“李鬼”的搅扰失去了公信力,互联网的发展必会受到冲击。

互联网站不是“李鬼”的舞台,不能任由他们“上窜下跳”;但“打鬼”不是某个部门、机构或个人的事,与互联网站的每一个参与者息息相关。为了维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还互联网一个干净的发展空间,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切实行动起来,合力铲除“李鬼”滋生、泛滥的土壤。

  违规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