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抗洪的启示

2010-07-06 阅读数 193384

近段时间,洪涝灾害突袭浙、闽、赣、湘等多个省份。在家园被淹没、群众受威胁的危难时刻,党政军民齐动员,同心协力保家园,奏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英雄壮歌。在这场共同托起生命方舟的战役中,湘江抗洪格外耀眼——特大洪水掠过,湘江流域内未溃决一库一坝,未发生群死群伤。日前飞赴湖南考察防汛抗洪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对此大为肯定与赞许,网民称赞说这是湖南“强盛组合”交出的完美答卷。

过去的一个月,湖南省连续多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局部暴雨强度达300年一遇。湘江干流中下游出现自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其中长沙站的洪峰水位,为历史第三大洪水。强降雨间隔时间短,洪峰叠加特征明显,美丽的三湘大地面临巨大威胁。然而特大洪水掠过,湘江流域内未溃决一库一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解剖这个成功的样本,对于我们成功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不无借鉴意义。

在笔者看来,湘江抗洪的全面胜利,首先是超前防范的结果。众多洪灾事实告诉我们,不少洪水过后发生的灾难,很多情况是防汛抗灾的准备不足。譬如说,有的地方防汛抢险物质达不到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有的地方老险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整治,又出现了新的垮坝崩岸险情。湖南对湘江洪灾显然有着超前的防备。记得早在去年7月,时任湖南省长周强在洞庭湖区主持召开防汛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无论出现任何情况,都要有应对之策,都要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正是因为湖南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一批水利设施得以修缮加固、抗洪标准明显提高,为湖南成功抗御特大洪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湘江抗洪的全面胜利,更是科学应对的结果。多年来,众多洪灾事实告诉我们,抗洪救灾,拼的不光是勇气和人工,更是科学的方法和组织。在应对湘江罕见洪水中,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和代省长徐守盛两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科学抗洪,他们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科学分析数据,科学制定预案,科学调度力量,科学组织抗灾。我们看到,“鼠标一点掌握水情,抗洪‘实力’取代‘体力’”。在湘江流域各处抢险排险现场,大量工程机械取代以往的肩挑人扛,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成为掌控水情汛情的主角,抗洪抢险从“拼体力”走向“凭技术”和“靠装备”。事实证明,因为注重科学、讲求方法,这次抗洪抢险,湖南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更好的抗洪战果。

湘江抗洪的全面胜利,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的结果。对于湖南洪灾,周强强调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不跨一堤一垸,要确保生命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徐守盛表示要把防汛抗洪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怀着对人民的爱和责任,“强盛组合”奋斗在抗洪的第一线,哪里最危险、最关键,哪里就有周强和徐守盛的身影,就见两人的靠前指挥。正是在“强盛组合”亲身行动的促动下,湘江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全省50多万名党员组成了5200多支党员抗洪救灾先锋队,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战斗之中。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成大我,用生命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承诺。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今后,一些河流将再会遇到洪峰,一些堤防将面临严峻考验。但只要我们以人为本,众志成城,大力协同,科学应对,我们一定能够应对再多再大的灾难。风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生命将更加幸福地绽放。

  抗洪 湖南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