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梓蓉
四月的岭南,春潮涌动。4月28日至30日,中国妇女报刊协会成员一行走进东莞、中山和珠海,开展“中国女性传媒社长(总编辑)走进大湾区”调研采访活动。
在碧波荡漾的伶仃洋上,堪称人类工程史上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如一座巨龙立于波涛,以大湾区最耀眼的脉动之一,连接起香港、珠海与澳门。而在这场宏大的区域协同发展乐章中,广大女性在大湾区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彩。
“你身上至少有两个优点”
在东莞东城街道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的“舒心驿站”,一个眼神中带着几分迷茫与沮丧的孩子,在一道“你有什么优点”的问题上卡住了。社工见“填答”行不通就换成“涂色”,几种方法试下来都无法触动他心中那扇紧闭的门。
就在孩子低垂着头准备离开的那一刻,一位社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眼里,你至少有两个非常宝贵的优点。第一,你很守时,准时来到了这里,这体现了你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态度;第二,你是今天唯一主动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的人,这展示了你的勇气和礼貌。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那一刻,孩子的眼底泛起涟漪,那是被认可与理解的温暖在流淌。那份被看见、被听见的释然,已经在他的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在“舒心驿站”,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2021年,东莞市东城街道妇联积极响应“三家”建设号召,指导建设了东城街道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妇联系统社工4名,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家庭服务综合实体。
通过整合“妇女之家”、七彩阳光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舒心驿站、白玉兰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平台资源,形成“社工+妇工+义工+社会力量”的协同服务机制,实现了女性、家庭问题的高效解决。服务领域全面覆盖妇女、儿童、家庭三大主体,涵盖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六大服务板块,为东城街道的妇女儿童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其中,七彩阳光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深化家庭教育工作,通过拓展服务阵地、组建讲师团、提升指导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家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舒心驿站则作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阵地,为辖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等心理健康服务,有效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
东城街道妇联还创新推出了“智惠妇儿”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妇联工作的关键数据指标进行数字化管理,形成了数实融合的妇联工作新模式,成为聚合“她”力量、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重要平台。
一沙一石创美古村庭院
2019年起,珠海市妇联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论述指导下,创新推出“创美庭院”项目,旨在通过庭院改造激活乡村“细胞”,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项目围绕“庭院美、妇女美、家风美、乡风美”目标,打造水乡、田园、古村、海岛四大主题示范区。
踏入珠海高新区会同古村,青石板路蜿蜒于斑驳的灰墙黛瓦间,古榕垂须轻拂着“莫氏大宗祠”这座百年祠堂的飞檐。穿过宁静古朴的街道,再转过热闹的巾帼集市,一阵若有若无的琴音如溪流般漫过耳畔,一座挂着“莱雅琴院”木匾的美丽庭院呈现眼前,竹影婆娑,静候来客,这里是邓智英用七年光阴编织的“疗愈乌托邦”,邓智英不仅是一位音乐疗愈师,更是会同社区的巾帼志愿者。改造后的古村深深吸引了她和先生,于是决定落户会同。
推开莱雅琴院的木板门,时光仿佛被调慢了流速。曲折的鹅卵石小径串联起十余丛凤尾竹,石雕茶台上茶烟袅袅,与屋檐悬挂的莱雅琴风铃共谱视觉韵律。
这座由珠海市妇联“创美庭院”项目改造的庭院,既保留了会同村“三街八巷”的岭南肌理,又以“竹影琴声”的现代语言重构了传统院落的精神内核。邓智英常说:“古村的心跳藏在砖缝里,而莱雅琴的共鸣能让心跳重新变得鲜活。”她积极举办各类音乐与心理健康活动,这座占地仅200平方米的小院,已为超800人次建立“音乐疗愈档案”。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社区,前身为拥有300年历史的会同古村。作为岭南建筑与近代华侨文化的活态标本,具有“三街八巷”格局、中西合璧的碉楼祠堂群及深厚的侨乡历史底蕴,是珠海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莫氏家族后人、会同社区妇联副主席莫嘉欣,既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创美庭院”建设的亲历者。从最初经营传统糕点作坊,到投身妇联参与乡村改造,她见证着古村肌理的重生。“这些看似浑然天成的老屋庭院,实则是‘绣花功夫’的结晶”。
修缮老屋绝非易事,是一砖一瓦、一沙一石经过无数次精心改造而成的。为此,妇联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沟通。莫嘉欣和妇联的姐妹们,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和担忧。通过举办讲座、展示改造前后的对比效果、分享其他地区成功改造的经验以及“大学生为创美庭院代言”等方式,逐步引导村民们认识到古村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改造后可能为家乡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在妇联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古村改造中来。莫嘉欣感慨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妇联不仅是组织者、推动者,更是倾听者、服务者。我们用心去感受村民们的需求和期望,用行动去践行承诺和使命。看着如今焕然一新的古村,我们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家门口的“教育加油站”
在永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的“同悦学堂”,书架上摆着一本《妈妈买绿豆》的绘本,微卷的书页和轻微磨损的封面,无声地诉说着它的受欢迎程度。在这里,书架并非呆板地排列在墙边,而是巧妙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道如拱桥般优雅的曲线,又似散布在书海中的岛屿,引领着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宝藏。书架的高度经过精心设计,既方便孩子们自由取阅,又保证了空间的通透与安全。
书架之间是宽敞的阅读区域,铺满了柔软的地毯和色彩斑斓的坐垫。孩子们可以随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每当周末或傍晚时分,家长们带着孩子围坐在柔软的地垫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绘本。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一字一句地读着绘本上的故事;有的家庭则选择角色扮演,将绘本中的情节生动地演绎出来。每一次亲子共读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家长和孩子在故事世界里增进理解,加深情感。
2021年,永宁社区在永宁文化活动中心四楼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爱与梦想的起点。服务站配备了一支由7名工作人员(专职2名,兼职5名)组成的专业团队,此外,还培育了一支近百人的家教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来自社区,服务社区,用爱与责任为家庭教育贡献力量。
服务站里,家长学校、0-3岁早期教育感统室、多功能室、图书馆、绘本馆、亲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艺术培训室、厨艺学习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实施好常规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永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还不断创新,培育了一系列个性化品牌项目。
如“爸妈YOU学堂”优生优育项目,为新手父母提供全方位的育儿指导;“亲亲宝贝”亲子早教项目,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悦学堂”亲子阅读项目,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未成年人普法“雏雁法堡”计划,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提升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家文化·家发展”系列宣传活动,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2024年,永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累计开展家教家风活动142场,服务人数达到1.6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走进了社区“家门口”,更走进了居民心坎里,有效发挥了家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家长们在这里找到了育儿的真谛,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整个社区也因为这份爱与智慧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潮起大湾区,风正好扬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勾勒出妇联组织与湾区妇女儿童同频共振的时代画卷。她们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在产业升级、基层治理、文化传承中开辟“她赛道”。当“半边天”的力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大湾区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发展之花!
来源:《中国妇女》杂志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