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省份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2025-11-12 阅读数 13959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的生育保障体系,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截至10月底,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各地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大力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同时,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江西、海南等地正在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生育津贴是一种生育保险待遇,也叫“产假工资”。近年来,各地探索由“单位代发”转为“直付个人”,让参保女职工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生育津贴。国家医保局统计,随着江苏、辽宁11月1日开始实行生育津贴“直付个人”,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

在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正在向“准妈妈”陈莹洁宣讲产后及时申领生育津贴的政策。在过去,她需要休完产假后,自己准备结婚证、准生证等材料申报给单位,审核通过以后再由单位代发生育津贴。这一次生育津贴“直付个人”的发放政策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湘潭市民 陈莹洁:填一张表就可以坐等打款了。

自今年1月起,湘潭市实行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将原本需在产假结束后才能启动的申领流程,提前到分娩完成后即可办理领取,办理时长也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湘潭全市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直发个人服务。

湘潭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特殊人群保障科科长 肖轶书: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女职工个人,不仅有效地缓解了育儿的经济压力,并且从源头杜绝了用人单位违规截留或者拖延发放生育津贴的可能性。

生育津贴也叫“产假工资”,这笔钱既不是男方单位出,也不是女方单位出,而是由生育保险出。生育女职工在分娩和产假期间不能正常参加劳动,收入难以保障,如果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又将加重用工成本甚至影响女性就业,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带薪产假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截至今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精简生育保险的经办流程,享受待遇不再需要提供准生证、结婚证等附加材料。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除了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近日,一位广东网友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介绍,自己住院分娩个人只花了3.7元,引发大家关注。这位网友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过生育保险报销后,自己花费不到100元,其中,有881人花了不到10元,甚至还有67人一分钱都没花。当然,如果参保人入住特需病房,或使用一些不在生育保险目录内的药品耗材等,其费用就不能使用生育保险进行报销了。

吉林长春居民沈云刚刚迎来一对双胞胎,她原本做好了高额开支的准备,特别是宝宝入住保温箱的费用,曾让她心里打鼓。然而,新生儿医保实时报销政策,让她轻松了许多。

新生儿母亲:现在我觉得我生宝宝好像还是赚钱的,报销一部分,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新生儿父亲:她指的是有生育津贴,再加上国家育儿补贴,里外核算下来自己还能剩一点。

在吉林,今年11月1日起,灵活就业医保人员也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主任 赵艳晖: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同步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

医育结合

个性化照护伴幼儿健康成长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医育结合”服务。下面我们就到四川、辽宁等地去看一看,“医育结合”会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作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四川省眉山市目前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在眉山市第一托育园,医护人员正在为孩子们做健康体检、发育筛查。这家托育园由眉山市妇幼保健院举办,共有140个托位,园内设置了儿童保健科门诊,将婴幼儿保健与托育服务相结合,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 陈杰:我们对孩子在0到3岁托育期间,在托育园的生长发育,包括他的喂养,一系列的生活的和生长发育的需求做全面的照顾。同时,孩子在托育园期间,如果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医疗机构也有绿色通道。


在辽宁沈阳这家托育中心,10多名1—3岁的宝宝正在早教老师带领下做感统游戏。不满两岁的轩轩是托小班的“进步之星”。去年7月入托时,他还是个见到陌生人就躲到老师身后的“害羞宝宝”,如今他不仅能主动向小伙伴挥手打招呼,还会主动分享玩具。


张世轩的妈妈 李铭:我家宝宝变化太大了,他们早教有感统课、音乐课,感统课就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力,音乐课就是锻炼他的表达欲,现在晚上回家经常给我们表演节目。

在托育中心一楼推拿室,记者看到推拿师正用摩腹手法为7个月大的宝宝进行腹部抚触。她入托时每周仅排便一次,经过两周的推拿,配合饮食调整,现在已基本恢复正常。

托育中心推拿师 王红:我们将望闻问切融入日常照护,通过面诊和舌诊等来定制调理方案。我们还会教家长简单的推拿手法,让中医养护从机构延伸到家庭。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