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援3000公里!新疆戈壁女足穿湖南装备夺冠

2025-10-01 阅读数 40719

湘江北去,荡开万里碧浪;

巾帼东望,擎起一寸丹心。

当十月的秋风把湘江的稻浪吹成锦绣,

湘妹子正以芙蓉为佩、以家国为鞍,

把“小家”的温柔揉进“大国”的铿锵——

天山脚下,

她让足球飞过雪线,

把“女性自强”写进边疆蓝天;

湘西庭间,

她用槌音敲散偏见,

把“民族团结”写进绿水青山;

戈壁教室,

她把家乡的月光揉进粉笔,

让“文化润疆”生根发芽;

长沙巷口,

她推着轮椅与朝阳并肩,

把“慈善中国”化作日常善行;

湘江烟火,

她把镜头对焦外婆的皱纹,

让“乡愁”与“国潮”同框刷屏……


10月1日至8日长假期间,

今日女报/凤网、湘妹子全媒体

特别推出“巾帼心 家国情”国庆专题报道,

共读湖湘女儿把巾帼初心

融入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


巾帼心 家国情①

从被劝“别踢球”到捧回奖杯,

一群小学女生用足球改变命运

当“湘超”“苏超”引爆国庆绿茵游,全国景区再迎“人从众”。

10月1日,距离长沙3000余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正用另一种热度吸引全网关注——鲁克沁镇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的女孩们奔跑在绿茵场地集训。而不久前,她们刚夺得2025年自治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联赛(小学组)女子组季军。

这支女子足球队与湖南的缘分颇深。

2024年,这些戈壁深处的女孩们终于告别黄沙土场,迎来标准草坪。她们在短短1年时间里实现逆袭,在一次次比赛中拿下好成绩,为新中国华诞献上了最铿锵的青春贺礼。而这些蜕变,得益于湖南省妇联的一次公益援助。


沙海初鸣

在荒漠中播种足球梦想

2012年9月,“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鲁克沁镇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悄然成立。

关于这支球队,教练玉山·艾比布力的回忆有很多。起初成立女队,是因为校园男足比赛时,女生也想加入训练,索性学校支持这些女孩成立一支女足队。

“女孩子踢什么球?好好读书就行了!”“踢球能有什么出息?”当年,鄯善县并没有女子足球队。学校要成立女足队,家长的质疑声最大。

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玉山·艾比布力只能登门走访,用诚意说服大家。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三次。慢慢地,一些家长观点开始改变。学生麦孜亚的母亲,最初坚决反对,后来看到女儿在球场上的笑容,以及学习成绩的不断上升,终于点头同意,慢慢更是成了球队的忠实支持者。

队员的招募也多靠“挖掘”。体育课上,教练观察学生的身体条件,主动邀请有潜力的女孩加入。最初的十几个孩子只有三个女生主动报名,大部分女生是“挖”来的。她们中,有人梦想“进国家女足”,有人只是想“从小镇走出去”。

足球训练,对女孩们是巨大的考验。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夏季气温常常超过了40摄氏度。“下午实在太热了,地面温度能烤熟鸡蛋,我们只能晚上训练3个小时。”玉山·艾比布力描述着训练的艰辛。

△ 孩子们在训练。

最特别的是沙漠训练——每年4月,女孩们会到沙漠边缘进行拉练。尽管在松软的沙地上奔跑格外费力,却能很好地锻炼耐力和爆发力。

“第一次在沙漠里训练,跑完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队员阿依努尔回忆道,“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自己变得更强壮了。”

在玉山·艾比布力看来,足球与学业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于是,他为队员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标准:“我们给每个学生设定了月考分数线,达不到要求就要暂停训练。”这支球队坚信,没有文化底蕴的运动员走不远。


千里援助

湖南爱心滋润沙漠玫瑰

女孩们在沙漠边缘的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却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最让人心疼的是看到孩子们穿着五花八门的服装训练,有的甚至连一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玉山·艾比布力道出了基层女足的发展困境。训练装备严重匮乏,常常需要五六个队员共用一个足球;场地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更因经费短缺,队员们屡屡错过外出参赛和交流培训的机会。

而这些困难并非个例。近年来,虽然女子足球运动在新疆中小学蓬勃发展,成为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但基层球队普遍面临着专业师资不足、训练装备短缺、足球场地年久失修、外出参赛经费缺乏等共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 孩子们正在比赛。

面对这些挑战,全国妇联要求各援疆省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主动对接受援地需求。湖南省妇联积极响应,将支持女子足球队建设纳入2024年对口援疆工作计划。

2024年8月,湖南省妇联拨付5万元援疆专项经费,用于鄯善县青少年女子足球队建设,并联合爱心企业捐赠220套参赛服装,分发给鄯善县4个学校女子足球队。鲁克沁镇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就是受益的5支球队之一。

这场及时雨让鲁克沁镇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的训练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专业参赛服装让队员们第一次拥有了统一的队服,专项训练经费则为球队参加各类比赛提供了坚实保障。训练场上,姑娘们穿着崭新的足球鞋,在专业器材的辅助下进行系统性训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 比赛的间隙,教练正在跟孩子们交流。

“现在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足球,还有标志盘、敏捷梯、弹力带等专业训练器材,训练效率大幅提升了。”玉山·艾比布力感慨地说。

这份爱心,延续开来。今年,湖南省妇联已先后四次向新疆输送爱心物资:从价值10.8万元的关爱女性健康用品,到156万元的医疗物资;从20多万元的儿童益智健康类物资,到近期送达的82.44万元营养品——每一批物资都承载着湖南人民对新疆妇女儿童的深情厚谊。

△捐赠仪式现场。


梦想绽放

从戈壁滩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这份跨越山河的深情,很快便在赛场上结出了硕果。正是在湖南省妇联的持续援助与鼓舞下,这支来自乡镇学校的女子足球队在2025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在自治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联赛(小学组)女子组比赛中,她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季军。

面对其他地市精心选拔的精英队伍,这群乡镇姑娘用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我们根据对手的特点,灵活运用4-4-2防守阵型和4-3-3进攻阵型,对方进攻强,我们就加强防守;对方后卫慢,我们就打速度反击。”玉山·艾比布力的语气中满是自豪,“最重要的是姑娘们之间的默契配合”。

2024年至今,女孩们取得了一次次优异成绩——“石榴花·追梦女孩”2024年自治区青少年女子足球邀请赛第四名、第三届“火洲贺岁杯”全疆青少年足球邀请赛2011-2013年龄段女子组季军……

△ 孩子们捧回不少的奖杯。

玉山·艾比布力介绍,目前学校足球队共有160余人,其中女队员50余人。球队通过努力,一步步登上更高级别舞台,先后拿过县级、市级以及自治区级的冠军,多次前往全国各地参赛,成绩突出。

更让人欣慰的是,球队成立以来,已有12名队员凭借出色的足球技能被输送到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新疆参加各类比赛。

足球给这些女孩们带来气质的改变和身体的强健,也让她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如果没有足球,我可能生活都不一样了!”麦尔孜说,她在球场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通过足球特长升入高中,文化课成绩也稳步提升。

如今,村里的女孩家长们很主动想把孩子送到女子足球队。

“几年前招不满,现在招不下”。谈及未来,玉山·艾比布力目光坚定,球队培养的多名球员将在高中阶段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女孩们希望能考入大学,将来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她们也希望通过足球这座桥梁,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走出新疆,去亲身体验那些曾经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壮丽山河。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