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桐、钟星琳父女:把滩头年画带出国,创作出湖南人才懂的“谐音梗”作品

2022-09-01 阅读数 10605

编者按: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引领社会风尚,构建经济发展体系,实现强国梦想的核心支撑。

此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就有全国的不少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成果、事迹和作品入选大国工匠展区。湖湘土地孕育创造了丰富的非遗项目。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丰富性、生动性既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也将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在今天,不少年轻人纷纷站了出来,从父辈的手中传承非遗技艺和工匠精神,并为之增添许多新元素,借助各种传播手段,让传统技艺与时俱进,重焕新生。

10-5.jpg

钟星琳正在和父亲钟建桐一起印制年画。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实习生  陈恺然  供图:受访者

“最刚开始学习时,我的父亲叮嘱我,学习滩头年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来自邵阳的90后姑娘钟星琳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滩头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回想起正式系统学习制作滩头年画的场景时,钟星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亦父亦师的钟建桐叮嘱她,滩头年画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手艺。

钟星琳出生于年画世家,爷爷钟海仙、奶奶高腊梅和父亲钟建桐也都曾是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星琳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度过,在她的印象里,那些好像永远也不会用完的染料,组成她小小世界中的巨大调色盘。爷爷奶奶忙不过来的时候,小小的钟星琳也会帮忙打下手,在这样的熏陶下,钟星琳慢慢对这一门手艺熟悉起来。

2008年,爷爷钟海仙去世,此时,家中只有奶奶、父亲和二伯坚持做年画。年少的钟星琳第一次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2011年,已经在长沙的一媒体单位找到了稳定工作的钟星琳开始向父亲钟建桐系统学习年画的制作技艺。在这期间,奶奶高腊梅去世,家族中的堂兄弟也都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为了传承两位老人坚守在老作坊80年的手工木版年画,钟星琳接过了传承的担子。

滩头年画印制采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结合的方法,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一张年画拥有多少种颜色,就需要刻与之数量相匹配的木版,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次套印,细节之处仍需手绘。得益于小时候帮爷爷奶奶制作年画打下手时的功底,钟星琳很快就掌握了年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顺利出师。回忆起学习过程,钟星琳告诉记者,父亲更偏向于赏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也总是温和传授。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年画的传承中来,钟星琳从媒体行业辞职。2017年,作为家族式非遗技艺传承人,钟星琳在社会各界的见证下,向父亲钟建桐行拜师之礼,并承诺将正式接过老一辈非遗艺人的接力棒,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这样就把自己‘逼上梁山’了,以后没脸放弃”。

年轻人如何加入古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让传承了300多年的年画走出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2016年,钟星琳在长沙开设了第一家传习所,同时,她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突出自身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从2018年初开始,钟星琳就开始尝试通过直播的方式,将滩头年画“贴进”手机屏幕,被更多的年轻人熟知。滩头镇的老作坊,制作年画的器材,以及父亲钟建桐制作年画的过程等等都曾被钟星琳在直播间展现过。

除了直播间,钟星琳还尝试了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等各种被年轻人熟知的宣传方式,她和房产、汽车、餐饮、旅游景区等企业合作策划年画活动及企业定制,让年画从各行各业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把年画用了新的形式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10-3.jpg

钟星琳和父亲钟建桐在电视节目中推广滩头年画。

不仅如此,钟星琳每年都会创作新年画,以年轻一代的视角,用滩头年画的配色再搭上地域文化的元素,制作出了既让年轻人喜爱又不失滩头本地风格的作品。在这期间,她就把大家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雕刻进了年画里。在2022壬寅虎年来临之际,钟星琳特意创作了饱满明艳的贺岁五虎,此前,滩头年画中从未出现过老虎的形象,她称其为“五虎临门”,寓意为“五福临门”,“这是一个湖南人才懂得的‘谐音梗’”。而对于将要到来的癸卯兔年,钟星琳也有了自己的计划。

“我是第一个把滩头年画带出国的人。”从父辈手中接过了传承的担子不久后,钟星琳就参加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欧洲的一次对外交流活动,在活动上,前来游览的外国友人对着滩头年画赞不绝口,“每一次带出国的年画都被卖完了”。就在疫情期间,钟星琳还收到了一个来自加拿大的订单。

面对钟星琳对滩头年画的创新,父亲钟建桐全力支持,“我们的目标都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滩头年画”。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俏俏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