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引领社会风尚,构建经济发展体系,实现强国梦想的核心支撑。
此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就有全国的不少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成果、事迹和作品入选大国工匠展区。湖湘土地孕育创造了丰富的非遗项目。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丰富性、生动性既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也将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在今天,不少年轻人纷纷站了出来,从父辈的手中传承非遗技艺和工匠精神,并为之增添许多新元素,借助各种传播手段,让传统技艺与时俱进,重焕新生。
杨敬莲参加苗鼓比赛。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实习生 陈恺然 供图:受访者
“苗鼓是我们苗族人在农闲时的一种休闲运动方式,如今,成为了我们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8月29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古镇景区演出前的准备时间里,杨敬莲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乡亲们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从小就喜欢上了苗鼓,也从小就开始学习苗鼓。
出生于1980年的杨敬莲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人,2018年,她被评选为湘西苗族鼓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回忆起小时候学习苗鼓的细节,杨敬莲说,自己从6岁左右就开始跟在妈妈石爱花的身边,模仿着她打鼓的样子,敲击着板凳或者墙壁。每当小小的杨敬莲鼓点节奏不对时,石爱花就会停下来,指点她,告诉她打苗鼓要学会听鼓边,听节奏。
2004年,石爱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购买了一面苗鼓,组成了四方苗鼓队,杨敬莲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队员。每逢春节、桃花节、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节日和活动,杨敬莲就和同伴们一起,带着这面鼓,到各个地方参加活动。在这过程中,杨敬莲一边表演,一边学习着打鼓。
后来,当地的一个企业家被杨敬莲和队员们对苗鼓的热爱感动,捐助了4面鼓。很快,湘西州举办了鼓文化节,代表古丈县参赛的龙鼻嘴村四方苗鼓队惊艳亮相,杨敬莲获得了单人鼓的第二名。杨敬莲说,苗鼓有很多种表演方式,和吉首、花垣等地不同,默戎独有的四方鼓表演方式是一个鼓的四面都可以敲击表演,“让评委们耳目一新”。
趁着比赛的这股东风,杨敬莲带领着四方鼓队先后到了上海、北京、台湾表演,还登上了“鸟巢”国家体育馆的舞台。
为了能够将四方鼓展示给更多的观众,杨敬莲颇下了一番功夫。苗鼓动作来源于生活,表演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情形。但传统的苗鼓舞表演只有鼓声,并没有配合音乐,形式比较单一,舞蹈动作也不够舒展。为此,杨敬莲为鼓点配上了音乐,加入了简单舞蹈动作,确保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让苗鼓舞更具观赏性,“以前,表演者只需要确保会打鼓,鼓点节奏正确,但现在,我们也会舞蹈的基本功了”。不仅如此,传统的苗鼓体积庞大,往往作为寨子里的“镇寨之宝”好好保存在寨子里中心位置,不轻易挪动搬出。为了方便托运,到各处去表演,杨敬莲在前来拍摄的节目组的建议下,将苗鼓改良变小。
近年来,依托传统苗族聚居区这一天然的优势和四方鼓舞、古丈毛尖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默戎镇和龙鼻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了“默戎苗寨”景区,如织的游人吸引了在外工作的村民们纷纷回乡。
几年前,杨敬莲进入了古丈县歌舞团工作,但她一直不放心家里的事务。在得知墨戎苗寨景区也组建了一支鼓队后,杨敬莲回来了,并担任鼓队的负责人,带领鼓队在中午时间,为游客表演。而台下欣赏的游客也跃跃欲试,在杨敬莲的指导下,手持鼓槌,亲自感受苗鼓。
“现在打鼓的收入提高了,打鼓的人越来越多。”杨敬莲很欣喜地说,这意味着,苗鼓将会有更多的人来传承。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俏俏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