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8岁为8岁地中海患儿捐献“生命种子”:“这是我跟孩子的缘分”

2020-12-09 阅读数 31250

微信图片_20201209170211.jpg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49岁的顾晓芳身上有很多标签:麻醉科医生,株洲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还有一个最特别的一个身份——中国红十字会系统首位捐献“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的常务副会长。12月8日,顾晓芳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了省红十字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

2015年,顾晓芳从医生转变为群团工作者,在她看来,“身份变了,但职责类似,都是为他人点燃生的希望。”她曾亲历一位母亲带着患白血病的孩子来红十字会申请救助,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等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孩子还是离世了。

“我至今记得孩子和她母亲绝望的眼神。”顾晓芳说,这个眼神深深刺痛了她。2017年6月12日,顾晓芳填写了申请表,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9年的6月,顾晓芳被告知,她与广西一名8岁的重型血液疾病患者初配相合,希望她能给予帮助。

“我是全国唯一一个和这个孩子配型成功的人,这是我跟孩子的缘分。”顾晓芳说,作为红十字会专职工作者,她深知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概率最多只有几万分之一。“既然是我,那我当然愿意去救这个孩子。”

她毫不犹豫地配合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完成了高分检测、体检等流程。8月份,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顾晓芳的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捐献要求。

注射动员剂、预充管道、采集造血干细胞……“一开始我有点紧张,我年龄偏大,最初扎针时,腰部感觉有些酸胀,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不适了。”

顾晓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采集造血干细胞已经非常简便无痛苦,不需要再担忧惧怕了。

“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会有一些志愿者有临捐反悔现象,因为捐献是完全自愿的,志愿者在任何阶段都有退出的权利,但是临时退出捐献会打乱患者的治疗计划、增加患者治疗费用,更严重的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但通过这次捐献,我能更加设身处地的以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角度,感受红十字精神,更好地开展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了。”

顾晓芳说,好消息现在已经传来,那个孩子手术成功,正在康复。孩子母亲还特地给我写来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这次捐献不止挽救了女儿,也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

她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19年,株洲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入库数达到726例,创历史新高。从2019年至今,已有5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每一位重型血液疾病患者添一丝生的希望,我们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队伍。”顾晓芳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