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在扶贫一线 丨易地搬迁怎么就“搬”来了幸福!一起读读贫困户写下的诗句……

2020-10-09 阅读数 50153

微信图片_20200924152910.jpg

编者按: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日,湖南省2020年“记者在扶贫一线”活动启动,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从省直新闻单位中选派出20名优秀编辑记者分别深入20个贫困摘帽县,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跟踪式采访报道。今日女报社响应号召,派出记者欧阳婷蹲点益阳市安化县扶贫一线。

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女报记者在扶贫一线”栏目,见证精准扶贫历程,挖掘先进典型人物,介绍创新扶贫经验,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微信图片_202010091611301.png

来跟生活比个耶!易地搬迁搬来幸福,刘陶范和妻子李子南十分开心。

《新联村:易地搬迁搬来幸福,村民写诗写下感激》

在安化县滔溪镇新联村村民刘陶范新家的墙壁上,贴着两首字迹工整的诗——《脱贫颂》和《扶贫果》。

《脱贫颂》讲述的是刘陶范对当地易地搬迁的感受。他一家四口原本住在新联村彩莲界,海拔800余米,交通落后,“买一支牙膏、一包盐都要走上十多公里山路”。秋冬时节,山里的水汽凝结成冰,路滑难行,容易被困在大山中,刘陶范和妻子李子南必须提前准备好过冬的物资;夏季缺水,刘陶范需要下山挑水供一家人使用。不仅如此,教育和就医也都是大问题。因此,他在诗中写道:“彩莲原住高山岭,农房分散各西东。生存条件多恶劣,地域偏僻实贫穷。”

刘陶范想过要搬到山下住,但搬迁费用对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高昂。

2015年,安化县扶贫办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住在山里的27户贫困户搬下来,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解决彩莲片区村民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

新联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姚品中告诉记者,刚开始,山上的住户还有些犹豫,“他们担心搬迁是要钱的,也担心搬下来后靠什么生活”。

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持续做思想工作,2016年底开始,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同步搬迁户6户陆陆续续搬到了山脚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始了新生活。

“生活确实变化大。”刘陶范告诉记者,如今不仅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买东西走上几步路就到,而且家家户户都喝上了放心水,用电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孩子上学的问题也到了解决,“以前同一个村,都要到学校旁边租一套房子陪着孩子上学,不然就会迟到”。

因为生活越来越幸福,2018年9月,刘陶范在《脱贫颂》的后半段写道:“党政英明决策好,整体搬迁助脱贫。如此恩情撼世界,落后村子变小城。”

为了打消搬迁贫困户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村里保留了他们在山上的生产资料,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园,有几头猪或者一头牛;同时,加大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力度,确保每户都能发展家庭小产业。如今,已有60%的贫困户种植中药材。

刘陶范家就有两亩多茶园,种植了黄精、厚朴、玉竹等中药材,还托养了一头牛,“我们老两口在家,一年的收入也有一万多”。日子越过越好,刘陶范提笔写下第二首诗《扶贫果》,诗里不仅描绘了村子的新面貌,也表达了感激之情:“幸福感谢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

姚品中介绍,2014年,新联村共有313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而村集体收入为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880元。如今,村里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在产业扶贫的帮助下,村民的人均收入2019年底已经达到12480元。

“我正在酝酿第三首诗。”刘陶范说,“这首诗的主题就是‘奔小康’了。”

  女报记者在扶贫一线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