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策,扶贫也有“私人订制”了!看看女队长是怎么做的……

2020-10-09 阅读数 33648

06490c162c08fc79db9948400544ec5d@100Q_680w

编者按: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女性作用愈发突出,不可替代。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村庄,讲述脱贫攻坚中的巾帼故事,展现她们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和担当、智慧和力量、柔情和美丽,彰显新时代湘女的新作为。

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株洲市炎陵县政协驻沔渡镇上老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余永红的扶贫故事。

《一户一策,女队长的“私人订制”扶贫路》

文、图、视频: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唐天喜 通讯员 潘巧妙 刘进

大山里的9月,秋意更浓。

蒙蒙细雨下的株洲市炎陵县沔渡镇上老村,为小和塘组进行公路硬化的施工队和村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这项工程预计十月初可以完工,到那时,上老村就能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了。

“有党的好政策、好干部,我现在就怕命不长。”上老村8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新棋的这番话,更是让余永红满身的疲惫感一下子减轻了不少,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上老村位于边远山区,是湖南省级贫困村,炎陵县政协经科外事委主任余永红于2016年担任上老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后,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如今,上老村58户贫困户都已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上老村的扶贫工作也已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9月1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上老村,探访余永红的扶贫故事。

“一超过”扶贫故事

残疾村民的蜕变:从收入微薄到带头致富

刘朝松,微信、电话指导13次;曾夏玲,微信、电话指导11次,帮取蜜2次;谭丰清,微信、电话指导9次,去他家5次,取蜜2次……

这是一份2020年农村残疾人阳光增收计划项目后续技术服务指导登记表,给予大家指导的技术人员叫陈家创。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在山里穿行,为大家指导养蜂。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58岁的陈家创是一名三级肢体残疾人,18岁时,因为一场意外,右手掌被切断。

9月1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上老村牛形组陈家创的家里见到他时,他的“亲密战友”——一台改装过的摩托车,就在他依山而建的家门外静候,而房子周围,摆放了好几箱蜂。

“我昨天还骑摩托车跑了40多公里山路,去了几户人家告诉他们怎么取蜂蜜。”在自家门前,陈家创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起养蜂的技巧时,如数家珍。“以前的人带徒弟,收费6000元/年,我现在是免费教”。而曾经,他也为如何提高科学养蜂能力而苦恼。

微信图片_202010091548362.png

陈家创和余永红聊起养蜂创业,喜笑颜开。

“我非常感谢余队长对我们的帮扶。”陈家创说,他自己是残疾人,妻子邝兰梅患有多种慢性病,一家四口人,收入微薄,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余永红了解到他喜爱养蜂,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引导他参加种养业技术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提高科学养蜂的技能,还帮他争取资金,联系产品销路,鼓励他的子女务工就业。2017年底,陈家创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6000多元,他2018年被评为“特色产业致富之星”。

“感恩政府、社会对我的帮助,我也乐于帮助他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陈家创说。

几年来,余永红通过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形式,帮扶420人就业,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已有48户村民养蜂800多箱。

“两不愁”扶贫故事

耄耋老人的幸福:“拎包入住”新房,日子好过了

“有党的好政策、好干部,我现在就怕命不长”。9月18日,当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问起8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新棋老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他开怀大笑,如此问答。

杨新棋是余永红的结对帮扶对象,他的妻子已故几十年,唯一的儿子在1991年意外身亡。儿媳为了生计在1995年带着幼小的孙子孙女远赴广东打工,收入除还债和支付孙子女们读书的费用外,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根本无力照顾家乡的公公。

2014年,患有老年性耳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杨新棋被纳入贫困户后,只能依靠低保金和扶贫单位救济金勉强维持生活,无力承担每天几十元的药费开销。

杨新棋独自住在破旧昏暗、漏风漏雨的土坯房,大冬天还穿着单衣。每次看到他佝偻的身影,余永红都不由得一阵心酸。她决心帮老人建栋新房。

但从2016年到2017年5月,余永红找了一年多,才勉强在公路附近找到一块相对适合老人出行之地。“因为是山区,找地不容易。”

随后,余永红上门近百次,大到选址、临时安置、搬家,小到接水、打扫卫生等,全程“一条龙服务”。2017年底,老人家“拎包入住”了新房。

微信图片_20201009154836.png

87岁的杨新棋老人向记者讲述余永红对他的帮助。

2018年底,余永红帮老人申请了贷款,购买了失地农民保险。如今,杨新棋老人住在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每月依靠工资、养老金、高龄补贴等各种惠农补助有2000多元固定收入。

“永红就像是我的女儿,对我这么好。”戴着余永红帮忙申请到的助听器,杨新棋老人告诉记者。

“三保障”扶贫故事

重病贫困户的笑容:老人生病有医保,孙女上学有助学金

“我要给你双手点赞!”9月18日,贫困户刘金华情不自禁地对着余永红竖起了双手大拇指。

“我家现在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住了新房,医疗保险到位,两个孙女上学也有助学金。”58岁的刘金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几年前,家里房子因为地基下沉而开裂,她因为一场车祸而失去了肝,从此不能干重体力活。在村里和扶贫队帮扶下,她家建了新房,谁知她丈夫却患了重病。

微信图片_202010091548361.png

刘金华给余永红点赞。

“余队长发现我们不了解医疗政策,就特意来我家讲解,我老公每出一次院,她就来看一次医疗单,告诉我们如何报销。虽然我家因为丈夫的病欠了不少债,但该报销的医疗费用,都在她的帮助下,通过新农合医保、大病救助、扶贫特惠保等途径报销了。”

刘金华的丈夫去世后,余永红安排她担任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和保洁员,收入达1万元/年,并安排回来照看她的女儿女婿在炎陵就业。刘金华上初二的大外孙女每学期有寄宿补助1250元,小外孙女正上幼儿园,不但有免费的牛奶、苹果等营养餐,而且享受500元/期的补助。

谈起现在的生活,刘金华满脸笑容。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驻村帮扶工作的余永红,积累了不少扶贫工作经验。她2016年到上老村扶贫后,走遍了上老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她都熟记于心,针对每个贫困户都有“私人订制”般的具体脱贫计划,“在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县妇联在贫困妇女‘两癌’救助,贫困儿童救助等工作中,也给予了我们村很大的支持。”余永红告诉记者。

在余永红带领的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上老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了,村组环境美化了,村民的饮水安全有保障了,58户贫困户都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贫困村正逐步迈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而余永红用自己的真情帮扶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肯定。她2016年被评为“炎陵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株洲市2017年“百名帮扶之星”。

TIPS:什么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

“一超过”是指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两不愁”是指农户吃饭和穿衣有保障,能够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脱贫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