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湖南唯一参加阅兵式的武警女兵,选拔时两次差点被淘汰

2019-10-09 阅读数 32536

a326804c5609464d940e8b1be14a89f6.jpg

出品: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供图:受访者

150多天和66秒。

这是武警湖南总队唯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女兵张倩人生里的一组特殊数字。

10月1日,张倩作为受阅女兵方队中的一员,和所有受阅女兵一起以每步75公分、高度30厘米、时间66秒,成功完成了96米的受阅距离。150天汗泪交织的训练,她们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10月4日,张倩和战友们回到了长沙。回望这次难忘的经历,张倩告诉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作为湖南唯一参加了阅兵式的武警女兵,她不仅经历了非常严苛的训练,而且两次差点遭淘汰,这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令她终生难忘。

69697f9771064c42901125c41cc603bf.jpg

四选一,个子最矮的她入选了

5月3日,张倩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

这天,她和湖南另外三个被选拔参加70周年阅兵式的女兵来到石家庄训练基地报到,接受最终的选拔。

今年23岁的张倩,2014年入伍,目前是武警总队参谋部通信大队固定通信中队的中士班长。

“来了之后才知道,我们还要先进行选拔,从150个人里选60个,我们四个女兵也只有一个人能留下。”张倩告诉记者,受训女兵身高要求在1.68米到1.75米之间,她只有1.69米,是四个人中最矮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第二天,考核开始了。张倩当过班长,有过一些团体训练基础,这是她的优势。当她按标准做完考核项目后,教练员让她做了两遍答词口令,这让张倩觉得“我可能有戏。”

选拔结束,个子最矮的张倩果然顺利入选了。

5月5日,她正式开始在石家庄白求恩训练基地受训。

机会来之不易,张倩十分珍惜。她说,刚进训练基地时,她因为水土不服大感冒了一次,发烧到38度多,失声半个月。因为担心请假休息会赶不上训练进度,就一直带病坚持训练。

直到有一天中午,她去食堂打饭,站在大楼下还没进去,忽然感觉鼻涕要流出来了,慌忙用手一擦,才发现是一手鼻血。“我当时吓坏了,心想感冒怎么会流鼻血。后来想应该是身体太虚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流鼻血。”张倩说。

495a35149d5e4e269bebdcbe327ad0f9.jpg

60进25,在北京她曾被淘汰

5月23日,张倩正式进驻到北京的阅兵式集训基地,开始长达4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

每天6点就起床,整整8小时训练时间。齐步走、正步走,阅兵式敬礼。每步75公分、高度30厘米。为了练好这些动作,她通过绑T型带的办法来训练军姿;为了强化体力耐力,她坚持每天绑着沙袋进行3公里长跑;为了齐步走时,上半身能保持纹身不动,她每天要做100个俯卧撑来锻炼腰力。

尽管如此,在6月份的第二次选拔考核——60进25时,自认为状态很不错的张倩还是被刷下来了。

“当时,我的心情陷入了低谷。”张倩承认。不过,有个好消息是,她仍然可以留下来进行训练,或许还有机会参加选拔。这让张倩重燃了希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刻苦地投入训练,争取最后的机会。

7月,开始进入酷暑时节,每天日晒雨淋的户外训练更辛苦了。张倩向自己的意志力、耐力和体力发起了挑战。“别人休息了,我还在练,每天练得汗流浃背。”张倩说,那段时间,她人休息了,身上的肌肉都还保持着紧张训练时的状态。早上起来时,她都不敢马上移动腿脚,因为小腿是麻木的,五个脚趾头还紧紧地绷在一起。她要小心地揉捏小腿肌肉,再把脚指头一个一个掰开活动了,才能正常下地行走。“那一个多月,我瘦了8斤多。”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开了希望之花。在最后一次选拔训练的前夜,张倩幸运地被教练员选中,并顺利通过了最后的考核,成为国庆阅兵的正式一员。

647b679c2ded4ae5989fa54f54c33c0c.jpg

66秒,150多天

10月1日上午10点左右,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天安门东西华表间距96米,通过这一“礼仪区”,队员们踢腿高度要求在30厘米,步幅间距要求在75厘米,共128个正步,一步不能差。摆头的位置,人人都是45度,步速定时,每分钟112步。当天,张倩和所在的女兵方队的战友们以特有的飒爽英姿,成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你问我看到了什么?我什么都没看到,因为我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走好每一步,如果我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身体摆动,会导致整个排面产生‘波浪’。”张倩说,事后,她和战友们回看了阅兵式的视频,大家都为那短短的66秒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以一张笑脸告别国庆,明天会更好。”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武警湖南总队唯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女兵张倩,在朋友圈发出了一张身着军装英姿逼人笑容灿烂的照片,她说:“有句话说,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我认为我做到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