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新湖南丨医疗湘军有多牛?“达芬奇”来治病,鸡蛋壳上“起舞”

2019-09-12 阅读数 360593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举国欢庆之际,2019年第4场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举行,9月12日的主角是——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的靓丽名片里,究竟创造了多少让人惊叹的“新”事?

一直以来,今日女报全媒体便关注人们的“健康身边事”。今天,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湖南的医疗行业,看看医疗湘军有多牛!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关键词:试管婴儿之母 

人物名片:卢光琇(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

中国生殖工程的创始人之一,指导出中国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建立了完善的辅助生殖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荣获中国生殖医学突出贡献奖、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并被评选为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等。

2016年3月23日,是一个名叫“毛毛”的孩子的一周岁生日——毛毛非常特别,因为他是国内首例在胚胎阶段就接受筛检,排除了家族遗传致癌基因的“无癌宝宝”。

一年了,“无癌宝宝”情况如何?普通人能生育一个“无癌宝宝”吗?2017年,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曾采访了当年将毛毛带到这个世界、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遗传学与生殖医学专家卢光琇教授。

2014年,毛毛的父亲吴波(化名)找到卢光琇教授,希望让孩子和自己的家族不再受到致癌基因的威胁。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原来,吴波两岁时就被查出右眼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使得他不得不通过手术摘除了病变的右眼。结婚之后,吴波的妻子曾经怀孕,但在孕中期产前诊断中被发现胎儿有与父亲一样的致病突变。为了防止孩子出生后遭受跟自己一样的苦难,吴波夫妻经过商量,忍痛终止了妊娠。

了解情况后,卢光琇为吴波施行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体外受精后,从这些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中,挑选出一个健康的胚胎,移植到母亲的子宫里”。

说起来容易,但卢光琇表示,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他们在第一次IVF(试管婴儿)周期中得到两枚囊胚,PGD显示无可移植胚胎;第二次IVF周期中得到六枚囊胚,PGD显示其中四枚为患癌高风险胚胎,一枚在再次解冻中瓦解,仅有3号胚胎显示不存在父方的致病突变。”

满怀期待地将这枚胚胎成功移植后,吴波妻子孕16周产前诊断终于显示“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2015年3月23日,体重7斤、身长51公分的毛毛出生了。时隔一年之后,卢光琇告诉前来探访的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着毛毛的情况,“毛毛身体健康,身体指标一切正常”。

孕育健康的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卢光琇告诉记者,2016年12月,还有一名叫“飞飞”的“无癌宝宝”经她之手在中信湘雅医院出生。飞飞的母亲王女士父辈家族中多人患有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而通过技术手段,这个可遗传的致病基因已经在飞飞身上被阻断。

卢光琇说,“无癌宝宝”是肿瘤生殖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们已经可以进行基因诊断的遗传性肿瘤已有23类,基本覆盖国际上已知的具有遗传性倾向的肿瘤,涉及皮肤、神经、血液、生殖、骨骼等各个系统以及一些复杂的综合征,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失调症、神经纤维瘤、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乳腺癌等肿瘤发生高风险遗传病例等。”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关键词:机器人医生达芬奇 

人物名片:薛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用达芬奇机器人帮病人做手术,她是湖南第一人;开设腹腔镜与宫腔镜治疗诊疗室,将腹腔镜微创技术全面推广,她是湖南最早的开拓者;下班后,忍着腰部骨折仍坚持4个多小时为病人做完手术,她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医;甚至,省长都曾为她点赞。

她就是全国医德标兵、湖南省当代女杰、中南大学首届湘雅名医薛敏。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2016年4月18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一。中南大学首届湘雅名医、妇产科主任薛敏教授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往医院门诊赶。

薛敏一周有四次普通门诊,这在专家里不多见。原因是,她想满足更多病人的需求。自2012年评上“湘雅名医”后,她还增加了一个下午的专家门诊。

1983年,薛敏参加全国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统考,获全国第一名,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亲自给她颁奖。她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并被分配到了湘雅医院。她没有留在“金眼科”、“银外科”,而是选择了“累死累活的妇产科”。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妇产科是一个迎接新生命、充满希望和快乐的地方。从此,她与妇产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她是湘雅三医院当时最年轻的科主任。在一次学习班上,她发现宫腹腔镜特别适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宫外孕等妇科常见病,病人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于是,她率先在省内开设了腹腔镜与宫腔镜治疗诊疗室。

有一次,一个病人需要做外阴癌根治术。这类病例很少见,传统手术需切除外阴,创伤很大,病人十分痛苦。薛敏经过研究,决定开腹腔镜下外阴癌根治术,取得了成功。这在省内是首次。

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全省最大的宫腹腔镜诊治中心。她带领她的团队,成功开展了无损伤处女膜宫腔镜技术用于未婚妇女宫内膜病变的诊治等十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和多项省内领先技术,为全国培养了数千名妇产科微创技术人才。她自己亲自接诊了数以万计的妇女,科室年门诊量已突破25万人次,年手术量逾25000台。而薛敏更是有名的“快刀”。一般妇科医生做子宫切除术需要一到三个小时,有次做此类手术,她的助手特意看了下时间,薛敏只用了28分钟就成功完成手术。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2015年10月15日凌晨,一名53岁的女性患者旷某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手术进行近1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

这是湖南省的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而操纵这台机器人进行手术的正是薛敏。

机器人手术被称为第三代外科手术革命。在操作系统下,医生不必接触患者身体,可直接通过控制板操纵机械臂,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灵活穿行,且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薛敏认准这是妇科微创发展的方向。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她成为国内首个单月完成40例机器人手术的妇产科医生及单日手术量最大的医生,同时打破了最短时间内完成100台手术的记录,一天最多完成了7台手术。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在2013年湖南省十大“同心人物”颁奖礼上,省长杜家毫称赞薛敏:“生命延续的节点,有你妙手仁心的接力,在每一个婴儿第一声啼哭中,你收获人生最美的笑容。”

让湘雅三医院众多医生护士记忆犹深的一件事发生在2008年年初的一个中午。当时,天降大雪。薛敏刚下班回家,电话铃响了:急诊刚转来一位孕妇,血流不止,病情危急。

“准备手术,我马上就到!”顾不上扒口饭,薛敏裹件大衣,转身出门。为了赶时间,薛敏抄近路从医院中心花园穿过去,突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雪地里。薛敏只觉腰部钻心疼痛,双手扶腰,往手术室赶去。

“来,你们扶一下我的腰。”在两位助手的帮扶下,薛敏开始了手术。墙上,秒针滴滴答答地走着,无影灯下,薛敏苍白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滴落。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手术,病人安全脱险,薛敏却再也坚持不住,一下子瘫倒在手术台边。

同事们赶紧抬起她送往骨科急诊。当检查结果出来,居然是尾骶骨骨裂、第一腰椎外翻性骨折!住院后,她休息不到一个月又继续上班了。

如今,薛敏已是著名教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医德标兵,但在她心目中,患者永远是“上帝”。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关键词:鸡蛋壳上做手术

人物名片:匡卫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秀了一手绝活:拿着生鸡蛋在桌上一划,手指拨弄几下就剥光了蛋壳。

手剥生鸡蛋这门绝活,48岁的匡卫平医生也能做到——他就是湖南省最早开展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的医生。他1987年开始手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199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细胞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等,2004年在国内首创手术戒酒和较早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闲的时候,一天剥十几个生鸡蛋。”匡卫平说,一段时间下来,家里尽是被剥掉壳的生鸡蛋,为了不浪费,他有时顿顿吃西红柿炒蛋。有一次农村老家来了亲戚,早上他给每个人煮了三个鸡蛋,全是没壳的,亲戚还很吃惊,“他们在老家一年也见不得几个软壳蛋,就问我家里怎么有这么多。”

其实,这些没有壳的鸡蛋,都是他平时为了锻炼耐心与手指灵活而留下的“成果”。“开始也失败过很多次,到后来成功率越来越高。”大概一个月后,剥生鸡蛋对他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了。

“开始剥一个要个把小时,熟悉了大概十分钟一个。”匡卫平说,剥蛋的时候要讲究技巧,首先要先敲个缝,掌握好力度后,一点点往下剥,除了徒手剥,他还可用专业的医疗器械一点点往下剥,“如果在显微镜下,剥得更精细。”

2016年12月7日中午,匡卫平现场为记者演示了徒手和用器械剥生鸡蛋,只见他先将鸡蛋敲开一条缝,然后慢慢地剥开外面的壳,聚精会神地一点点地往下剥。很快,一颗生鸡蛋基本被剥完。记者随后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在剥下几块后,蛋清流了出来。

匡卫平说,人脑膜的层次和鸡蛋类似,练习剥生鸡蛋,对提升手术技能有很大帮助。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除了剥生鸡蛋,匡卫平还有一项绝技——为了提升缝合神经、血管的技能,他用煮熟的面条做实验,很快就能缝合断开的熟面条,到了后来,他甚至还可以在接好的面条上打蝴蝶结。

12月7日午饭时间,匡卫平从外卖中特意选了一根最细的熟胡萝卜丝,切断后,便轻松地将其缝接好了,“神经两边是固定的,而胡萝卜是游离状态,难度还大一些。”他表示,不管是剥生鸡蛋,还是缝合煮熟的面条,都是为了提升医术技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关键词:麻醉圣手 

人物名片:周月兰(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颈部巨大脓肿,呼吸越来越急促……一名才7个月大的孩子辗转湖南省内多家医院后,最终被送到湖南省胸科医院。恰好,遇上了她。

治,还是不治?这位非儿童专家没有丝毫犹豫,打破常规,冒着极大的风险,与团队一起成功挽救了这个命悬一线孩子的生命。

然而,当手术灯熄灭,家属蜂拥而至,她已悄然消失。

她叫周月兰,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是手术室里的“隐形人”,在患者眼中,她却是“保命的天使”——从医35年,操作大大小小手术10000例,从未出错。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我们总以为麻醉医生简单地“打上一针”,病人就会像电影桥段里演的那样昏睡过去,然后手术成功。

若不是亲眼所见,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很难想象,即便是一场长达12小时的手术,麻醉医生都需要时刻相守、寸步不离。

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周月兰,戴着一顶漂亮的小花帽,全身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却不难看到那双笑弯了的眼睛。摘下口罩,她可爱地扬起“剪刀手”:“手术成功啦!”

周月兰是湖南邵阳人,自1981年参加工作,就与麻醉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单估算一番,平均每年三百余台手术,从业35年,往后的每一台手术都将成为她第10000+N台手术。更难得的是,周月兰的麻醉手术从未失误。

娱乐明星大S因麻醉不当癫痫复发,中年患者因麻醉过量导致脑死亡,小小的人流手术因麻醉失误导致患者当场死亡……周月兰告诉记者,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负责手术操作,其他的事就都交给麻醉医生完成,从病人术前评估到术后苏醒,麻醉医生均需负责,“并非打完一针就完事”。

“每一例麻醉,都是有挑战性的。”了解周月兰的人都知道,她有着“女神的脸、硬汉的心”:技术过硬、胆大心细,特别是面对挑战时,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你不知道的新湖南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

面对一名四十多岁急需紧急手术的严重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医生团队不得不三番五次开会讨论如何攻克复杂的病情——心率高达160多次/分钟,超出普通人的数值一倍多;四十多度的体温,高烧不退;痰液极多、呼吸急促,眼见着就要走向“鬼门关”。

最棘手的是,这名患者无法平躺。一躺下就剧烈咳嗽,大量脓痰涌出,随时都会窒息死亡,对周月兰来说,这一次麻醉是个史无前例的难题。

“采取坐位插双腔管麻醉吧!”为了患者安全,周月兰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打量每一个可能操作的角度。面罩给氧、手控呼吸、清醒表麻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这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顺利完成,患者的双肺得到隔离,待气管插管固定后,周月兰侧身察看监护仪,观察血压、心电图、呼末二氧化碳、氧饱和度等等,并告诉外科医生一切情况良好后,手术才正式开始。

其间,周月兰需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整台手术花费近8个小时,周月兰寸步不离,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

终于,手术成功,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手术室外的手术灯刚熄灭,外科医生被家属团团围住,表示感谢。周月兰靠着墙远远看着,心里充满欣慰。

今日女报全媒体综合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