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明珠展风情: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2019-09-11 阅读数 450733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活动会场。聂朝霞 摄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聂朝霞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天高云淡,微风送爽。9月5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藉此机会,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主流媒体的120余名报社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参加了“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采风活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受邀参加了这一活动。穿行榆林国际煤博会,走进榆林传媒中心,追寻先贤张季鸾足迹,探寻陕北民歌源流,参观榆林展览馆,领略红石峡碑林的雄奇、镇北台的壮观,富庶榆林,文化榆林,红色榆林,古老榆林,给记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与会人员观看延长石油公司矿井产业分布的沙盘展示。聂朝霞 摄

煤博会窥豹——富庶榆林

9月5日下午,“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采访团(以下简称采访团——编者注)来到了以“高端·绿色·创新·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现场。主办方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了一个又一个展区,一块块展板,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屏幕,一件件展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金秋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在陕企业,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陕西榆林能源集团,陕西华电榆横煤电,陕西能源投资公司,陕西地矿集团,陕西延长石油矿业公司等,一家家如雷贯耳的企业展区,凸显榆林经济发展的强大实力,其中陕煤集团打造的国内煤炭生产服务行业首家产业互联网平台“煤亮子”,以及被誉为“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革命”的“110/N00工法”特别亮眼。据悉,本届博览会规划展区3万多平方米,来自国内外能源化工领域400多家企业、10000余名专业观众参展。

据采风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榆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以煤炭、天然气、石油、盐储量最为丰富,是建设中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占陕西省的95%。目前,已建成神东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靖边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榆阳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神府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榆林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2018年,榆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46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居陕西省第一。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工矿业很发达,那农业情况怎样呢?其实,榆林的农业发展也很让人赞叹。据介绍,榆林耕地总面积1046392.35公顷。农作物种类达46种,呈南北二大区域布局,北部风沙滩区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丘陵沟壑区主要是旱作农业,山地苹果、大漠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白绒山羊、小米、红枣等产品享誉国内,大明绿豆畅销东南亚,荞麦、优质油料、钙王海红果等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06.12亿元,增长3.2%,其中粮食总产量165.8万吨,创历史新高。

榆林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绩斐然。全市公路总里程3.1万公里,沿黄公路全线贯通,通建制村公路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68公里,总里程居陕西省首位,形成“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境内铁路总里程达1019公里,形成市内“两横一纵”铁路新格局。榆林榆阳机场扩建飞行区建成投入使用,开通了西安、北京、上海、天津、银川、太原、呼和浩特、昆明、海口、重庆、广州、长沙、郑州等航线。榆阳机场是陕西省首个对外开放的支线机场,目前已开通榆林—曼谷(泰国),榆林—芽庄(越南)两条国际航线,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一个蓬勃发展、充满生机、蒸蒸日上的富庶榆林展现在我们面前。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传媒中心探访、陕北民歌馆探源——文化榆林

9月5日下午,采访团乘车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榆林传媒中心。下车伊始,即见两栋直插云天、造价7亿余元的新闻大楼矗立在眼前,引得记者们翘首以望,纷纷站在高楼前拍照留影。

走进大楼,采访团依次参观了“五馆”(党建馆、报史馆、台史馆、人文馆、图书馆)、一号演播大厅、融媒体报道指挥中心等。担任讲解的电台主播向采访团介绍,榆林传媒中心是由榆林日报社、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新闻网三家市级媒体组建的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是陕西省首家市级融媒体中心。组建后,榆林传媒中心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起“报、台、播、网、新媒体”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形成“移动优先、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发布”的传播格局,建立起从客户端、微博、网站到微信、广播,再到电视、报纸的新闻顺次发布机制,形成了包括《榆林日报》、榆林电视(一、二套)、榆林广播(三个频率)、塞上明珠网、榆林日报客户端、榆林发布客户端等在内的24个传播矩阵,全中心读者、听众、观众、用户和粉丝突破200万。其中官方抖音号在全国党报抖音号传播力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同时,该中心深化干部人事、薪酬分配、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改革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创造力,该中心媒体深度融合工作走在陕西省前列,获得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榆林日报荣获“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影响力地市党报”称号,榆林广播电视台《零距离》专栏获得“中国年度影响力地面电视栏目”奖,“百姓问政”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奖”。《榆林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记者郝冲荣获全国新闻界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称号。作为同行,采访团记者们纷纷称赞榆林传媒中心取得的丰硕成果。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9月6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未及参观,先被广场上百余人的陕北大秧歌表演所震撼。红衣,绿扇,花伞,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美丽;欢歌,劲舞,笑脸,在阳光的辉映中,格外动人。当《歌唱祖国》的乐曲响起,深受感染的采访团“老记新记”们挥舞起手中的五星红旗,加入了歌唱祖国的大合唱。这一场景,被榆林传媒中心的记者们拍进了“快闪”——“全国百名社长总编用歌声祝福祖国母亲”。

在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次陕北民歌的探源之旅、学习之旅、体验之旅。从“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从“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到“信天游永世唱不完”,从“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到“陕北民歌研究专题艺术展区”,听讲解,看展品,拍图片,听演唱,观表演,学唱歌,采访团的记者们眼、耳、手、脚、脑一起出动,仍嫌不够用,真可谓饱尝了一顿文化大餐。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陕北民歌主要分为三大类: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赶牲灵》是陕北民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是著名的陕北民歌手张天恩根据自己在赶牲灵的过程中吟哼编创出来的曲调,七十多年来久唱不衰,代代相传。《蓝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歌曲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曲调高亢、开阔、悠扬,节奏自由、奔放、有力,把蓝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追求自由、爱情,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而由陕北民歌农民歌手李有源用朴实的语言创作的歌曲《东方红》,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是全国人民最为熟悉、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

据榆阳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陕北民歌博物馆是榆阳区委、区政府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去”建设,提升榆阳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榆阳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博物馆建设立足“全国性、唯一性、权威性”的基本定位,是一个传承陕北民歌文化精神、展示陕北民歌发展成果、普及陕北民歌基础知识、繁荣陕北民歌文创事业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内展品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功能最完善的全国一流音乐类博物馆,是陕北民歌研究创作的高地、年轻艺术人才辈出的摇篮、全国民歌交流荟萃的殿堂。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张季鸾纪念馆也是榆阳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一张文化榆林的名片。9月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有“报界宗师文坛巨擘”之称的张季鸾先生墓园,在榆阳区委书记苗丰的引领下,拜谒了这位新闻界先贤。接下来,参观了张季鸾纪念馆。张季鸾先生是陕西榆林人,中国新闻家,政论家。辛亥革命后,他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先生“新闻报国,两陷囹圄”、“‘三骂’社评,闻名天下”、“关注苏区,报道中共”、“西安事变,砥定舆论”、“明耻教战,警醒国人”、“团结抗战,功在国家”的事迹,使其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开创《大公报》新纪元并使之成为中国舆论重要阵地的作为,获得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荣誉勋章。张季鸾逝世后,毛泽东主席评价他“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赞誉他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仅仅走访、参观了榆林这几处地方,文化榆林的形象就在采访团记者们的心目中高高地矗立起来。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展览馆发现——红色榆林

9月6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了榆林市展览馆参观。该馆通过图片、文字、实景模型综合展示,采用声、光、电技术,将榆林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浓缩为一幅优美的长卷,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的红色革命板块特别引人注目。该馆讲解员向采访团介绍,榆林是著名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榆林是陕北革命的策源地。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榆林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榆林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这里诞生了响彻寰宇的红色第一歌——《东方红》。榆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见证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榆林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之久,在榆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表了《东征宣言》、《沁园春·雪》和《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光辉著作。中共中央是从这里走向西北坡的。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有两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榆林,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块诞生英雄的土地。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红石峡揽胜、镇北台怀古——古老榆林

9月6日下午,在采访团前往红石峡的大巴车上,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榆林地处陕西之北,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地,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宁夏、甘肃接壤,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人。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属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统万城(今靖边县)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撤地建市。榆林有五千年的仰韶、龙山文化,三千年的边塞文化,黄河与长城交汇,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交界,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境内多处发现全国罕见的旧石器、中石器文化遗址和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以及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墓等1600多处文化古迹。神木石峁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距今有4300多年历史。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1986年,榆林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采访团来到距榆林城北约3公里的红石峡。据讲解员说,红石峡因山皆红而得名;又因山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据明碑记载,这里原为“宋元古刹”。峡分南北两段、东西两壁。北峡两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飞流瀑布,穿东壁石刻而下,水石相击,蔚为壮观。南峡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一水中流,榆柳荫映,山水争秀。东西数百米高、千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历代大小40余处石窟庙殿。崖壁上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似人间仙境。红石峡最负盛名的是其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峡东西两崖题刻达160余块,真、草、隶、篆刻俱全,诸家书体荟萃;更有蒙文题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瑰宝一绝。红石峡摩崖石刻,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摩崖石刻,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

从红石峡出发,采访团到达有“天下第一台”之称的镇北台。在绿草茵茵的镇北台下,采访团的记者们面朝南边,擎起一面巨大的国旗,高唱《歌唱祖国》,再次来了一场“快闪”。登临台顶,放眼远眺,南边是古老和现代融为一体的榆林城;北边有蜿蜒的榆溪河流过,昔日的沙漠已经被绿树绿草填满;东北边是款贡城遗址;西边则是易马城遗址。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讲解员说,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处的款贡城西南角,是万里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天下第一台”之称(“三大奇观”,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编者注)。镇北台呈正方梯形,分四层叠起,总高30余米,内夯土筑,外砌砖石,底部大,顶部小,逐层收进,占地5056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二层的镇北台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1935年10月6日视察镇北台的照片。

镇北台怀古,让记者由衷赞叹榆林悠久历史、古老文化和人民智慧的大美和壮美。

榆林,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

  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 采风活动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