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视频截图
“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不久前,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以下简称“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北大工科女博士陈更在获得总冠军后,哽咽着说出了上面的话。
过去四年的时间里,她连续参加四次诗词大会,前三次均因为种种原因失利,最终又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出现在第四季赛场上,成功捧杯。水到渠成也好、天道酬勤也罢,对陈更来说,她期待的诗和远方,也许还在更远的地方。
诗词大会舞台上落泪的冠军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开始那刻。这是陈更第四次参赛,想角逐冠军,必须先战胜其他选手才有攻擂资格。
舞台亮起,她第三个出场,还是一身素雅的民国装,梳着两条麻花辫,妆容谈不上精致,但却透着一股安稳与宁静。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
陈更爱诗词,也热爱诗词大会的舞台。在第五场个人追逐赛环节,她用这句词来描述自己的心境。
过五关斩六将,陈更赢得了和擂主孙晓婧对决的机会:或许是有些心急,第一题答错了,先送了一分。但最终以5:2战胜了对手。
图片来源:《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视频截图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已经产生了,她就是陈更。”主持人董卿宣布比赛结果。陈更随即微笑鞠躬,向观众致意。
“答题时心无旁骛。知道结果时倒猛然生出一种‘庄生晓梦’的感觉。”想起当时的情形,陈更调侃了一下自己,“从没想过能拿冠军。第四季高手太多,既不缺知识也不缺脑力”。
但听着董卿回述四季比赛的点点滴滴,说她每一年都在百人团里答题,陈更没忍住,哭了。
“怎么描述那个时候的心情呢?好像就是被主持人几句话一下子戳中泪点。”她说道。
一位“四朝元老”的心声
正因为是一位连续参加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陈更得了个绰号“四朝元老”。
图片来源:《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视频截图
2016年,她第一次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之后几乎场场不落,总会如约出现在观众面前。第四季时,主持人董卿记错她的出场次数。陈更低眉笑了一下,“这是第15次”。
“在诗词大会上,我很快乐,好像每一个细胞都得到舒展。”王立群、蒙曼等几位嘉宾都是陈更的偶像,第一次看到他们时,她激动地心都快跳出来了,“这么好的机会当面聆听讲解,怎么可能不来?”
对很多人来说,做一件事情重要的可能是结果。但对陈更来说,无法割舍的却是过程,这恰恰也是她不放弃参赛的理由。
“我不是为了拿冠军,每一个百人团选手都是来享受诗词的。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并不太关注输赢。”登场前,陈更都悄悄给自己立下flag:不丢人就行。
每一次“失败”都会推着她朝前走。“大家可能会质疑,那岂不是你这三年都没进步。为什么不去提高自己的文笔和作诗能力?我想说,诗词的记忆理解是创作的基础,所以绝非原地踏步”。
陈更。受访者供图
温故而知新。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陈更总能有收获,也不为输给别人焦虑,“倒是曾经担心过,是不是拿到冠军就不能再来了”。
节目是提前录制好的,包括拿冠军那一期。陈更没向家里人“剧透”结果,但笃定大家会很高兴,“他们都爱看诗词大会。开始还怕爷爷奶奶看到结果会犯高血压,好在最后平稳度过”。
“我不是学霸,我只是不休息”
夺冠后,爷爷奶奶的血压没增高,陈更的知名度倒是涨了不少。她那“北大工科博士”的身份更是令人们惊讶,感叹是“真·学霸”。她坚决否认:我不是学霸,我只是不休息。
话说得似乎有些讨巧,却是实情。陈更从小就喜欢看书,老家的一间屋子里有两个稍显破旧的书架,那是她的“乐土”,时常会过去翻一翻。
陈更。受访者供图
她学习很勤奋,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一所很不错的中学,考虑到家境一般,在分科时选择了理科,希望能习得一技之长,将来找工作容易一点儿。
古典诗词的启蒙,一直拖到21岁才开始。那年,陈更被保送到北大,专业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再细一点,就是研究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需要花大把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跟各种数据打交道。
北大很美,但对初来乍到的陈更来说,还是显得陌生了些。她不爱看综艺节目和电影,也很少出去旅行,把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阅读上,同时有意识地开始多看一些散文集。
偶然,她在图书馆里翻到了一本书,里头提到《蒋勋说唐诗》。细细品味之下,陈更发现,原来诗词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富有大智慧,与人生、哲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妙趣横生。
仿佛“一夜入坑”,她开始搜罗与诗词相关的著作,书越读越多。
很多人奇怪哪来那么多的时间看书。其实对陈更而言,读书就意味着休闲,不开心的时候会抱起一本书躲到角落里,“读书是我的自愈方式。现在如果吃饭时不读书,都觉得很不习惯”。
图片来源:《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视频截图
“专心做一些事,肯定就要放弃很多其他的事,比如看到微博头条显示‘偶遇XX’、‘XX宣布恋情’这些很无聊的标题时是不是就会忍住不点进去了?时间就有了。”陈更俏皮地说。
理科与文学就这样在她的生活中融合了。如同她此前在第一季诗词大会中所说:“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
不止是夺冠的那一刻,六七年来,诗词早已渗透陈更的生活。
看到青山隐隐,她会想起“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看到落日,会想起“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词打开了她的眼界和心胸。
从21岁后才开始看诗词,与那些只有十几岁的诗词大会参赛选手比起来,陈更起步相当晚,但经过五年的坚持,终于如愿以偿捧得奖杯。
世上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承诺,说努力就一定迎来成功;但不努力,却永远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陈更觉得,人生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有了精气神才不累。正是诗词,教她领悟了这些道理。
陈更。受访者供图
“诗,是能让你改变一点儿的东西,有助于你放下一点什么、明白一点什么。”不止一个人问过陈更,现在读诗还有什么用,她想了一会儿,回答道,“一个人读多了先贤哲人的诗词后,会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她曾在很多场合提到过,想为传播诗词尽点力,让更多人喜欢它们。这听上去有些难,毕竟在很多现代人眼中,诗词既不常用,也显得不是那么实用。
但陈更不准备轻易放弃。如今,她已经在报纸上开设专栏,时不时便会写写文章,和读者分享诗词的妙处。在她心里,值得的事情,便要去尝试,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就好像几年以前,她穿梭于燕园的绿树花丛中,抱着一摞书看向远方,想着辛弃疾的那句词,“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文/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