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她医治了数百名特殊艾滋病人
集中管理北京市教育矫治各场所艾滋病人员的北京市利康教育矫治所近日举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展示教育成果。这些或吸毒成瘾,或被判短刑的人员都因身患艾滋病,集中于此,也让利康所成为北京最大的HIV人员集中治疗区域之一。对艾滋病所管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由民警挑梁,而医疗救治的重担则由利康医院的医务人员负责。利康医院内一科主任戴晶平便是其中的代表。同事们口中的“戴主任”,既是职务称谓,也代表着由衷的尊敬。从检测出利康第一个HIV阳性感染者至今,戴晶平在十余年间医治了数百名艾滋病所管人员。
她平和镇定的状态 与工作特别契合
一头利落的短发,温润的面庞上架着一副眼镜。说话轻声细语,举止温婉和善,记者面前的戴晶平丝毫没有风风火火的强势,甚至偶尔有些腼腆。这种平和镇定的状态,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特别契合。
戴晶平面对的感染者不仅携带HIV病毒,很多还伴有性病、皮肤病等,且大部分病症都有传染性。对每个感染者,医务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全面评估所管人员的身体状况。
如果艾滋病感染者处于发病期,对医务人员而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患者会皮肤溃烂,脓血渗出。而这时,戴晶平还必须近距离跟这些感染者接触,触碰他们的皮肤,擦拭消毒,检查身体状况。
20年前,学习临床医学的戴晶平大学毕业,来到利康医院。十多年前,戴晶平给一名所管人员体检时,检测出HIV阳性结果,这是利康所收治的第一个艾滋病感染者。从那时候开始,戴晶平才第一次接触到艾滋病。买书、参加培训、跟专家请教,戴晶平开始从零学起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当系统了解后,戴晶平打消了自己的顾虑,并向感染者进行基础教育和流行病宣传。
正是她的巡诊 给患者赢取了生的机会
在一次例行巡诊时,戴晶平发现艾滋病所管人员吉某的身上出现了水疱。她立刻警觉起来,这是患者进入艾滋病发病期的信号。戴晶平马上安排吉某入住利康医院住院部。两天后,吉某突然高烧,满身脓包。
戴晶平正准备给他做检查,吉某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嘴唇蠕动着。她俯下身子,把耳朵尽量地贴近。吉某费劲地挤出了几个字:“戴主任,我是不是快死了……”
“想什么呢,你一大小伙子,发个烧算什么事儿,这是起水痘的正常反应……”戴晶平表面镇定地跟吉某调侃着,一边组织医护民警果断采取措施,吸氧、心电监护、CT检查。检查结果印证了戴晶平的判断,吉某已经合并感染肺炎,病情十分危重。
对症用药,再配合吸氧。几个小时后,吉某的体温逐渐下降。正是因为几天前戴晶平巡诊时发现了吉某的发病先兆,给他赢取了救治的时间和生的机会。
走出抢救室,戴晶平反复叮嘱值班医生和大队民警做好防护工作,安抚其他病患,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
一周后,吉某病情完全稳定下来。他对查房的戴晶平说:“戴主任,那天发烧啥情况我真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我只记得您对我说,治这个病最拿手……谢谢您!”
医者仁心 “他们更需要帮助”
利康所收治的所管人员中最长的已经感染艾滋病毒20余年,这些实例让其他感染者对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身体状况有了期待,积极配合治疗。戴晶平说,以前感染者自愿服药的比例比较低,现在80%左右的所管人员都能自愿服药控制病情。
有一次,为了鼓励一名所管人员积极治疗,戴晶平耐心地陪着拉家常,聊了几个小时。回到值班室,看到手机上好几个未接电话和短信,这才猛然想起,当天他们两口子都值班,她原本答应给正在上中考冲刺补习班的儿子订晚餐的,竟然忘了。
“这么多年,就是亏欠家人太多了。”戴晶平顿了一下,又说:“当医生都这样。”
可是,如果只是为了实现从医的心愿,戴晶平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戴晶平却选择守在这里,守在一群有毒瘾、同性性行为、触犯了法律,并且被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所歧视的艾滋病所管人员身旁。
对此,戴晶平说:“作为一个医生,我首先是把他们看作病人,其次才是所管人员。”十几年的时间,戴晶平已经医治了几百个艾滋病所管人员。
“把病人治好,这是医者仁心。”戴晶平告诉记者,“他们对自己的病有很多误区,也饱受社会歧视,我觉得他们更需要帮助。”
在检查时,戴晶平要详细了解每个所管人员的个人情况,包括感染原因。很多人把自己并不光彩的感染经历很坦诚地告诉她,这让戴晶平感受到一份强烈的信任:“这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是很大的职业荣誉。” 本报记者 孙莹 赵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