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家长微信群 这些“雷言雷语”真吓人!

2017-09-27 阅读数 268916

家长 微信群

Photo by WilliamIven on Unsplash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只有几十个人的家长微信群,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色。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家长群又重新热闹了起来。近日,不少家长通过今日女报亲子公众号凤网辣妈联盟吐槽:家长群里有一群“戏精”,有的当“导师”晒自己的育儿经、有的当热心“大妈”替其他家长“出招”,还有的拍老师马屁,不时上演各种“戏码”,让其他家长或烦不胜烦、或哭笑不得。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班级家长群,的确很多家长都有话要说,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看最让家长们吐槽的是哪“几宗罪”,老师们对此又有何话说呢?

吐槽家长群的几宗罪——

场景一:当育儿导师的家长

“我家孩子开始上小学了,建了微信群,从此,我是大开眼界啊!”这是长沙泉星小学一年级家长刘女士近日在朋友圈发的一句感叹。记者向她询问缘由,刘女士说,儿子的班级家长群建了后,家长们有时候会在群里偶尔聊聊育儿方面的问题,有一两个妈妈简直绝了,每次都是长篇大论的回复,以为自己是其他家长的导师。“比如有一次,大家聊到孩子爱看动画片,怕影响学习的问题,这位妈妈就在那夸夸其谈五六百字,说现在是信息社会,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不现实云云,甚至还搬出了“伤仲永”的概念。

还有一位妈妈是“鸡汤迷”,时不时要在群里分享育儿心得、鸡汤文,还动不动刷屏,刚开始还有人给她点赞,后来有的家长有不同意见了,双方还在群里争得差点吵架,最后老师出面才“休战”,真是大开眼界啊!

场景二:花式炫娃的家长

除了热衷当导师的外,微信群上,还有一群喜欢炫娃的家长。长沙金鹰小学的家长李女士说,在他们家长群有一个家长炫娃都是“高情商”的。打着跟老师沟通孩子情况的旗号,其实拐弯抹角都在夸娃。“什么教材对他家娃太简单了,语文用了一个晚上,就把书看完了,数学是没时间了,有时间也能一个晚上就把整本书做完吧,巴拉巴拉的。然后洋洋洒洒地跟写了一篇小作文似的,说是与老师沟通,看了半天,没看明白要说什么。老师们估计也傻掉了,都没吱声。”

李女士说,还有的家长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优秀的孩子,你这样炫让其他家长怎么想呢!”李女士说。

场景三:拍马屁的家长

“老师没收几本课外书,家长个个回复都是老师您辛苦了云云!看着都快吐了好吗?不管老师发啥内容,总少不了辛苦了这几个字!老师们,你们看到这些内容有何感想?”

“还有就是舔屏的,老师发个东西,发错了还没撤回,就来了一群:大拇指!”

“我们那个群更奇葩,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抢着领,没抢到的急得不得了。群里还有家长直呼老师“老大”或者“大人”。一些家长私下交流,这看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这是今日女报凤网辣妈联盟微信公众号里几个家长的吐槽。

场景四:“热心大妈”式家长

燕山小学家长何女士说,在他们家长群里,总有几个“热心大妈型”家长,时不时替家长们出个“主意”。

比如,开学了,孩子们在学校吃中饭,有人担心孩子吃饭不乖口味不合啥的。这时候有妈妈跳出来,建议在教室装监控摄像头。可是当其他家长要求这个妈妈去协调时,她的话锋一转,变成了“要相信老师,相信学校”。

还有的妈妈建议家长去学校做“义工”,帮助孩子打扫卫生,减轻老师工作负担,或作交通义工,保证孩子校门口的出入安全;或者做故事妈妈,让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分享绘本故事。然后下面有一部分跟风的家长竖大拇指。“这真的让我们这些工作时间不能请假的家长做不得声,不同意就表示我们不体谅老师,同意的话又走不开,幸好还是老师‘懂味’,拒绝了这些妈妈们的‘好意’。”何女士说。

老师说:家长们的热情也让人尴尬

班级微信群内家长间的交流,在老师眼里是怎样的?昨日记者采访了长沙中小学多名老师,教师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正在纠结的家长一些建议。长沙东屯渡小学老师颜海燕说,班级家长微信群建立初只是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教师会在群里通报孩子们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有时候家长们的热情的确让人受不了。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中学老师俞利敏也建议,家长群是公众平台,晒孩子旅游、画画类似的私人照片,在朋友圈晒晒就可以了,家长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直接和老师联系,这样方便自己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

专家:建立“群规范”,尝试新的媒介沟通工具

亲子教育资深导师颜屹嵩表示,教师与家长开通微信群本身是好的,但在微信群里说点什么是一个现在教师和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微信群确实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很多困惑。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引导老师和家长平等商讨建立基本的“群规范”,从管好一个群开始,重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尝试新的媒介沟通工具,比如适用于家校联系的APP等,既能避免微信群家长尴尬,又达到了和家庭交流沟通的目的。

  家长 微信群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