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喝茶再谈医 湘版“中国夫人”澳洲开中医馆十多家

2016-06-28 阅读数 208621

湘版中国夫人 中国夫人 曾晓莉

文:今日女报/凤网 记者:李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近年来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中医,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医。但让人意外的是,湘妹子曾晓莉在澳大利亚从事中医和自然疗法二十年,先后创办了十余家中医连锁店,并得到了外国病人们的认可和好评。

一头清爽的短发精神干练,淡绿色的波西米亚长裙优雅飘逸。6月15日,从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考察中药材“龙脑樟”回来的曾晓莉出现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面前时,已经53岁的她依然浑身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弃商从医

祖籍湖南株洲的曾晓莉在澳大利亚从事中医和自然疗法二十年,先后创办了十余家中医连锁店。她告诉记者,这次回国是为在深圳开家中医养生馆作筹备。

对于中医喜好的起源,来自于曾晓莉6岁时的一段经历。“小时候我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曾晓莉回忆,“当时我家住在株洲331厂的干部楼,有一位邻居原来是国民党的将军,我叫他陈伯。他经常教一些中医和养生的知识给我,告诉我如何生活作息,教我打太极。直到现在,工作再忙,我每天都会坚持练太极。”

1988年,23岁的曾晓莉从湘潭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蛇口党委办工作。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段工作经历让曾晓莉萌生了走出国门看一看的想法。

1996年,曾晓莉只身来到了澳大利亚悉尼。除了利用自己之前的资源做一些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之外,曾晓莉也与香港的朋友一起做房地产开发。

有天早上,去参加房产公司董事会议的曾晓莉看时间还早,走进了一家越南华侨开的中医馆。很快,她开始与一位在推拿床上体验的老太太攀谈起来。

老太太以前是一位大巴车司机,因头部受工伤退了休。退休后的老太太发现脖子一直不舒服,站都不能久站。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老太太的脖子没毛病。在征得老太太同意后,曾晓莉帮她做起了理疗。5分钟后,开始还抱怀疑态度的老太太活动了一下脖子,流着泪一把抱住曾晓莉:“你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的脖子好多了!”听到老太太激动的声音,医馆里的顾客们全围了上来,请求曾晓莉帮他们也看看。医馆的老板也看呆了,立马邀请曾晓莉来医馆当总经理。

“可能冥冥之中有指引吧。这么多年,因为对中医的喜欢,《黄帝内经》《伤寒论》《素问》《灵枢》《金匮要略》等医书一直不离手,尤其研究生读了哲学之后,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更深,也一直想有机会为病人治病解困。”因此,面对病人的请求和医馆老板的邀请,曾晓莉动了心,“我打电话给香港朋友,表示要改行做中医师。”朋友接到她的电话后,感觉不可思议。

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的曾晓莉走上了中医师之路。

曾晓莉第一天来到医馆。还没到上班时间,曾晓莉就被医馆外的排队长龙吓了一跳,队伍从医馆里办公室门口排到了门外。很多人带着亲戚朋友过来,希望得到曾晓莉的诊治。当天,曾晓莉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看诊了三十多个病人,为15个病人做了治疗”。

通常都在医馆解决午饭的曾晓莉没想到:“病人会主动给我带饭,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各个国家的特色美食……”

 

湘版中国夫人 中国夫人 曾晓莉

先喝茶,再谈医

一年后,曾晓莉开始筹划自己的医馆:“当时那个医馆是以韩国中医为主,我就想开一个以我们中国的中医自然疗法和元素平衡疗法为主的中医馆。”

中医在澳大利亚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史。在19世纪的“淘金时代”,中医就落户澳大利亚了。澳大利亚虽然接受中医,但对中医在医疗卫生、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很严。曾晓莉决定把自己的第一家医馆做得规范,并得到了澳大利亚中医学会的支持。

新的医馆落成后,曾晓莉为这个中医文化在澳大利亚的新萌芽取名叫“Body-FixHealingCentre”,意思是人体康复养生中心。医馆里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有大幅的泼墨书法、清爽的绿色盆栽、精致的功夫茶具,“每一位病人过来,先坐下,喝茶,聊天”。

不过,喝茶聊天可并不是无意义的闲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诊在中医四诊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病人需要观察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生病的部位,观察病人的气色好坏、体型大小、体质强弱、行为特点以及舌相手相等等,都是望诊需要掌握的信息。”曾晓莉告诉记者,她会利用喝茶聊天的时间,不动声色地观察病人。

“病人的倾诉,我也会仔细倾听。”曾晓莉说,除了了解病人的病情,病人说话的声音她也会留意,“高亢还是低沉,清脆还是沙哑,虚浮还是浑厚,急迫还是从容,从这些能判断出病人的虚实、气机、性情等。有的病,比如咳嗽,辨别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慢慢地,曾晓莉的医馆在当地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位从中国来的“ChineseLady”,擅长古老东方的神奇中医。曾晓莉的医馆也从一家变成两家、三家……直至十多家。虽然很累,但曾晓莉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看到病人经过我的治疗后带着微笑走出医馆,那种开心和成就感,是挣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拒绝富豪的诱惑

曾晓莉把她与病人之间的联系看作一种神奇的缘分。“之前我帮助过一个中风的病人伊桑(Ethan),因为和伊桑的缘分,我又帮到了他的小侄女西娜(Sienna)。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原来,7岁的西娜在和伙伴们一起踢球时,老踢不准球。西娜的父母怀疑孩子的眼睛有问题,医生认为是基因问题引起的眼睛病变。但治疗几个月后,西娜的眼睛不但没好转,视力反而越来越糟,几近失明。家人只好帮她联系盲人学校去上学。西娜的母亲几近崩溃。

曾晓莉在电话中听了伊桑的描述后,问了两个问题:“西娜的脸是不是圆圆的?最近脾气是不是越来越大?”伊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曾晓莉从未见过西娜,却问对了。第二天,西娜的父亲托尼(Tony)将孩子带到了医馆。曾晓莉问诊之后,判断孩子是因为头部气血瘀滞,再加上脾湿重和肾功能的问题。随后的治疗效果很明显,到第三天晚上,托尼电话告诉曾晓莉,之前一直需要人扶着才能在家走动的西娜,居然能自己起来上厕所了。

一个星期后,托尼带着女儿去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西娜的视力正在恢复,而且恢复效果非常好。激动的托尼来到医馆,跪下感谢曾晓莉:“您真的是天神(曾晓莉的英文名字Flora有‘花神’之意)!”

“我不是神,中医师只用疗效和事实说话。”曾晓莉还给大喜过望的父女俩来了句典型的西方幽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可以帮女儿退掉盲人学校的预约了。”

二十年来,曾晓莉的病人遍布澳大利亚的各个阶层、各个地区,从普罗大众,到澳洲政要、企业家、媒体精英、医学专业人士,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妙手仁心的“中国夫人”。

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亚开始为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澳大利亚由此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曾晓莉所在的中医协会,功不可没,“这是我们中医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也有我诊疗过的富豪提出,让我只为他们的家族或圈子服务,薪金不是问题。但我婉拒了。”曾晓莉说,这不符合她从医的追求和风格,“医者,德也。医术应该为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服务。”而这也是她在海外打拼20年后,回到祖国的本意和初心。

“中医的‘根’在中国,我应该利用自己这二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为中医的弘扬做一点事情。”曾晓莉说,对于近年来中医遇到很多争议和质疑,她也知道,但她认为,对中医全盘的否定或是盲目的推崇,都是不可取的。

“在海外生活过的人,才能更加体会中华文化的精妙。”10岁就随曾晓莉出国的儿子,如今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曾晓莉说,这是她最为自豪的事。

  湘版中国夫人 中国夫人 曾晓莉 今日女报/凤网 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