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最牛英语老太” 做志愿服务11年成立“阳光课堂”

2015-08-19 阅读数 477053

最牛英语老太 孟淑华 志愿服务11年

今年68岁的孟淑华是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南社区一名既普通又特殊的居民。说普通,是因为她和咱们社区里见到的大爷大妈一样亲切热情;说特殊,是因为她是社区里的“最牛英语老太”,英语志愿服务11年。英语对于现在的孟淑华而言,就像每天买菜做饭一样,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对志愿服务的那份初心,更是11年中从未更改。

最感动

学会的第一个单词是“volunteer”

“我以前就知道雷锋,不知道什么是志愿者。参加了英语班,接触了这么多中外籍志愿者,我明白了,志愿者是做好事,更是承诺,承诺就必须做到。这些年,我从没想过要离开,我付出我快乐,这是我生命意义的体现,在社区英语班,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土生土长在皇城根下的孟淑华说起话来有着北京老太太特有的爽快与直接,“2004年社区开办英语班就是为了迎接奥运会,当时英语班的第一任志愿者老师叫施彬,是一位美籍华人。我到现在都记得,他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volunteer,就是志愿者的意思,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志愿者的概念。”

正是这第一堂听得懵懵懂懂的英语课把孟淑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时听到关于志愿者的服务理念,我觉得特别棒,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中。”孟淑华告诉记者,“我们的施彬老师在社区里做了半年的志愿者后因为自身原因要离开,但是他并没有说走就走,而是刊登招募信息,一次性就招来了11名外籍老师,让英语班可以继续下去后才离开的。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一直没有忘记对我们英语班的承诺和责任,没有不管不顾,哪怕要走了,也要做好交接工作。这也是他教会我的第一课。”

最巧合

银行存钱背单词意外找到新老师

当时11名外籍志愿者老师来到社区授课虽然是件好事,却也让孟淑华着实费了一番脑筋。“这些志愿者母语都是英语,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中文,我是英语班的班长,才学了半年多的英语,面对这些老师真是捉襟见肘。”那时候最让孟淑华挠头的就是每周接到老师预约课程的电话,“我英语不利落,电话那边是老师叽里呱啦说了一堆,有时候只听得懂时间和地点,其他都一知半解,不过这么打着岔也坚持下来了。”

由于外籍志愿者全英文教学,很多人跟不上,最初60多人的社区英语班到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基本上就是一对一小班授课了,当时也有人劝说干脆大家散了得了,可我觉得不能就这样散了,因为我是班长,我承诺过,只要还有一个学员,这个英语班就要办下去。”正是凭着这份毅力和坚持,社区英语班如履薄冰般地维持着,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孟淑华认识了世青中学的退休英语老师,这位老师的加入也让当时陷入低谷的英语班神奇般地起死回生了。

“说来也是凑巧,有一天我去家附近的银行存钱,人太多得排队,我就一边背单词一边等着,结果就碰到了姚莳菁老师。”说到这段经历孟淑华一直觉得是难得的缘分,“姚老师看到我那么用功特感动,一聊知道了我们社区英语班的事,就问自己能不能来当志愿者,教大家英语,我当时都高兴蒙了,幸福来得太突然。”

随后,姚莳菁老师带着世青中学的学生如约来到社区给大家教口语,每周两次的英语角办得红红火火,还有另一位社区居民周老师也加入了英语志愿者的行列,并给英语班的学员开设了新概念英语课程,再加上原来每周四次的外教口语课,社区英语班渡过难关,逐渐走上了正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作为志愿者的孟淑华和英语班的其他学员一起,就在家门口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指路和排忧解难。“咱实话实说,我们的英语再好也赶不上那些大学生志愿者,但经过了四年的学习,至少见到外国人不犯怵。”孟淑华觉得那四年时间不仅学习了一门语言,更学会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一个是勤能补拙,还有就是志愿服务真的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11年间,先后有300多名居民参加了社区英语班的学习,而参与授课的中外志愿者一共有127人。“非常感谢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还有曾经世青中学的小志愿者们,这些年有他们的坚持,才让英语班延续至今。”

最创意

成立“阳光课堂”开设多类型公益课程

随着社区英语班的发展越来越稳定,孟淑华也逐渐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到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从而有了开设不同类型公益课程的想法,而街道也非常支持这个创意,“阳光课堂”应运而生,这也是枣南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居民自治管理组织,由社区监督指导,街道办事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我们的社区英语班从2004年开始就都是我们志愿者自己掏钱来运营,现在的阳光课堂有街道的支持,感觉心里更有底了。”孟淑华告诉记者,当时来社区授课的好几个外国志愿者都经济条件很一般,“可他们能放弃自己打工挣钱的机会和时间到社区来给我们这些老人和孩子免费上英语课,他们的这种志愿精神真的对我们触动很大。”有很多次外籍志愿者讲课到中午,社区居民从家里端来热乎饭菜,或者干脆把这些志愿者邀请到家里吃饭,“当时我们有一位学员厨艺特别好,这些外籍志愿者最爱吃她做的红烧豆腐和炒花生米。”

不过今年4月成立的阳光课堂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窘境,在吸收了多名退休老专家、教师等志愿者后,阳光课堂除了英语课堂,还增设了科普、表演、汉语拼音、电脑、剪纸、快板、空竹等十几门课程,这里也成为了居民们开展文化活动和社区教育的“大本营”。

为给阳光课堂找到更多的志愿者老师,孟淑华差不多利用起自己全部的“人脉资源”。“航模老师是我楼上邻居,天文学老师是老同学”,孟淑华笑着说,“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包括退休教师、民间艺人、海燕沙龙和外经贸的青年志愿者们,还有许多外籍志愿者,都加入了阳光课堂这个大家庭,用自己的热情和专长为大家志愿服务。”

“以前学习英语是为了奥运服务,而现在很多社区老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到自己感情最深的社区英语班,孟淑华还给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现在我们的社区英语志愿服务给老人和孩子开了不同的班,老人班里从50多岁到70多岁的都有,大家现在学英语都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国旅游越来越多,会两句英文更方便,还有的老人是因为家里有了洋女婿或者洋儿媳妇,学一些英文能拉近距离。”孟淑华说:“不久前有一个英语班的学员跟团去南非旅游,结果跟队跟丢了,后来遇见个南非警察,虽然紧张得完全忘了迷路怎么说,但就靠一句‘Ilostmyleader’,警察理解了他的意思,最后顺利找到了团友。这个学员回国后经常在英语班里跟别的同学说‘会点英语关键时刻能救命’。”

据介绍,目前麦子店街道除了已设定的十几门公益课程,下一步还要开办手机微信班和电脑班,以满足更多社区老人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最牛英语老太 孟淑华 志愿服务11年 北京晚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