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母女、兄弟六博士同日毕业 携手发扬中医文化

2015-06-16 阅读数 148062

博士  中医   全家博士

6月9日,蓝文昌蓝培晏父子参加博士毕业典礼。

编者按:6月13日,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为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正迎来重要机遇,商机无限。”

而早在几年前,经过数代中医人的努力,中医也逐渐获得西方国家的合法地位。在类似背景之下,也催生了无数海外人士到中国大陆学习中医的热潮。6月9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典礼上,甚至出现了父子、母女、兄弟同时毕业的一幕,在校园里被传为佳话。

学习中父子关系得到弥合

在决定来中国大陆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知识时,蓝文昌刚满60岁。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我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6月14日上午,已经68岁的蓝文昌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

蓝文昌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祖籍福建漳州。“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致力于中成药的研制和开发。”蓝文昌说。

在一般人的眼里,蓝文昌已经算是成功人士,在台湾有自己的药厂,在上海有自己研发中成药的基地。

2008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蓝文昌,在别人看来已是要“退休”的时候,却做了一个让周围人吃惊的决定:来祖国大陆拜师学中医。

“许多人是不理解的。”蓝文昌说,“朋友们半开玩笑说,台湾人的平均寿命也就76岁,学成回来刚好给阎王爷看病。”

不过,蓝文昌却不这么认为:“跟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中医也是在继承中发展,如果不学习,就只能面对淘汰。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医的源头在我们大陆。”

其实,蓝文昌还有另外的一层考虑,做了几十年中成药,他越来越觉得事业很难突破。“归根结底,其实我就是缺少了对中医知识的提升和认知。”蓝文昌决定来,而且不是一个人,甚至做通了在美国某名校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儿子蓝培晏的工作,一起来祖国大陆学习中医。儿子是他将来事业的接班人,也是中医药的传承人。

7年前,蓝文昌和蓝培晏一起向教育部申请并获得通过,结伴来广州参加入学考试。

由于准备很充分,父子俩同时被湖南中医药大学录取,同一个导师,同一个专业。来到学校,昔日的父子也有了另一层关系——同学。

他们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导师彭清华的悉心指导下,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7年,蓝文昌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收获了满满的父爱。

蓝培晏13岁被蓝文昌送往美国读书。“我两三个月去看望他一次,一次也就呆几天,和孩子的交流非常少,慢慢也就感觉疏远了。”蓝文昌说,“在儿子的成长中,父母的爱几乎缺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庆幸的是,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求学的这7年,由于我们每天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父子俩的关系得到了弥合。”

 

博士  中医   全家博士

6月9日,陈柔静孙薇思母女参加博士典礼。

爱上中医因为一段“奇缘”

马来西亚人陈柔静“邂逅”中医,是因为一段“奇缘”。

那时候陈柔静才二十出头,和丈夫孙安兴结婚不久。“我老公整天被坐骨神经病痛折磨,晚上睡觉都会痛醒。”

陈柔静说,按照西医的治疗方式,就必须动手术,但有一定的风险。就在一家人为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时,陈柔静经人介绍认识了从中国厦门移民到马来西亚的老中医师。

“老中医师白天在一个公司上班,晚上为一些人看病,都是免费的。”陈柔静回忆。中医虽然在中国被人尊崇,但在三十多年前的马来西亚,并不被认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柔静带着丈夫孙安兴找到了老中医师。

“师傅当时六十多岁,但是精神矍铄,保养的非常好。”陈柔静说,更加让她觉得神奇的是,丈夫的疼痛,居然在他手上细长的银针下,渐渐得到缓解。

随着治疗的深入,孙安兴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而陈柔静也决定拜老中医师为师。

“在马来西亚,中医是靠很多跟我师傅一样的医生精湛的医技、以及他们的医德得到推广和认可的。”陈柔静说,她从事中医针灸事业近30年,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见证了中医从怀疑被接受的过程。

后来,陈柔静加入了马来西亚中医师暨针灸联合总会。8年前,陈柔静被总会推荐到中国大陆学习中医。在陈柔静看来:“每一个真正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外国人,都有必要来中国学习取经。”

8年前,陈柔静来到中国,女儿孙薇思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决定加入“取经”的队伍。

广西中医药大学,这是母女俩来中国的第一站。3年系统学习后,母女俩拿到了针灸推拿硕士学位,回到马来西亚,创办了“静思康复之家”,针对的是脑瘫儿童康复治疗。

“静思”来自母女俩的名字,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中医讲究修身养性,就是提醒我们在学习、看病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遇到问题静心思考。”

“真正接触到中医才知道其中的博大精深。”2012年,考虑到康复之家未来的发展,也为了更好第服务病患,已经55岁的陈柔静跟女儿孙薇思商量后,再次来中国继续深造。这次,她们选择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拜在著名的针灸推拿学教授周国平门下。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三年,是母女俩精益求精的三年。“学校治学严谨的老师,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终身受益。”孙薇思说,这次她和妈妈回到马来西亚后,会进一步把中国的中医文化推广,造福更多的人。

 

博士  中医   全家博士

6月9日,黄保国黄保民兄弟参加博士典礼。

生活因为中医获得巨大改变

和蓝文昌蓝培晏父子、陈柔静孙薇思母女相比,黄保国黄保民兄弟更像出生于“中医世家”。

黄氏兄弟来自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的父辈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6月14日晚上,长沙黄花机场,48岁的哥哥黄保国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如今其已年近八旬的父亲早在年轻时就来过中国,舞狮都是在中国学会的。不过,父亲最钟情的,还是中医。40年前,其父亲就来中国上海系统地学习了中医。

“我们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会带着我们去山上采药。”黄保国说,即便那时候马来西亚人去西医院看病都有类似中国的医疗保险,但家里还是经常病人不断。

那时候中医在马来西亚还不受法律保护,父亲也不存在有行医资格。“父亲很痴迷中医,不收钱都会为别人看病。”现年45岁的弟弟黄保民说。

兄弟俩回忆,小时候家里生活并不宽裕,他们家境的改变,完全得益于中医在马来西亚的渐渐被患者接受。

兄弟俩十多岁的时候,其父亲成了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师,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我们兄弟俩上了12年的华文学校,在民办中医药学校初步学习了中医知识,目的就是将来到中国学习中医文化打基础。”黄保国说,这是父亲的远见。

15年前,兄弟俩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诊所。父亲告诉他们,要想在中医事业上走的更远,就必须去中国学习。兄弟俩遵从了父亲的话,8年前,两人先是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3年前又辗转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师从湖南省中医院院长熊辉教授。

两个月前,黄氏兄弟来到长沙,准备论文答辩。这60天,对于兄弟俩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论文在熊辉教授的指导下,无数次修改,我们都有些烦了,但熊教授却非常有耐心。”黄保民说。

最后,兄弟俩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湖南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博士学位。

黄保民说:“这次回马来西亚,我的工作依然是坐诊看病,但哥哥的任务要艰巨得多。”这缘于黄保国的另外一个身份——马来西亚中医师暨针灸联合总会会长,该会是马来西亚卫生部传统辅助医药委员会委任的唯一执业医师代表团体,部分行使政府职责。

“在马来西亚,中医虽然一直有争议,但是通过学习,完全能够和西医补充发展,因为我们的目的,都是救死扶伤。”黄保国说。

  博士 中医 全家博士 今日女报/凤网 谭里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