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夫妇收养汉族女儿的八年时光

2015-06-09 阅读数 302468

维族夫妇收养汉族女儿 维汉一家亲

维族夫妇吾甫尔和斯丽木汗初见这个汉族女孩的时候,正值3月,吐鲁番鄯善镇台台尔村的杏花开得正好。院子里的杏树没有一片绿叶,全都妖娆地打着朵儿,一阵轻风吹过,那一片片粉红的花瓣,就扬扬洒洒地掠过碧绿的葡萄架,将宽敞的院子染得红霞满天……

时隔9年,吾甫尔和斯丽木汗夫妇依旧会惦记着她。从初次见面到8年的朝夕相处,这种超越血缘与民族的大爱,就像盛开在吐鲁番的杏花一般,纯净无暇。如今,即便她已离去,但这个“汉族女儿”却永远地存在于维族父母的心中。

惊喜:久盼的女儿是个汉族娃

“有人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准备送去民政局!”那天,丈夫吾甫尔带回这个消息。妻子斯丽木汗得知后,心跳得怦怦响!虽然家里的两个儿子分别有18岁、9岁了,但一直想生个女儿的她,未能如愿。而丈夫的这个消息,让她有一种天赐珍宝的感觉。

找到那个捡到孩子的人家,吾甫尔和斯丽木汗看到了襁褓中的婴儿——这是一个汉族女孩,刚满两个月。或许因为被遗弃的缘故,孩子有些虚弱和苍白,但丝毫不影响斯丽木汗对她“一见钟情”。

抱起这个小生命,夫妻俩的心,便充盈着一种温情。他们领养了这个女婴,为她取了个维族名字,叫阿孜古丽,意思是“希望的花朵”。

吾甫尔立马上街买了奶粉、摇床等婴儿用品,斯丽木汗就回家,精心调制小古丽的食品。眼见孩子身体虚弱,也不爱吃东西,夫妻俩便抱着孩子上医院。医生告知,孩子是先天不足,要靠后天慢慢弥补。

按照医生开的单子,吾甫尔夫妇一点点地喂养孩子。不爱吃奶粉,他们就每天去买新鲜的牛奶,煮开了、晾温了,再灌到奶瓶里……喝着村里最新鲜的牛奶,阿孜古丽的脸色日益红润,小身体也逐渐胖了。

斯丽木汗开心极了。为了照顾女儿,她每天寸步不离,即便是做着打馕饼、擀拌面等家务活,她都将女儿背在身上。葡萄开墩后,斯丽木汗夫妇要在葡萄地里干活,小古丽也随身跟着,安置在一旁的摇篮里,让她眨巴的双眼盯着蔚蓝的天空。春去秋来,阿孜古丽就如一棵安静的小苗,茁壮成长。

 

维族夫妇收养汉族女儿 维汉一家亲

担忧:女儿被诊断为先天性残疾

2008年的3月,杏花又开放。2岁的阿孜古丽终于学会了走路,可是,为什么她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

斯丽木汗发现,女儿小古丽走路时,两肩和两脚都是一高一低;开口叫“爸爸妈妈”时,也要使劲大声,呼吸沉重……带到乌鲁木齐的医院一看,斯丽木汗夫妻如遭五雷轰顶——医生诊断,女儿是天生性残疾,歪曲的颈椎压迫了心脏和肺部,只有等她长大以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

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亲戚和邻居们纷纷劝说,让他们放弃这个“汉族女儿”,斯丽木汗听后哇哇大哭。她无数次问自己:“亲生父母在哪里?既然生下她,为什么又忍心抛弃?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能让这个孩子再被抛弃一次。”吾甫尔的话坚定了斯丽木汗的心,儿子阿力甫和艾热提也支持父母,“我们要这个妹妹。”斯丽木汗的心结放下了。这个平时温顺柔弱的女子变得无比坚强,她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我不管她今后会是什么样子,我要养着她带着她爱着她,没有谁能把我们分开。”

就这样,阿孜古丽在维族父母的养育下,渐渐长大。上学后,爸爸和哥哥轮流用摩托车接送她;学校的校长发现阿孜古丽比别的孩子矮小,就专门为她特制了一张小课桌;上二年级,阿孜古丽走路只要超过30米就会呼吸困难,学校便建议她寄宿,并减免她的伙食费,还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她……

寄宿后的阿孜古丽每隔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她特别懂事,每次回到家,她就帮着妈妈洗衣服、搞卫生。妈妈在地里劳动,她也会把菜洗好等着妈妈回来做饭,而她就负责饭后洗碗。

 

呵护:他们从不接受采访和荣誉

有一天,阿孜古丽伤心地哭了。原来,有同学笑话她:“你怎么长成汉族人的样子?维族女孩都是大眼睛双眼皮,你怎么是单眼皮?你肯定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

斯丽木汗知道后,指着哥哥对阿孜古丽说:“你看!哥哥也是单眼皮啊。你肯定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女儿啊!”这会儿,阿孜古丽才安心地靠在妈妈的胸前。

经历这事后,吾甫尔夫妇悄悄商量:“等阿孜古丽长大成人,我们再把她的身世告诉她,如果她要去找她的亲生父母我们也不反对。”

为此,吾甫尔夫妇拒绝了所有好心人的资助,也不接受闻讯而来的当地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们婉谢了“民族团结模范家庭”的荣誉,担心影响出去,会被聪明的小古丽知道。就这样,阿孜古丽被“维族父母”的爱紧紧呵护着,在她的世界里,有着与所有健康孩子同样的快乐童年。

至于自己的病情,阿孜古丽是知道的。她经常问斯丽木汗:“我怎么会生成这样?我的病会好吗?”斯丽木汗告诉她:“医生说了,你的病会好的。等你长到9岁的时候,就可以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里动手术,你就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了。”

于是,阿孜古丽的学习更加努力了。她认真看书写作业,成绩优秀,小小年纪的她,汉语水平已经可以成为爸爸妈妈的翻译了。每次去医院看病,阿孜古丽就充当医生与父母的翻译,所以她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她告诉爸妈:“我等着9岁去医院做手术呢!”

悲痛:陪伴8年终究离去

2014年春节,阿孜古丽特别高兴。她掐算着手指对爸妈说:“我8岁了,明年就可以去开刀治病了。”

殊不知,新年刚过了一半,8月的一天,在家度暑假的阿孜古丽突然病情爆发。吾甫尔夫妇火急把她送到当地医院,随后转入乌鲁木齐医院。

为了给阿孜古丽看病,父亲吾甫尔想尽办法卖掉家里的葡萄地,筹集了几万元钱作为医疗费。躺在病床上的阿孜古丽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斯丽木汗肝肠寸断,抱着阿孜古丽照了一张最后的相片——阿孜古丽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笑靥如花,而眼睛里却充满了泪水……2014年8月7日,8岁的阿孜古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维族家庭。

回到家,吾甫尔夫妇不再欣赏院子里的杏花美景,每天以泪洗面。他们不敢看别人家的小女孩上学放学时的欢乐场景,不再打开电视,看女儿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尽管阿孜古丽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8年,但这短短的岁月像烟花一样美丽,让人珍贵。

“你们再领养一个女孩吧,名字也叫阿孜古丽!”儿子看着伤心不已的父母,边安慰边泪如雨下。如今,斯丽木汗每天抚摸着女儿的照片:“阿孜古丽从未离开我们,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维族夫妇收养汉族女儿 维汉一家亲 凤网/今日女报 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