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家“时间银行”:他们如何存取时间

2014-08-07 阅读数 343904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实习生 李玉婷 图:实习生 李玉婷

7月24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衡阳市石鼓区青山街道,前往湖南省首家“时间银行”一探究竟。“银行行长”谢红辉告诉记者,“有了‘时间银行’,社区启动以老养老。年长的老人不再怕寂寞,年少的老人老有所依。”

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提出的。会员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服务。卡恩还设计了“时间银行”系统,通过电脑可以把每个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或接受服务的时间都按小时记录下来。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23个国家的300多个社区的企业都采用了这个系统。

中国“时间银行”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时间存管平台,是公益类银行账户体系。通过建立动态时间交易和管理系统,将服务时间转化为时间积分进行电子存储,保证用户间的公平交易,从而在社区达到互助共济之目的。近几年,南宁、南京、重庆等城市零星出现了这种模式。目前,“时间银行”主要是依托于居民小区,重点服务对象是老人。

【人物连线】

首位“储户”存了60个小时,用真诚感动“倔老头”

“朱大爷,在吗?我来送饭给您,顺便帮您整理房间。”爬上7楼,等了许久,终于敲开房门,本以为能打上个招呼,殊不知只看到了一个冷漠的背影——“放下,你就走吧。”这是6月12日发生在衡阳市石鼓区青山街道的一幕。

偌大的房间、潮湿的气味,尽管满屋子放满了东西却掩藏不住这位80岁空巢老人内心的寂寞。52岁的雷交娣怎么也想不到,给怪脾气的邻居朱大爷送饭,竟成了她在“时间银行”里存下的第一笔时间。

时间银行 湖南首家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如何存取时间

雷交娣向记者展示她的服务对象的材料。

“银行”开业,她第一个报名

6月10日,“时间银行”在衡阳市石鼓区青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雷交娣早早地来到现场,将准备好的个人材料递交到办公室,等待审批。

与大多数“开户”的社区居民不同,雷交娣没有申请服务,而是做志愿者,给他人服务。青山社区居民、中老年人最佳、体检报告合格、精神状态好……雷交娣符合所有的“办卡”条款,她很快就被审批通过了,成为“时间银行”的第一位客户。

6月12日,雷交娣接到了第一个“一对一”服务对象的身份信息——朱富青,80岁,子女外出打工,独居,要求每天送饭。

接到服务名单时,雷交娣就想退缩了。“朱大爷是出了名的怪脾气。”雷交娣说,自己与朱大爷是多年的邻居,但从不曾说上一句话,“以前也会跟他打招呼,但经常遭到无视。”果然,6月12日初次打交道,就碰了壁。应朱大爷的要求,雷交娣放下饭,转身就走。可前脚刚踏出门,又转身走进屋里,从口袋里掏出“存折”,“大爷,您帮忙签个字呗!”

原来,“时间银行”有规定,每存入一笔时间,都需要被服务对象在后面核实时间的真实性,然后签上大名。若对服务不满意,还能在备注里写上意见和建议,方便改正。

开展“附加业务”,大爷给她点赞

“妈,你每天瞎忙活什么呢!”雷交娣每天中午都在12点准时给朱大爷送去午餐,坚持到第七天,女儿开始质疑了——每天抽出那么多时间去服务他人,存入的时间能有回报吗?

雷交娣家境并不宽裕,是低保户。夫妻两人与女儿、小外孙一家4口挤在一间60平米的小房子里。平日话不多的雷交娣坦诚地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加入“时间银行”,是希望能趁着自己还有力气帮别人的时候多做点好事,待到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能多些人帮忙,减轻孩子的养老压力。

“大爷您先吃饭,房间我稍微给您收拾下吧?”听到“收拾房间”,朱大爷立马警惕起来,一脸严肃。但尽管内心不乐意,朱大爷还是没像初次见面那样,直接拒绝。“老人家的东西都看得很重要,对外人,他多少会担心你弄丢了他的‘宝贝’。所以,我给他清理东西时,都会问他‘这个还要不要’、‘这些放在哪里更好’……”

雷交娣边清理垃圾,边跟朱大爷聊孩子。“他也挺可怜的,子女都出去工作了,不在身边,跟老伴又性格不合,常吵架。几年前,老伴在一次争执后患上老年痴呆,子女都在心里怪他,接走了老伴,剩他一人住着大房子。”随着聊天的深入,渐渐地,朱大爷对她的笑容也多了。

有存有取,她也享受服务

经过一个月的积累,雷交娣成了“时间银行”目前存满60个小时的最大“储户”。了解到她的“存款”日益增加,“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便提醒她,积累“时间存款”,可以去社区公益食堂换取原本需要8元一餐的午饭,同时,社区老年人日托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也能用“存款”换取。

“现在中午都不用做饭,确实为家里节约了一笔开支。”雷交娣说,尽管自己目前是最大的“储户”,但还是会节约使用“存款”。“每天吃餐饭就好了,日托服务和医疗服务待到年纪大了再使用!”

雷交娣说,“时间银行”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她身上很好地实现了。现在,她还在劝说丈夫、女儿和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来加入“时间银行”,实现身边的“以老养老”。

 

时间银行 湖南首家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如何存取时间

向萍在照顾社区老人。

居民说:以前有事找居委会,现在呼叫“银行”

自“时间银行”开业以来,300名居民成功“开户”,80名志愿者提供服务,而有一家被“银行”工作人员评为心目中的“模范储户”——老父母常住青山社区,享受志愿者服务;女儿周末回社区,帮助其他老人,替父母还“服务时间”。

81岁的向佩清和77岁的赵冬梅这对老年夫妻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自女儿调到衡东县农业银行工作后,青山社区的这套房子里,就只留下了二老相依相偎的身影。不过,自从有了志愿者,二老原本冷清的家,一下子增了不少人气。

每逢周末,45岁的女儿向萍(化名)就会从衡东回青山社区看望父母。“早在电话里就听他们说家里多了好多‘客人’,老人可开心了!”向萍说,有了志愿者照顾老人,自己在外工作也更安心。

尽管初次申请的要求被拒绝,向萍还是不断强调“自己是银行工作者,是个银行志愿者,希望能帮父母‘还’点时间给大家。”最终,在核实了详细情况后,“时间银行”还是接受了这位“外来”的“储户”,并跟她签订了服务协议——“保证每周周末都至少能抽出2小时,服务青山社区居民。”

66岁的姚孝龙是“时间银行”里的“特技储户”——存入“账户”的时间能加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时间银行”负责人陈雪梅告诉记者,“能够修理家电、干苦力、进行心理辅导,擅长琴棋书画等特长的这类志愿者我们更提倡‘入户’,还会给他们存入双倍的服务时间。”

相比“陪聊”赚得的1个小时时间,姚孝龙更喜欢修理家电的“入账”。按摩椅、电视机、风扇、电饭煲……只要服务对象家里的电器出了故障,姚孝龙都是随喊随到,“男人嘛,修东西还是比较擅长,反而花心思聊天难度更大”。所以,短短几天时间,姚孝龙的“存折”里就记满了2小时、3小时、4小时,备注里还填满了“很好”二字。

想用“存款”干嘛?姚孝龙说:“我是个‘中年老人’,现在身体还不错。不过跟社区里大多数老人一样,子女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很难想象自己变成‘老年老人’的时候会是怎样。所以,我现在并不想把时间兑换掉,希望越存越多,也希望以后有更多‘中年老人’来接班,为未来的我们服务!”

前几日,年近六旬的张晓香在街道散步时突然中暑晕倒,由于家人都不在身边,邻居看到了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时间银行”,很快,接到“时间银行”通知的志愿者就把张晓香送到了医院。

“大中午的,让一姑娘陪着我在医院检查,还不用给一点回报,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时间银行’的好处。以前有事找居委会,现在有事就呼叫‘银行’。”张晓香特别开心地说。

 

时间银行 湖南首家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如何存取时间

青山街道社区主任尹沐灵向记者介绍“时间银行”。

【走进青山“时间银行”】

成立缘由:老龄化社区受到“互助养老”报道的启发

青山社区是衡阳市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人,占人口比例的14%—15%,其中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占了大多数。青山街道社区主任尹沐灵介绍,以前如果居民有困难通常是打电话到社区居委会求助,但社区居委会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没有能力一一帮助解决。而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也发现:50多岁就退休在家且身体健康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跳跳广场舞,打打牌或者照看下小孩,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很是空闲和单调。

“我觉得这些身体健康状况不错的人应该还可以替那些需要照顾的人做点事,正好实现互助。”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谢红辉说,“当然,以完全义务的形式是不可能实施下去的。后来看到一篇有关社区‘互助养老’报道,我就想我们社区也可以搞起来。”

谢红辉介绍称,“时间银行”最先是源于社区申请的老年人日托中心。有的老年人行动不方便,或者老年痴呆又没有人照顾,可以集中到社区中心。但是老年人来了以后,就餐该怎么办呢?青山社区干脆就搞了个老年人公益食堂。一些儿女不在身边,家庭又困难的可以到公益食堂吃饭,但没想到问题又来了——老年人来了以后没有足够的人照顾,那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想到了发展社区义工来为他们服务,开展‘时间银行’项目。

管理模式:36个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青山社区居委会是“时间银行”的管理者。每位申请客户在审批成功后,都会拥有专属“存折”。“银行”有“会计”、“出纳”,还有“业务员”上门提供“推销”服务,36名社区工作人员加入“时间银行”,服务社区居民。

尽管队伍庞大,但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时间银行”这个“新鲜玩意儿”,究竟怎么存取呢?“借用银行的运营模式,用‘存储服务时间’和‘支取服务时间’的方式鼓励老年人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实现互助。”尹沐灵说,“时间银行”是推行“以老养老”,即由55岁至65岁、身体硬朗的“年少老人”帮助孤寡高龄老人,并将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发放的爱心服务卡内。而这些卡会定期存入“时间银行”的档案中,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取出”存储的时间,由社工机构为他们指派帮助人员。

发展现状:300余“储户”,累计存储时间上千小时

自6月10日开业至今,“时间银行”共有“储户”300余人,其中80人提供服务,累计存储服务时间上千小时。而服务内容包括卫生清洁、慰问性的聊天、医疗保健咨询、就业介绍、纠纷调解、家政服务、课程家教、医务治疗、社会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社区内开始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帮互助氛围,社区外的志愿者也陆续参与进来。但能有如今这样的成绩,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当时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合作搞这个项目的时候,考虑到了可能一时间居民不太容易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当时就跟他们说,万一社区居民响应不积极的话,那么前期就以南华大学护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主,慢慢地进行扩展,最后实现以社区内部的居民为主体。”谢红辉说。

虽然项目的实施情况与先前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有一定的成效。谢红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居民对“时间银行”还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所以,我们现在就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上门推介,先从小做起。“能照顾好一个人我们尽量照顾好一个人,能照顾好两个人尽量照顾好两个人,先做出一点点诚意再来推广。这样一来,居民可能容易接受些。”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是志愿者不够。对‘时间银行’项目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社区居民对这个项目还不是很信任。”因此,在谈到以后的发展时,谢红辉称,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另外就是要完善签字核实制度,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服务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对象真实地存入电脑中,若干年后有一个汇总。但鉴于目前志愿者的人数不是很多,很多工作还不够完善,只能手工记录。

 

链接>>

各地兴起“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2013年11月,由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的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的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建了金华首家“时间银行”。今年7月22日上午,又一间由浙师大社工系的教授团队担任项目督导的“时间银行”,落户于浙江苍南中兴社区与湖前社区,首批120名来“开户”的老人将在这个公益框架下提供互助性服务。

今年1月1日,银川市首家“时间银行”在银川西夏区新天地爱心养老院正式落户,从此,爱心在这里汇集、存储、传递。8月1日,记者获悉,7个月下来,这个特殊的银行里已经有了80位储户,最大的储户已有120小时的“存款”。

7月15日,云南晋宁正式启动了“时间银行”计划。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云南晋宁县共青团签约的“爱心店”已有5家,近300名青年志愿者领到了“时间存折”。

此外还有广东的南沙、江苏的苏州等地都相继成立了“时间银行”。

洛阳六旬老人创立首家民间“时间银行”

今年3月份,由于荷花滞销,66岁的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老人席怀恩发起了义卖荷花的活动。近日,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席怀恩送来的红色“存折”,上面写着“洛阳市‘一家人’时间银行”。打开一看,有“日期”、“存入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审核人”等项目,其中,审核人一栏,盖上了“席怀恩”的签章。

“这算是我送给大家的一个小礼物吧。”席怀恩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听说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办事处天元社区成立了洛阳市首家“时间银行”,用来记录爱心人士从事公益活动付出的时间,自己遇到困难或者年老需要帮助时,可以从“时间银行”中支取被服务时间。这个“机构”让他很感兴趣,决定发起一个民间的“时间银行”。

“这个‘银行’专为义卖荷花而设,工作时间从2014年3月中旬开始。”席怀恩介绍说,与天元社区的“时间银行”不同,那是一个社区发动的,像是“公家”的。“我的‘时间银行’是个人发起,是民间第一家,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组织、机构、实体的虚名,持‘存折’的志愿者,靠自觉自愿。”

 

时间银行 湖南首家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如何存取时间

大学生志愿者在陪青山社区里的老人读报。

【专家观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失业率达到顶峰时,“时间银行”就成了不少美国人的“省钱攻略”。那时,在美国一些社区就出现了此类机构,顾客可以用计时劳动换取所需,化解经济窘境。

“时间银行”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资源整合的体现。近几年,整合社会资源的各种平台都获得了成功,譬如,“非诚勿扰”整合择偶资源;京东、淘宝整合商品的供需资源;微博、微信整合社会精英和各个社交圈的信息观点资源等。而“时间银行”,使得大量被闲置的劳力资源有了重新整合的机会。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它的发展潜力高看一眼。

对全社会而言,“时间银行”的出现,让善举有可能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有了做善事的能力,但坚持实践的太少,因为缺少一个平台。“时间银行”的出现,恰好能起到组织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帮助他人的队伍中。

——陈毅清(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时间银行”在国内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且跟国外有一定的差异。其实在国外,“时间银行”并不是一种无偿的公益或者直接称之为慈善,它要求的是时间跟金钱的对等。而国内目前来说,它大多是被社区所采用,作为一种养老的模式,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也就说是更多的被当做慈善的概念来理解。现在江苏、辽宁、浙江等地在进行尝试,但并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可持续运作的发展模式。

——李明秀(中国“时间银行”项目负责人)

“时间银行”概念非常广泛,最大的意义就是联络社区居民的感情,让老年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中国老龄化的背景下,“时间银行”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社区互助模式。这种新型首先体现在公平互助理念上。公平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社区居民要自愿参加这个项目,就必然首先要在社区内建立一种完全信任感。其次体现在运作方式上。“时间银行”实行的是登记注册制。不能将社区这个登记在册的流程给简化,否则就会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

虽然“时间银行”在以老养老方面是一个创新,但现在仍处在它只是一个“好点子”上,没有实现以点带面,将它的实际效益最大化。借鉴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重庆和南京,一方面是社区的基础比较好,居民间的感情比较浓厚,社区居民的信任感较容易建立。另一方面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努力推进这个项目。

因此,要想把“时间银行”这个项目顺利推进,必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层面,政府要加大对居民的教育,要让他们具有这种服务意识;二是思想教育要跟进。加强居民的美德教育,在精神层面提高市民的素质,增加居民之间的信任感;三是培植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义工组织或者志愿者协会之类的机构来专门管理监督这类工作。

——胡建新(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编后

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人的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年轻人精力和时间都很有限的情况下,“时间银行”作为一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引入国内,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目前,虽然它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长久存在下去也还有待现实的考验,但不管怎样,这毕竟是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为中国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相信,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氛围的感染下,我们也可以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时间银行”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