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粤剧大师红线女病逝 生平经历堪称传奇(组图)

2013-12-09 阅读数 451186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一代粤剧名伶红线女,昨晚猝然断香魂,享年89岁。

10天前,广州粤剧院六十年大戏,红线女老师同市长陈建华交耳畅聊,结束后上台呼喊,“我今晚不是非常高兴,我是万万万万分高兴。”笑声响遍整个晚会。

不想,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公开登台。

心脏不适送医抢救三个多小时

昨晚11时,广东粤剧院官方微博率先披露消息:“深切怀念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红线女老师于2013年12月8日晚8时40分在医院病逝。红线女老师毕生致力振兴粤剧,对粤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红线女老师的去世是广东粤剧界乃至全国文艺界的一大损失。”

新快报记者致电红线女弟子欧凯明,其因悲伤而一度哽咽,并透露红线女老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过世,昨晚11时许,市长陈建华、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等人连夜前往哀悼。

昨晚11时30分许,记者赶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英东楼6楼心脏监护室。据医护人员介绍,昨日下午5时许,红线女老师在晚饭时因心脏不适,被送至医院,情况危急进入监护室。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终宣告无效,于昨晚8时40分许告别人间。红线女艺术中心昨日也连夜挂上白布,以示哀悼。

消息太过突然让人无法接受

“太突然了,前天我还和她一起吃饭,她每天早上都会请学生喝早茶,聊得很开心。”红线女的得意门生、红豆粤剧团团长欧凯明,昨日在电话中,没聊两句就已哽咽,“一时真的无法接受,我因为晚上有演出,没能赶过去见最后一面。”

据广州市粤剧院宣传负责人徐碧介绍,平日并没有听说红线女老师身体有问题,广州粤剧院六十周年的晚会,彩排至正式演出,她都来参加,“最近一次听到她生病,是一两个月前,有天晚上她突然腰特别疼,120都来了,送到医院,吃了一些药就出院。”

红线女的学生、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钟健对尊师的离世,备感懊悔,“昨天上午,广东舞蹈戏曲学校的学生还去红线女艺术中心看望她,她不仅给他们上课,还同他们一起吃饭。我本来要去的,因为粤剧院的事务太多,昨天就没有去,最后一次见她是感恩节。她的离开,必然是广东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特写:红线女的“最后一课”

“昨天红老师给学生们上课时还精神得很,我怎么都不敢相信,老师今天就不在了。”广东粤剧学校邓老师告诉记者,7日上午,他曾带28名学生到红线女艺术中心,接受红线女给学生们的点评指导。“那时候老师精神很好,说话声音很洪亮,怎么都没想到,这会是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

邓老师回忆说,11月26日晚,广东粤剧学校举行了78届演出晚会,该届晚会的主题“粤剧情系我心”,由红线女亲笔题词,她本人也亲临现场观看节目。演出结束后,学生们都急忙去了后台卸妆。“红老师心里想着给学生们做些点评,一看找不到学生了,就约了我们7号见面。”邓老师说。

7日上午10点半,邓老师带着学生见到了红线女。学生们轮番表演,红线女一一点评。咬字吐字、唱腔姿势……有时点评到一半,红线女还会亲自示范唱一段。点评结束,已经接近中午1点钟,学生们跟红线女合影留念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那天,老师腰有点不舒服,坐久了就要站一会儿,站久了就需要坐一会儿,但人总体还是很精神的。”邓老师说,两个多小时的点评时间里,红线女不断地鼓励学生们,要努力成才,今后争取当粤剧舞台上的“角儿”,有几个学生接受到红线女的点评,既激动又紧张,还哭了出来。

邓老师告诉记者,昨晚红线女说好要出席一场给广州市粤剧团老前辈筹款的演出,但开唱后都还未到。“打电话一问说住院了,一开始我们以为没啥大事,没想到过一会儿就收到了噩耗,大家到现在都还难以接受这个现实。”邓老师说。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红线女简介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1924年出生,广东开平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线女是中国文艺界公认的一个传奇。早在60多年前,她就是首屈一指的花旦王。50多年前,她凭《卖荔枝》赢得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金质奖章。20多年前,她获联合国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表演艺术奖。10多年前,她成立了红线女艺术中心。在中国现存的数百个地方剧种里,为在世演员建立艺术中心的,只有她一个。

红线女曾经说过:“我活一天,就要为‘南国红豆’继续贡献力量。对粤剧,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啊。”

战乱中随舅母学戏

她从丫环宫女等小配角演起,一直到观众瞌睡、演员也瞌睡的所谓“天光戏”中,才有机会担当主角。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幼年在广州、澳门读书,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粤剧名伶,她从小对粤剧耳濡目染。老人回忆说:“小时候,我被母亲抱着去广州海珠剧场、太平剧场、乐善剧场看戏,没钱就坐三楼,那是当时最差的位置。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父亲生意破产,我也没书念了,甚至没饭吃。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把我带到了香港,让我跟舅母何芙莲学戏,那时我才12岁。12月底,我从《梅香》开始学起,最初的艺名叫小燕红。学了没多久,香港就沦陷了。”

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九龙。红线女随舅母又辗转抵达广州湾。天资聪颖的她在靓少佳、靓少凤等粤剧大师的指点下,锋芒渐露。她从丫环宫女等小配角演起,一直到观众瞌睡、演员也瞌睡的所谓“天光戏”中,才有机会担当主角。之后,她借用唐代传奇侠盗红线的故事,改艺名为红线女。正是此时,她认识了粤剧大师马师曾,并加入马师曾组建的太平剧团,渐渐学会了拉腔、偷气,最终形成了让戏迷津津乐道的“马调红腔”。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罗家英与红线女

与马师曾结为连理

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两人互生情愫,很快走到了一起

1943年初,红线女在马师曾的戏宝《刁蛮公主憨驸马》中升任正印花旦。一次,饰演刁蛮公主的蓝茵突然肚子痛得难以忍受,可是舞台下面的锣鼓已经敲响了。在极度紧张之下,马师曾命令红线女顶替蓝茵出场。红线女忐忑不安地一边上妆一边翻曲本,就这样硬着头皮出场了。谁知救场大获成功。事后,蓝茵不再回剧团演戏了,红线女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并因此对她产生了情愫,而红线女对马师曾也颇有爱意。于是,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定居。此后半个多世纪,倡导夫妻、家庭、邻邦以和为贵的《刁蛮公主憨驸马》,一直是红线女的保留节目。2000年,面对粤剧艺术越来越不被青少年熟悉的现状,她提出了把《刁蛮公主憨驸马》改编成动画电影的构想,希望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向青少年推广粤剧。经过4年努力,同名粤剧动画电影终于在2004年暑期公映,在广州10家电影院放映了382场,观众近2万人,还获得电影华表奖的优秀美术片奖,并制成音像制品在全国发行。

艺术上追求真善美

凡是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是爱是憎,都会给观众有力的感动

从1946年定居香港到1955年返回广州,这10年是红线女艺术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时香港兴起一种粤语歌唱电影,用唱曲取代对白。商业触觉敏锐的电影公司,邀请红线女走上银幕。《慈母泪》《大地》等80多部电影伴随着红线女的名字家喻户晓。但红线女并不甘心牺牲艺术来迎合电影公司的商业制作,她自掏腰包组建了真善美剧团,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了《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演出前,她收到的花牌竟有三层楼高。之后,她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领衔演出粤剧现代戏《珠江泪》和《一代天骄》《王昭君》《蝴蝶夫人》等,把粤剧的旦角唱腔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红线女说:“我历来坚信,戏剧创作离不开真善美。凡是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是爱是憎,都会给观众有力的感动。角色没有生命,单凭唱工与做手来获致共鸣是不可能的。”从《搜书院》中的翠莲到《关汉卿》中的朱廉秀,从《昭君出塞》《三娘教子》到《李香君》,红线女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刻画细腻深入。她博采众长,脱颖创新,以其出众的才华独领风骚,为粤剧发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红线女与马师


放弃优越生活回广州

毅然放弃了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广州投身祖国的戏剧事业

1955年,红线女毅然放弃了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广州投身祖国的戏剧事业。她上山下乡、深入生活,去体验人物的真切情感。她还拜梅兰芳为师,请教梅派唱法;请程砚秋帮助设计身段与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为她丰富《思凡》唱腔;还有昆曲名家朱传茗,歌唱家郭兰英、王昆等,也都是她请益的对象。红线女把所学、所识、所获,都化成了艺术血液,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最终完成了红派艺术的创造。梅兰芳评价她的表演已达到了“化有形为无形”的最高境界。

红线女在1965年推出的《山乡风云》,是粤剧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周恩来总理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没想到一个弱女子,竟能把革命女英雄演得这样成功。为了演活角色,红线女还特意体验军旅生活,摸爬滚打,射击居然可以打到9环。年逾八旬的红线女告诉记者,1966年她曾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15场《山乡风云》。时隔42年,她的弟子蒋文端又带《山乡风云》重返上海滩,让她倍感高兴。她坦言:“抢救粤剧遗产,扩大粤剧市场,时不我待!”

振兴粤剧永不言退

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因十年浩劫,红线女曾离开舞台13年3个月。红线女说:“那时每次开会都要唱歌。我们不能唱,但我内心在唱。养鸡时没人看见,我就抓紧机会练功。喂鸡时吊几声嗓、打雷时喊几大嗓。即使身居仅4平方米的陋室,也不忘练身段、摆舞姿、走台步、跑圆场。因为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总是告诉那些红卫兵,毛主席知道我,周总理知道我,我不是反革命。我坚信自己以后还会演戏,所以我一直很乐观,面对种种辱骂和艰苦,总是能够一笑置之。”1996年5月,红线女艺术中心在广州成立。她和她的同事们不懈努力,把中心建设成收藏、展示、传播红派艺术的殿堂;建设成粤剧爱好者参观、学习、娱乐的场所;建设成红派艺术学术探讨、理论研究的园地;建设成粤剧艺术探索、创新的阵地;建设成海内外艺术交流、联谊的沙龙。红线女动情地说:“我喜欢这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永远记得毛泽东主席曾写信鼓励我,要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粤剧因她得名“南国红豆”

数十年来,红线女一直住在广州的华侨新村,过着简单和朴素的生活。在她的家里,没有摆放剧照,一楼的客厅里摆着她已故母亲的照片,而二楼的客厅里则摆放着一幅周恩来总理的画像,可见周总理在红线女心中的地位。

红线女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1955年归国参观时,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招待会上。红线女惊讶地发现,周总理竟然在饭店门口欢迎大家。第二次则是1956年3月,红线女和马师曾作为广东省粤剧团的成员,进京演出《搜书院》。周总理竟然自己买了戏票,来到位于前门外的大众剧场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特意到后台来看望大家。在后来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到了粤剧,肯定了粤剧革新的成绩,肯定了马师曾和红线女的贡献,并说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南国红豆,都应受到重视。从此,粤剧便有了“南国红豆”的美称。

乐观:“文革”挨打不哭

有记者曾经问红线女,“您受过很多磨难,不管是在旧时代学戏、演戏,还是后来“文革”当中受到迫害,您是如何捱过这些苦难的?”

红线女说,我自信、乐观。我不怕,那些人斗我,我说:“干嘛?你们不应该斗我啊,我又没反毛主席、没反共产党,又那么努力工作。”人家“啪!”一个耳光扇过来,我也不哭,哭干什么啊?那时每次开会都要唱歌,我们不能唱,我就内心唱。所以我特别喜欢狂风暴雨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吊嗓子。哈哈!还有吆喝鸡群的时候,没有人看见我,我就走台步啊,圆场啊,一边也吊嗓,当作练功。因为我觉得,我还可以演戏的,就抓紧一切机会练习。现在想来,那些苦过去也就过去了,红卫兵也不是故意的,时代造成的错误嘛,有的人到现在还和我有来往,我从不记仇。

敢言:讲真话不平则鸣

关于自己在生活中爱打抱不平的提问,红线女说,不是打抱不平,而是不平则鸣。如果不讲真话,就不是红线女了喔!我假不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讲假话,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

韩寒曾在电视节目上说巴金、冰心等一些老作家文笔太差,红线女说,“我看了这说法心里很受不了!对老一辈作家,用今天的审美、判断标准对其作品发表过激言论是不恰当的。事实上,这些优秀作品对今天起了很大的作用,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并把历史进程推到了今天,培养了很多读者。现在时代背景不同了,跟过去考虑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不能拿今天的‘炮轰’昨天。我始终觉得,懂得承继过去,才能产生今天的发展,我们这一辈,也是从过去中承继过来,还有心学习当下新的东西,年轻人不是更应该理解这一点吗?”

 

红线女 红线女病逝 红线女简介


创新:粤剧要有生活

近些年粤剧舞台上出现了不少有革新意识的剧目,如《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三家巷》等,体现粤剧在不断发展,也确实吸引了一些新的观众。但也有不少议论,如说其中出现了“吻戏”,台词太过直白,唱腔改动很大、不像唱戏倒像唱歌等……红线女说,粤剧成其为粤剧,最重要的就是有生活,有生活才有人物!如果你说这些都不能接受,那以前我出身的时候唱就唱白话、念白就念中州韵白,更不好接受吧?但我们也是逐渐改变。

粤剧改革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动摇粤剧的根本。怎么改法?亲吻啊什么的,在适当的时候还是可以。

遗憾没有演过戏

红线女说,“我觉得推广粤剧、让孩子们知道听到原本就是我的工作,但我年纪大了,不能到处上舞台演出,形象不行了。我知道我不能再演戏,但我很喜欢演戏!想来想去,就决定拍卡通片。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像卡通电影《雪姑七友》一直记得!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先是画好图像对不上戏剧人物形象,改了几遍;然后是配音,对着动画形象唱,如果感觉不对又要重配。我从没给谁配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