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考生”黄子恒:关于未来很挣扎

2013-06-25 阅读数 236103

中国好考生 黄子恒

被网民称为“中国好考生”的黄子恒,在6月22日查到的高考成绩仅为290分。这分数距四川省高考三本线还差187分。

他本身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不是高考前20分钟那一抱,他还是那个偏居在宜宾城郊结合部一幢老旧居民楼里的无名青年。

高考成绩出炉,和他预测的成绩相差甚远,他的大学梦,越发模棱不定。

谈及高考:迷茫

6月7日上午,高考前25分钟,在宜宾一中考场,一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同考场的黄子恒发现后,立即抱起她送医。在交警的帮助下,女生被送到附近一所医院治疗,黄子恒满头大汗地返回考场,女生打针后也坚持回到考场,只迟到了两分钟。

黄子恒表示,那时根本来不及多想,救人纯属下意识的行为。“这就跟我借给你橡皮,你借给我铅笔一样那么正常,是每个善良人的本能。”

《人民日报》就此评论称:“少年,在名为人生的考场,你已经赢了。”

6月22日,黄子恒查到的高考成绩仅为290分。这分数距四川省高考三本线还差187分。黄子恒说成绩让他的心情有些低落。他表示,暂时还没有复读的打算。

班主任钟明全老师告诉记者,黄子恒查到成绩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了自己。“这个成绩让我很意外。”钟老师声音中难掩遗憾,按照黄子恒平时的考试成绩,上个普通的三本学校应该是可以的。

他的两名同班同学说,黄子恒曾当过兵,平时就是一个喜欢帮助同学的人,“是个汉子”。

据了解,目前,黄子恒已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主任叶欣介绍,黄曾想报考师范院校,学校为此向全国十多所师范学校发了推荐信,“目前还没有回音”。

成长轨迹:单纯

梳理黄子恒的成长轨迹,他的“圈子”和“路子”很简单,完全就像一张没有经过涂抹的白纸:从学校到部队,从部队又回到学校,基本和社会脱节。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少年时期的黄子恒是在岷江东路3号的院子里度过的,朋友就是那些生活在小院儿里的玩伴。如今,除他之外的大多数同龄青年要么在外地打拼,要么在国外留学。只有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黄子恒身无一技之长,不得不从一个“熔炉”回到另一个“熔炉”继续锻造。

黄家人和邻里街坊来往不多,以至于出了黄子恒这样轰动全国的人物之后,在他生活的小区却没有引起太大反响。5月12日,黄子恒父亲去世后也没有通知邻居们。“黄子恒性格像他父亲,单纯而又耿直。”邻居们都对黄子恒有很深的印象,却又无法说得更具体。

 

应付媒体:躲避

黄子恒回忆,6月7日上午考试结束,晚上10点多,班主任钟明全给黄子恒打电话,说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赶来学校,要采访他。“嗡的一声,感觉头都大了。”黄子恒说,匆匆说了几句他便挂了电话,老师要求他回学校,被他当场拒绝。此后,黄子恒开始躲避媒体的追逐,甚至给家里敲警钟:“不准接待任何媒体。”

6月10日的媒体见面会定于下午3时,黄子恒却姗姗来迟。他坐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会,我是真心不想来的。”

此后,黄子恒开始在媒体面前玩失踪。6月19日晚,黄子恒被请进宜宾军分区接受军队报纸采访,第二天他就把手机设为阻止模式,军报记者打了50多个电话,硬是没有找到他。6月21日一早,军报记者赶到黄子恒所住小区,正在窗边接电话的黄子恒看到部队车子进来,箭步跑到7楼楼顶躲避,连手机也忘了拿。在楼顶躲了40多分钟后,眼看“无路可逃”才下楼接受了采访。

“每天几十个骚扰电话,还让不让人活?”黄子恒说,高考过后,每天都有陌生人找他,有的是要采访,有的是资助,有的很直接,就是商业炒作拿他当个噱头。

面对金钱:痛苦

黄子恒家在宜宾公路养护段宿舍六楼,老式旧房子,木窗木门木凳,水磨石地面。太阳从上午10点晒起直至落山,即使是早上,屋里也热得像蒸笼。黄子恒的房间位于楼层最边缘,一张单人床上铺着草席,罩着铁棍支撑的蚊帐,床边是一张破烂的老式抽屉,上面胡乱地摆着书本和杂物。黄子恒有两件最值钱的家当:芝宝打火机和一部手机,两样都是退伍时战友送的。

黄子恒退伍时有1万多元退伍费,高中一年补习下来,钱已花得精光。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黄妈妈每月千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捉襟见肘。在一些机构联合推出的“天天正能量”大型公益活动中,黄子恒得到5000元现金奖励,这相当于黄子恒家三个月收入的总和。刚开始,黄子恒不顾记者和黄妈妈的劝阻,坚决要放弃奖金。当记者问他放弃的理由时,黄子恒的回答是:“无可奉告!”

6月22日晚,从晚上9点开始,黄子恒就在小区附近的网吧等待,他直言“忐忑不安,不能平静”,查完高考成绩回家,已是子夜。

关于未来:挣扎

网上有人质疑黄子恒在作秀,甚至认为他是为了博得高考加分。但黄子恒明白,目前他头上这些光环,对他高考成绩没有影响。高考结束后,黄子恒一直在作填报志愿的模拟练习,他希望自己的成绩最差能上三本,即使不能,走个专科也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年黄子恒读到这首词,开始向往北方的冰雪生活。对高考成绩的忧虑让黄子恒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他心目中第一志愿的求学地是天津,天津不成,北京也可以。“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去世,黄子恒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身体不好,这也是挡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樊篱。“但目前这成绩,就是能上个专科,也只能留在川内。”黄子恒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传后,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在一步步向他靠近。黄妈妈说,儿子当过兵,读军校是他最好的选择。黄子恒自己很清楚,如果考上军校,吃、穿、住、用、行都不用妈妈再操心。

“但我真心不想读军校,我希望能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黄子恒说,他并不反对别人对他的帮助,“如果我要去的方向有顺风车,可以搭一程。但如果为了坐顺风车而去往另一个方向,那不是我的初衷,也不会是我的选择。”(本报综合)

 

推荐“中国好考生”上大学不是“中国好声音”

文/前溪

6月7日上午,高考前25分钟,在宜宾一中考场,一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同考场的黄子恒发现后,立即抱起她送医。毫无疑问,黄子恒被称为“中国好考生”是当之无愧的。而黄子恒也受到了该有的表彰。目前,黄子恒已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然而,“中国好考生”虽然在人生高考中赢得了好成绩,但却在高考中落败,只考了290分,这分数距四川省高考三本线还差187分,这样的成绩被学校向全国十多所师范学校发了推荐信,尽管“目前还没有回音。”,但推荐上大学的做法却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中国好考生”的成绩与当日救人的壮举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换言之,当时的救人并没有严重影响到他的高考成绩。因为当时他救人之后,并没有考试迟到,如果说有影响,也应该是情绪上有些影响,而他现在考出的成绩,显然是与平时的基础不够扎实有关,如果因为救人,就被推荐上大学,就显得“救人”是高人一等的,成为一种“特权”,这对于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

其二,“中国好考生”已经获得了荣誉,如果再加上推荐上大学,则会变成了“谬赏”。如果“奖品”太丰厚,则可能会使“中国好考生”有精神上的负担。如果使他有一种“吃老本”的感觉,则无疑是在“害”他,因为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妄想“守株待兔”,则是可怕的。

其三,现在学校推荐“中国好考生”上的是师范学校,而就读师范学校,以后是当教师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仅无法顺利毕业,而且以后也无法教好学生。“学高为师”,凭“中国好考生”考出的成绩,恐怕去师范学校就读,在学习上会很吃力,以后能否胜任教书工作也是一个难题。这毕竟是一辈子的事。

其实,推荐上大学倒是未必,如果“中国好考生”与录取线只相差几分,是可以给予优惠加分处理,可现在毕竟是差了太多,那就不适合用推荐上大学的方式。如果他不愿意复读,则可以去参加工作,以后边工作边深造也是不失好的方式。推荐上大学,还不如推荐工作。

  中国好考生 黄子恒 凤网/今日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