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婆婆生活现状:孙子在哪家在哪

2012-06-21 阅读数 346064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陈泱李诗韵

6月12日,本报在“人社部‘延迟退休说’引热议”系列报道之二《假如爸妈65岁退休》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爸妈65岁退休,城里老人都得忙工作无暇带孙,会不会导致农村婆婆越来越“吃香”?

事实上,在带孙子问题上,农村婆婆“吃香”正是当下客观存在的现实。

如今,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群老人:年迈的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为了帮助在城市里打拼的子女照料孩子,他们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从此,含饴弄孙成了他们的新工作。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少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孤独、茫然、失落和种种现实烦恼……

这些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城市的父母,被称为“老漂族”。由于照顾子孙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女性比男性早五年退休,因此,在“老漂族”中,女性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其中“老漂”婆婆则是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老漂”婆婆那些事

她们,因亲情而生,也因亲情而困惑……

儿子半年在国外,

婆婆要与儿媳单独朝夕相处……

跟其他“老漂”相比,今年60岁的李继芳“漂”得不算远。从长沙市所属的宁乡县夏铎铺农村到省会长沙,也不过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路不远,生活却是翻天覆地地变了。

李继芳一辈子都在村里务农,去年年底,双胞胎孙子呱呱坠地,“荣升”奶奶的她义不容辞的来到长沙照顾孙子们。本想着能够快快乐乐地享受天伦之乐,李继芳却总是被各种烦心事所困,并觉得很难融入这个“家”。

儿子因为工作关系,每年有半年在国外半年在国内,当儿子出国后,家里就只剩下李继芳、儿媳和一对小孙子。都说儿子是婆媳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当儿子不在时,自认为住在“儿子家”的李继芳就有些不自在,和儿媳的关系也有一些微妙的紧张。

“我按我们农村老一辈人的传统照顾孙子,但儿媳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我要是犯了错,儿媳批评起来也是相当直接;每次跟儿媳妇一起出去买东西,我都心疼的不得了,我说她怕她不爱听,因为她花的钱是她自己挣的,我也不好说什么……”说起与儿媳的相处,李继芳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

“我一般都忍着的。”李继芳说,自己不是特别好强,儿媳生了两个可爱的孙子,她是很满意的。

但是对于这一对可爱的小孙子,李继芳心里却有个“结”:这对双胞胎孙子是儿媳做试管婴儿才怀上的。“我不明白试管婴儿具体是什么,但我知道那不是正常怀孕,是在体外配好了放进去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似的,就是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李继芳说,有一次,她推着孙子去小区散步,无意中听邻居说起自家孙儿的传闻,硬是难过生气了两三天,也没给儿媳好脸色。

“媳妇一晓得我在乎这个,直接就哭了,她可能觉得我从农村过来的不懂科学,在乎这个很可笑,我也觉得对不住她,但这心里就是别扭。”李继芳说,这可能就是不同年代的人思想观念不同的差别。

李继芳身体不算好,心脏病、老风湿,药得天天吃着,也因为她行动不是特别利索,亲家母便也会时不时来家里住一阵,帮着料理生活琐事。

“那她们是母女俩,平常总在一起说悄悄话,没我什么事。”嘴里不在乎,但李继芳往往会因为媳妇和亲家母两个人的亲密而不舒服。

就这样,在长沙的生活,让李继芳心里觉得“憋”得慌,总认为自己是个外人。

她不敢跟儿媳针尖对麦芒的吵架,心里的顾虑不敢跟儿媳说,想跟儿媳提建议又怕儿媳觉得自己对她有意见……“和媳妇在一起总觉得隔了一层。想和儿子说说吧,打到外国的电话我也不会打,于是就盼着他回来,我们一家人好真正像一家子那样,大家敞开心扉,有啥说啥。”

除了和儿媳的相处让李继芳觉得“心累”外,在城市的生活,也让李继芳觉得不习惯。在她眼里,长沙出门太麻烦,动不动要坐车,而且她又不认识路;上厕所的抽水马桶、做饭的管道煤气、抽油烟机、小区两道电子门禁等都不习惯。小区里也没有乡下那么热络的邻里关系,家家户户都是一把“铁将军”……李继芳的长沙生活除了孙子便再没有其他寄托。

她很少看电视,也不看书读报,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群体似乎也不怎么接纳她这个操着浓重乡音的外来客。所以李继芳很少出门,很多时候,她都只能看着孙子的睡容发呆。

对李继芳来说,她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她挂念儿子,挂念孙子,挂念老伴,唯独不能挂念的就是自己。老来漂泊是她没有想到的。

 

长沙、东莞两地“漂”,养孙替代了养老

易萍是一个典型的老长沙,结婚、生子、工作、退休几十年在长沙。退休后她在社区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小门店。几年前,长沙的大女儿生了孩子之后,她的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小外孙身上,带带孙看看店,生活过得乐不可支。

然而,这样安逸的日子随着2010年11月,定居广东东莞的小儿子的宝宝出生,一切都被打断了。

小儿子定居东莞,娶了本地妻子。儿媳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尚未退休,无暇带孩子,于是儿子一通电话,将易萍召唤了过去。

有了带大外孙的经验,易萍到了东莞儿子家后,做起事来显得特别得心应手,儿子一家被她照料得井井有条。

然而,由于儿子、女儿的孩子年龄只差一岁多,都是需要照顾的时候,所以在东莞呆了不到三个月,大女儿的电话就“轰”了过来,“之前大孙女都是我照顾的,女儿根本没时间管。我一走,她便忙不过来,急着召我回去呢!”

没办法,去年2月,易萍从东莞回到长沙,继续帮女儿带孩子。“但是我一回来,东莞的儿子那边就麻烦了。而且儿子、女儿这样争来争去吧,两个孩子互相都有意见。女儿埋怨我‘重男轻女’,媳妇抱怨我偏心,可我分身乏术啊!”

回到长沙后易萍也牵挂小孙子,她隔一两天就打电话问问孙子的情况。2011年4月,小孙子的一个意外让易萍慌了神,也正因如此,在这之后的一年里,她硬是在长沙和东莞两所城市间来回奔波了五次。

“我离开后,小孙子由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保姆看管。小保姆年纪小,责任心不强,带孙子到小区里玩竟然差点把睡在推车里的孩子弄丢了,吓得我儿子儿媳找了好一会!”易萍说,担心这类问题再次出现,她决定还是亲自带小孙子,“为了也照顾女儿这边,我来回多跑几次好了。就是年纪大了,身体还真的有点吃不消!”

说起东莞的生活,易萍总结说,基本上还可以,要是说不习惯的,主要是吃不习惯,生活无聊。

“前年底小孙子出生后,我过年都是在东莞过的。可是在那过年哪有长沙热闹,除了亲家,连个能串门的亲戚都没有。”易萍回忆,自从到了东莞后,嗜辣的她便把“湘菜”带到了那里,儿子虽然很享受能吃到“家乡的味道”,但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媳妇却吃不惯湖南菜,“广东人的吃法、做法和我们都不一样,我也不太会做,只好少放辣椒少放油,吃的冇味。”

因为没什么朋友,易萍每天多数时候只能和小孙子“聊天”:“呵,当然咯,所谓的聊天就是自言自语咯!”易萍说,“在东莞呆久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心里空空的,以前总是不服老,在那却真的觉得自己老了,什么都冇味。”

为了孙子,和老伴分了居

在黄丽萍的家里,“漂”也是没办法的选择。黄丽萍是四川绵阳人,2009年就“漂”到了长沙,那时是因为在长沙读大学的儿子出了车祸,她过来照顾儿子。后来,儿子毕业在长沙找了工作,接着结婚、生子,黄丽萍再次离开家乡来到长沙,这一来,她不知道要呆上几年……

“我们家只有这一个独生儿子,从上大学起他就来了长沙。成人后本以为不需要操心,没想到2009年却意外出了车祸。”黄丽萍说,那次车祸让儿子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她便在那个时候来到了长沙。

从绵阳来到了长沙,黄丽萍也就开始了和丈夫分居的日子。“以前总有老伴儿讲讲话,到了长沙后,虽说语言差异不大,但是心里总空落落的。”

终于,2010年6月,儿子身体恢复出院,黄丽萍如释重负返回了绵阳。一年后,儿媳生了宝宝,黄丽萍便主动提出照顾孩子。如此,与老伴的这一分居又是一年……

“来长沙后,老伴吃饭常常是在单位食堂解决,我很担心他营养跟不上。平时听到他身体哪里不舒服,我心里就急得慌。有时候大白天的打电话回去半天没人接,我就担心,生怕出事,很多时候一问原来是睡着了没听到。大白天的睡什么觉啊,估计都是无聊的。”说起老伴,黄丽萍说她总是放心不下。“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互相有个伴,也是相互之间精神的寄托。没想到最终为了孩子两个老人竟然还分了居,何况一分就是半年一年的。说起来,也真觉得挺对不住他的。”

说到在长沙的生活,儿子工作太忙,下班回家就是开电脑工作,要么直接倒床就睡,基本无交流。儿媳晚上也很少和她说话。白天更难熬,一个人带孩子带到手酸,连个换手的人都没有,想出门买个东西都是难题。直到今年丈夫也退休了,黄丽萍将丈夫“拉”到了长沙,两个“路痴”便每天守着孩子。“由于不认得路,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在小区广场散散步!”

如今与老伴分居的问题虽然以老伴也加入“老漂一族”得到解决,但黄丽萍夫妇的“漂”生活始终无法结束。因为社保、医保都还在老家绵阳市,根据规定,每一年,她都必须“漂”回老家签字、按手印,才能领到退休工资。而且每次回去,黄丽萍都得像“打年货”一样去药店里买上一堆常用药带到长沙,“我的医保卡到长沙就完全没用了,这么多钱就这么躺在卡上,我干脆买药带到长沙好了。”对于黄丽萍夫妇来说,随着“老漂”生活的开启,他们本该在原籍地享受的许多福利似乎都随“漂”而去!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泱 李诗韵

自己找乐子,“老漂”婆婆有办法自得其乐

49岁的曾芳辉是娄底涟源人。今年年初,她离开家乡“漂”到深圳,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孙子。

曾芳辉在儿子家的“工作”并不复杂,带孩子、做饭,身体尚好的她都应付得来。不过,不同于年轻人在深圳的生活很容易多彩而丰富,说不好普通话、听不懂粤语、不懂得地铁换乘的她,为了让自己的深圳生活也小有乐趣,竟学会了不少“新玩意”。

采访我妈妈?那你加她QQ吧。6月16日,当记者联系上曾芳辉在长沙的女儿时,女儿的话让记者很吃惊:“她还玩QQ空间呢,昨天还传了新照片,QQ麻将什么的也是常客,你加她吧。”

小孙子去年年底出生,孩子满月后曾芳辉便去了深圳。儿子儿媳都是在深圳打拼的湖南娄底人,因此一家人住在一起饮食、生活都挺习惯。但是走出家门,深圳如蜘蛛网般蔓延的地铁和公交线路让曾芳辉眼晕。广东人讲的粤语对曾芳辉来说更是完全听不懂的“鸟语”,由于自己也只能磕磕巴巴说几句湖南“塑料普通话”,曾芳辉跟外界的沟通也显得不太容易。

因此,曾芳辉绝大多数时间待在家里,碰上要买油盐酱醋这些日常用品时就去小区的便利店。

“孤独感”,是绕不开的一点。都说故土难离,不仅仅是饮食、气候、居住环境上的依赖,原本几十年时间里结识的老朋友一下子都不在身边,曾芳辉再找不到曾经那种肆意畅谈的充实感。

这一切都被儿子、儿媳看在眼里。儿媳张雨婷说,婆婆是个乐观的人,虽然不适应,但总想着法儿让自己高兴起来。

在照顾孙子的空闲里,曾芳辉就让儿子郭健美教自己打字、学着用QQ聊天、跟网友打麻将、在网上浏览新闻,让儿媳教自己上淘宝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扎扎实实“潮”一把。儿子还一直鼓励她去广场学跳舞甚至练瑜伽,但曾芳辉说,现在她要专心带好孙子,等孙子再大点,她想带着孙子一起去跳。

除了上网,曾芳辉跟小区里的其他老人也走得挺近,交到了不少新朋友。“小区里有很多跟我一样来深圳带孙子的人,特别是从湖南来的很多,怀化、株洲、益阳的都有。”大家聚在一起聊孙子调不调皮,多大了,生活习不习惯,唠嗑着这些琐碎的事,多少也是安慰。
儿子郭健美说,让年近半百的母亲来深圳照看孙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两口子为了生活必须要出去打拼,而且我觉得,一家人一定得团聚在一起,把母亲留在家里我们也会挂念。”为了让母亲在深圳过得舒心,郭健美和张雨婷没少花心思。

夫妇俩都是从事外贸工作,时间相对活一点,只要有空,两人就陪着母亲说话或者带她出去走走看看。遇着要去稍远一点的地方购物,儿媳张雨婷就自己去,不会麻烦到婆婆。

“没结婚之前,我就跟我老婆说了,我妈挺不容易的,以后住在一起,你俩万一有什么矛盾就由我来处理。”郭健美完美地充当了妻子和母亲间的润滑剂,让婆媳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而张雨婷这个才25岁的媳妇也分外孝顺懂事,让曾芳辉的异乡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让曾芳辉感到安定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归家有期。“亲家都住在娄底,孙子的户口也是在娄底的,总有一天我们一家人会要落叶归根,不会一直漂泊。”

下个月,儿子准备带曾芳辉去香港玩一趟。在曾芳辉看来,人的烦恼多是自找的,当然乐趣也能自找,既然“漂”了,那也可以“漂”得快乐。

 

他们,不是少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2010年底全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人,其中流动人口2.6亿;同期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到了13.26%,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数据说明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老漂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成多老人不适应,分歧加剧被寄居感

2010年,一项由山东学者发起的对千名老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近六成的老年人不希望同子女住在一起,即使子女有心孝敬,这些老人仍会感到不适应。对于已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群体,调查显示有八成多老人不适应,具体体现在对新环境、家庭成员关系、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

没朋友、想家、孤独是普遍生活状态

从6月15日开始,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凤网社区(bbs.fengone.com)、凤网微博发起的网络快速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百名网友中,有多达八成以上网友表示身边有“老漂族”,其中“老漂”婆婆的比例多达近五成。网友们总结:婆媳矛盾、没有朋友、孤独感、想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心烦:婆媳不和

对于“老漂”婆婆来说,与儿媳的朝夕相处不可避免,而且“老漂”婆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自己与儿媳并非一个地方的人,因此饮食生活习惯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且许多“农村婆婆城里媳妇”的组合更会加剧某些微小摩擦的产生。

最孤独:没有朋友

对于步入中老年的“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的最大损失,就是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网友“晨风清扬”说,他的母亲就是“老漂”婆婆,每天除了在家带孩子、做饭、搞卫生,母亲几乎没有别的事情做,而母亲以前在老家是最爱串门的,她时常对自己念叨,城里没有朋友,无聊得很。

最牵挂:老夫妻分居两地

夫妻俩无法结伴同行,是“老漂族”里相当普遍的现实。分居两地的现状,会让身在城市的“老漂族”备感牵挂。由于女性一般承担着家中各种家务以及照料另一半的角色,当“老漂”婆婆离开,留守家乡的老伴在生活上多少存在不方便的问题,并且由于年长体弱,双方互相牵挂也是难免的。

最现实:异地没医保有病自己扛

由于在异地没医保,这些“老漂族”最怕上医院,更怕住院,因为异地报销耗时耗力,实在“伤不起”。

最纠结:想放手又不忍心

因为有着种种的不适和牵挂,很多“老漂族”都希望能够早一点卸下担子,返回家乡。可是,现实让这个担子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我妈妈说现在社会上竞争激烈,我能在长沙站住脚不容易,三十多岁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不能分心在家庭上,所以即便她苦点累点也要帮我在城里带孩子。”网友ATTYY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许多“老漂”婆婆放不下担子,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却“归期未有期”。

“老漂族”:去留两难,亟待关怀

黄诚(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学博士)

“老漂族”在我国古代是没有的,他们现在之所以出现,并成为一个群体,一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大批年轻人流入城市而带来的老年人的被迫流动。第二是由于当代中国年轻女性与男性一样公平地走向职场,成为职业女性,导致夫妻双方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从事家务劳动和抚养下一代。

我国的“老漂”群体在流动上呈现出被动性,年龄上趋于老年化。在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后,这个群体面临着多重困惑。

在社会层面上,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具体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使得“老漂”群体难于便捷享受异地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福利。

“老漂”们在漂了几年之后,走还是留也是两难的选择。当孙儿长大进入学校学习,老年人失去了照顾孙辈的中心工作,必然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而留在异地,难于融入当地生活,回去也还是会面临“空巢”的问题。“老漂”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关注的群体。

 

“老漂”婆婆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朱佳(湖南农业大学心理学博士)

从故乡来到异乡的“老漂”婆婆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内心的不安定感。由于身居异乡,缺乏对城市的安全感,内心因而思虑更多。这种不安定感会造成老人心理压力大、敏感、焦虑等症状的产生。除了不安定情绪,“老漂”婆婆还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复杂。比如由于内心恐慌,不易相处等。

作为特殊的女性身份,“老漂”婆婆还得面临一个问题——婆媳关系的处理。有的“老漂”婆婆是农村人,初入城市很多习惯都不能适应,加上年岁大了,老人喜欢“碎碎念”,容易导致婆媳矛盾。反而“老漂”公公会更容易忍让,和子女关系相对更容易相处。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从江西来湖南的“老漂”婆婆。她的情况较为严重,患有轻度自闭症。由于语言不通,加上个性比较内向,婆婆来到长沙,不能很好地和他人沟通。最后因为眼神逐渐呆滞,不愿意与亲人交流而被带往医院诊治。如果有不良情绪,“老漂族”则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比如容易恼怒、自残等。

■支招“老漂”婆婆>>

社会学家说——

黄诚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子女和家庭的温暖。从法律上来讲,父母并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子女应该尊重父母“漂”与“不漂”的权力。年轻人在重视下一代的同时要更多关心来到陌生环境下的父母,教会他们城市生活的基本技能,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慰藉,为父母的居家创造更舒适便利的条件;多带父母熟悉周边环境,寻找一些跟他们同龄、同乡的朋友,使他们不这么孤独。

社区则应该为“老漂”群体提供交往和沟通的平台,比如建立外来老人兴趣爱好协会,开放本社区的老年服务设施,组织老人出游等等。政策层面上,各地要积极探索异地医保、社保的便利衔接机制,尤其是新农合与城市医保的对接。

心理学家说——

在朱佳看来,首先,“老漂”婆婆要多和家人沟通。不要把压抑自己情绪看作为子女考虑,多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不合时要善于沟通处理。定期和老家的亲人朋友通电话,多人想事比一人想事更清楚,这样不易出现情绪的偏激。

其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团体活动是最佳办法。“老漂”婆婆可以带孩子与邻居相处,为孩子找伙伴也是为自己找伙伴。同时,也可以约同区的“老漂族”或者保姆一起聊天、散步。广场舞、社区活动等等都可以多参加。

第三,在婆媳关系问题上,正视与儿媳之间存在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和育儿方面的差异,尽量减少干预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对儿女提出的建议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出现矛盾时,要理智冷静对待,寻求其他家庭成员或社区人员的帮助,避免矛盾激化。

家庭和社会:

该为“老漂族”做点什么

“漂妈漂爸”这一群体因亲情而生,也因亲情而困惑。他们虽然很享受与子孙每日相处的乐趣,却默默忍受新环境、新生活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困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老漂族”并非与己无关的一个群体,而是与我们血脉相连,并且是至亲至爱的群体,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将目光投向他们,为这个“为子女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年老了还要到异乡重新开始”的群体做点什么。

中国海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文俭认为,帮助外来老人融入陌生的城市,将是一项长远的社会系统工程,比如公交卡、城市养老设施等,不管老人有没有本地户籍,都应该保障其最基本的权益。再比如其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饮食、医疗等问题,都需要能通过便捷的方式得到解决,让他们跟随子女到城里来真正是“享福”,而非受“软禁”。对于子女来说,要做到对他们的关怀其实更容易,一位心理专家建议,每天回到家,不仅要抱抱孩子,还要抱抱妈妈;不仅要问“宝宝今天乖不乖”,更要问“妈妈今天累不累”,真情相对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泱 李诗韵 凤网/今日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