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媚媚在电影《股疯》(中)、情景剧《新72家房客》(右)塑造了一系列过目不忘的角色。
东方网2月27日消息:上周六中午11:35,滑稽表演艺术家、广播剧《滑稽王小毛》中“王小毛的妈妈”吴媚媚因病在沪逝世,享年95岁。“我过完年刚去看过她,因为身患老年痴呆而基本失忆,身边的人都叫不出名字了,但她还记得自己年轻时演过的戏,福利院的看护告诉我,老人过年这段日子,梦里说的都是台词。”昨天,“滑稽王小毛”王汝刚向记者聊到两个礼拜前最后一次见老人的情景,吴媚媚对舞台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让他感动不已。据上海滑稽剧团透露,老人一生简朴、待人热情,所以告别仪式也想简单朴素,将于本周五下午3:30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13岁就登台:
滑稽女天才“出嫁谈条件”
吴媚媚是江苏南京人,13岁登台,16岁拜艺人吴一笑为师,在《啼笑因缘》中扮演沈凤喜、何丽娜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一炮走红。她的一生目睹和经历了从文明戏演变到滑稽戏的过程,也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秋海棠》、《小山东到上海》、《播音鸳鸯》、《毛头姑娘》、《结发夫妻》、《阿大阿二》、《笑着向昨天告别》、《满园春色》、《阿混新传》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戏剧大师黄佐临对她的表演称赞有加:“吴媚媚是一个在舞台上自我得意、自在生活、自由发挥,难得的滑稽女天才。”这种纯熟的艺术魅力,到老人退休以后越发光彩熠熠——电影《阿混新传》中阿混的阿奶、上世纪90年代电影《股疯》里的卖茶叶蛋老太,后者也让她因此获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不过,最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滑稽广播剧《滑稽王小毛》中塑造的王妈妈,直到现在仍然家喻户晓。
艺术生命如此长久,源于老人对舞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采访中,王汝刚告诉记者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出嫁前,吴媚媚跟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婚后要让她继续演戏,“吴媚媚13岁就登台了,当年男方来提亲,她说‘结婚可以,但要让我继续演戏。’那个年代妇女结婚了就不工作了,更何况对方家里条件很好,是开绸缎庄的,她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当一个少奶奶。”当年这场婚也因此颇有波澜,公公反对,婆婆却极为赞成,因为婆婆看过她演戏,是她的戏迷。第一次婆媳见面,婆婆给吴媚媚准备了好几块布料说:“我支持侬,拿去做演出服。”
“小毛妈妈”深入人心:
戏扎实,方言底子非常好
同行眼里,吴媚媚与严顺开合作的《阿混新传》,同王汝刚合作的《滑稽王小毛》是两大高峰。作为亲历者,王汝刚谈到阿混奶奶这个角色时,依然啧啧称道:“一开场,她要自己表演十分钟,严顺开的阿混有如何调皮不争气,故事如何展开,都是靠她一张嘴,在台上整整十分钟铺垫下来,非常了不起,这段表演内行看了都非常佩服,她舞台功底非常扎实。”至于“王小毛的妈妈”,王汝刚回忆:“戏好,语言功底,尤其方言底子非常好,苏州话、扬州话都说得惟妙惟肖。她从不抢戏,戏配得非常好,王小毛能成功,她功不可没。”在王汝刚看来,吴媚媚台上出彩,台下真诚朴实,尤其不倦于提携后辈,“看到年轻人表演,她一定会主动讲自己的感想,从无保留。”
上世纪90年代,炒股风在上海滩兴起,吴媚媚与潘虹合作的电影《股疯》也令观众难忘。在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吴媚媚贡献不小。原来,当年因为导演是香港人,不了解大上海,潘虹就建议说,要拍出正宗上海味道,滑稽表演艺术家是最好的捷径,所以后来导演启用了吴媚媚、王汝刚等多位滑稽演员,果然很有“笑”果,片中潘虹饰演的上海主妇在公用厨房里偷自来水的桥段,让很多人“笑得眼泪水都出来了”,那就是吴媚媚的点子。
晚年失忆仍执着:
说梦话,都是当年台词
“最后一次登台是2002年,当时已经85岁高龄,很感动。”昨日,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回忆起老人点点滴滴也颇为动情,尽管她到任时老人早已退休,但对团里的事情,老人从来都挂在心上。凌梅芳说,十年前那台节目是团里一个大型优秀剧目展演《浦江笑声关不住》,吴媚媚和严顺开的经典《阿混新传》当然不能少,考虑到老人高龄,事先询问她是否方便,哪知吴媚媚表示:“什么都不讲,很支持。”凌梅芳回忆称,那场演出戏里有一张考卷,是贯穿始终的关键道具,吴媚媚每次上台前,都不忘叮嘱工作人员检查有没有放好,非常认真上心。
晚年因为6个子女也都高龄不方便照顾,吴媚媚一直在徐汇区第一福利院生活,身体十分硬朗,就是渐渐开始失忆。凌梅芳说自己和团里的同志常去和老人聊天,“到后来她都不怎么认得出我们,但是对演过的戏还是不忘,我最近一次去看她,见她嘀咕‘别怕别怕,前面有椅子,坐下来’,我知道她在说自己当年排戏的情景。有一次她女儿叫她妈妈,她不应,但是叫她‘吴老师’,她立刻就‘哎’地答应下来。我们看着很感触,老人太爱舞台了。”对于这一点,昨天王汝刚也提到了,称今年过完年最后一次去看望老人,当时院里的看护还闹了一个大笑话,“他们说吴老师说梦话在骂人,‘混蛋,不要脸的东西’,他们都很纳闷。但是我一听就知道,这哪是骂人,这是她当年演文明戏里的台词!”
凌梅芳告诉记者,老人是因为心脏衰竭过世的,“上周六11:35吃中饭前,有些突然,非常快,大概十分钟左右。”得到消息后,凌梅芳第一时间赶到福利院,不过,对于吴媚媚去世的消息,滑稽剧团方面暂时还瞒着她的老搭档严顺开,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因为两人关系太好,怕上了年纪的严顺开受不住。
吴媚媚1918-2012江苏南京人
吴媚媚191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原名张媚娟。
张媚娟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想尽办法要谋活路。9岁的时候,住在她家对面的“笑社”文明戏艺人吴一笑见小姑娘长得可爱,便收她为徒,把她带到上海学唱“文明戏”,也就是滑稽戏的前身,又有点像用方言演的话剧。张媚娟对表演一点都不感兴趣,也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既然有吃有住,就安下心来学演戏了。旧社会做徒弟要吃三年“萝卜干饭”,就是在真正上台之前,先要做师父的“丫头”,吃剩饭剩菜,做各种杂事,甚至帮他倒马桶……然后才慢慢有机会上台演个丫环什么的,其实就是站在那里,不需要什么表演。从那时起,张媚娟就偷偷地学,想好自己以后要演什么角色,就看别人怎么演。15岁那年,因为她漂亮又聪明好学,终于当上了花旦。因为师父姓吴,她也跟着姓吴;因为大家都叫她“小妹子”,所以她的名字就变成了“吴妹妹”——吴媚媚,她原来的名字中正好有个“媚”。
16岁的时候,吴媚媚在《啼笑因缘》中一人扮演两个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卖艺女子——沈凤喜、何丽娜,开始走红了。从此,在她大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亲眼目睹并经历了从文明戏演变到滑稽戏的过程。
1942年,吴媚媚24岁了,在笑笑剧团的《秋海棠》中又同时扮演罗湘绮、梅宝两个角色,这是很考验演技的。后来又在华亭剧团的《小山东到上海》中扮演女主角秀娟,和周柏春“谈情说爱”。那时候,周柏春刚出道不久,而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吴媚媚已经成名,而且结婚生子了,岁数自然也要比周柏春大,所以周柏春和吴媚媚演爱情戏就会脸红,不由自主地会把脸转过去,吴媚媚就把他的脸扳过来。
多少年后,两个老人见面总忘不了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吴媚媚用苏州口音的上海话说:“我一看到周柏春就要和他谈爱情。而且现在我们两个耳朵都不好,在一起讲话真的像在谈爱情一样……”人们一听这话就笑。
滑稽名家姚勇儿是滑稽泰斗姚慕双之子,吴媚媚和姚慕双、周柏春有过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合作,而姚勇儿自己也曾经和吴媚媚共事过。回忆起吴媚媚,姚勇儿也表示,她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表演完全是人物的”,“当年黄佐临排演了《笑着向昨天告别》,正是父亲和周柏春主演,吴媚媚也参与了主演,她的角色完全是从人物出发,这种坚决走人物内心的表演路子,是滑稽演员中不可多得的。也是最值得年轻演员们学习的。”而吴媚媚多年活跃在舞台、银幕、电台等多个领域,也和她扎实的舞台功力密不可分。
1951年,吴媚媚参加了艺锋滑稽剧团,在《红灯花轿》、《结发夫妻》、《毛头姑娘》、《烟花女子告阴状》等近20部大型滑稽戏中演过女主角。1958年后,她又先后进了蜜蜂滑稽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直到1974年退休。在人民艺术剧院的几年间,她和戏剧大师黄佐临有过很多次合作,黄佐临对她的表演称赞有加:“吴媚媚是一个在舞台上自我得意、自在生活、自由发挥、难得的滑稽女天才。”
双字辈滑稽名家童双春,自从1951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就和吴媚媚相识,并有了艺术上的合作,之后,两人又一起进入了上海人艺四团。在童双春眼中,吴媚媚艺术上最大的成绩就是她能够很好地掌握人物性格,每个角色都会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设计很多表演上的东西。而吴媚媚的方言功底也让童双春至今赞叹,她会说苏州话、苏北话、无锡话、山东话、上海话等等七八种方言,而且每一种方言都说得很好,这是滑稽界女演员中少有的,非常了不起。童双春还回忆说,当年在人艺时,黄佐临曾经导演了一部《梁上君子》,吴媚媚担任的是助理导演,这也在滑稽演员中不可多得,“吴媚媚就是我最敬佩的滑稽戏女演员。”
童双春说,自己最后一次和吴媚媚接触是1997年,当时他们拍了一个电视剧叫《步步高》,吴媚媚的表演依然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回忆起生活中的吴媚媚,童双春说,她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对晚辈很提携;自己生活上却很朴素,也不张扬。她平时很爱说话,常常滔滔不绝,但从不说话伤人,是个很和善的前辈艺术家。
吴媚媚戏路很宽广,表演很细腻,塑造了各种喜剧人物形象,儿童、年轻女子、中年妇女、老太太都演过。44岁时,如果说她在《笑着向昨天告别》中扮演祖传中医华祖康善良敦厚的妻子属于比较正常的角色,那么在《阿大阿二》中扮演天真活泼的红领巾,在《王老虎抢亲》中扮演老态龙钟、88岁的天官夫人,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她在《阿混新传》中刻画的那个溺爱孙子阿混(严顺开扮演)到了不分是非地步的“浦东阿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媚媚知名度更高的作品无疑是198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197千赫播出的系列小品《滑稽王小毛》,她在其中扮演的“王妈妈”家喻户晓,被大众由衷地称为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她把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江北老太太刻画得活龙活现,成为她晚年的经典,那一句“小毛唉,乖乖”,迷倒了多少上海滑稽迷啊!他们感叹,像吴媚媚那样从民国一路走来的“老滑稽”,真是有两把刷子!
正因为她在舞台上拥有成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口碑,她退休后方方面面的片约、剧约不断。1990年代中期,吴媚媚还客串过《新七十二家房客》、电视剧《孽债》等等。电影《阿混新传》中阿混的阿奶、《股疯》中卖茶叶蛋的老太等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股疯》中,吴媚媚和潘虹等人在石库门灶披间里“搞七捻三”,劝一帮吵吵闹闹的人“大家都是邻居,要团结友爱”,最后为了自家两个不争气的后生要拿老头攒下的钱去炒股,气得伸出两根手指,直挺挺朝后一仰晕了过去……感觉她的表演真实又滑稽,为影片增色不少。后来潘虹因《股疯》荣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特地举行答谢宴会,把吴媚媚也请去了。“王小毛”王汝刚说,那次,吴媚媚和程十发、孙道临同席,老太太眉开眼笑,一句方言顺口而出:“今天我轧大道(上档次),做艺术家了。”
王汝刚2007年曾在《新民晚报》上专为他的“王妈妈”写了篇文章,历数她的成就与趣事。那天,他专程去甘泉新村看望90岁的“王妈妈”,“王妈妈”拉着他的手,一口一个“乖乖”,一口一个“小毛”,亲热得来!王汝刚问她过得怎样?她回答:“生活不用愁,天天能喝酒。”问有什么愿望?她说:“不求惊天动地,只想上台演戏。”
吴媚媚非常关心青年演员,她说:“我一直想着要去一次滑稽剧团,给大家讲讲从前的戏。像我们这样的人再不把自己的东西教给他们,以后说带走就带走了。”
2009年的时候,吴媚媚93岁,脑子已经不太清楚,王汝刚又去看她,她居然不认识了。王汝刚就用王小毛的苏北话说:“妈妈哎,我是王小毛!”只见她马上睁开眼睛,就像条件反射,说:“王小毛,你来了?”王汝刚觉得,她已经生活在那种朦胧的世界,但只要拿王小毛的语言和她对话,她马上就会进入角色。
可是,这样一位说起表演的话题就兴奋、靠下意识也能表演的滑稽艺术家,却一直只把演戏作为生存的手段。她不坚持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继承她的事业,但对年轻的滑稽艺人说:“你们要成名,一定要奋斗……”
吴媚媚的追悼会将于本周五下午3:30在龙华殡仪馆举行,由上海滑稽剧团主持。文/潘妤 百友